德州市自然资源局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科科长李磊谈我市生态修复工作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收看德州市人民政府在线访谈,我是主持人张慧。本期访谈我们邀请到的是德州市自然资源局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科科长 李磊,李科长将就“什么是生态修复、为什么要开展生态修复、我市该项工作开展情况和正在进行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有关情况为我们做简单的介绍,李科长您好!

李磊:主持人好,大家好。

主持人:首先请李科长为大家介绍下生态修复的概念以及开展生态修复的背景。

李磊:生态修复主要是针对结构不良、功能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的修复。生态修复侧重于以优化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体系为目标,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为重点,恢复与重建在自然突变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使部分或完全受损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从而解决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工业革命以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化的发展,资源环境的开发利用达到空前的强度,在推动全球社会经济进步的同时,也导致生态系统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带来了诸如森林减少、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丧失等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系统退化问题,对生物圈的演化产生了重大影响,严重制约了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危及人类自身的安全。 生态环境退化问题已经成为维持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威胁,如何整治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防止自然生态环境的退化,有效处理和解决全球生态系统退化问题,恢复和重建已经受损的生态系统原有结构和功能,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区域生产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已经成为全球全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

主持人:请问李科长,生态修复具体包括那些方面的内容呢?

李磊:目前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研究刚刚开始,国家层面还没有统一的分类界定。按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对象和所采取工程措施的差异,可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工程类型划分如下: 1、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主要修复对象是矿山地质生态系统,如矿山环境土体重构工程、景观地貌重塑工程、塌陷地水环境修复工程等。2、水环境和湿地生态修复,主要修复对象是陆地水生生态系统,如流域生态修复工程、水环境生态修复工程、湿地生态修复工程等。3、退化污染废弃地生态修复,主要修复对象是退化土地生态系统,如水土流失生态修复工程、土地沙漠化生态修复工程、土地盐碱化生态修复工程、土地污染生态修复工程、废弃土地生态修复工程等。4、海洋海岛海岸带生态修复,主要修复对象是海洋生态系统,如海洋生态修复工程、海岛生态修复工程、海岸带生态修复工程等。5、生物多样性和景观生态修复,主要修复对象是生物和景观生态系统,如植树造林、生物多样性生态修复工程、景观生态修复工程等。

主持人:近些年我市生态修复工作持续发力,取得不错的成绩,具体成效如何请您在此介绍一下

李磊:“十三五”期间,我市共计造林 5.15万公顷 ,其中道路防护林带建设、包括冀鲁边界防护林工程共计绿化面积 509.67公顷,河流防护林带建设工程建设和更新绿化 1797.33公顷。截止到 2020年末按照生态市建设标准,以“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为原则,建设德州市农田防护林体系,德州市农田林网已基本实现林网化。2021年以来,以绿化提升工程为抓手,继续实施市县乡村“四级绿化”和路网、水网和农田林网的“三网”质量提升工作,2022年全市上半年经核实确认的绿化造林面积约5.1万亩左右。为落实国家黄河战略,进一步优化黄河流域生态空间,将黄河、齐河黄河水乡国家湿地公园、黄河故道森林公园等纳入了德州市生态保护红线。按照“四水四定”原则对我市用水结构和空间布局进行优化,开展了水资源支撑能力专题研究形成了专题研究报告,规划德州成为创新、智造、绿色的滨水宜居智慧生态城市。近年来我市重点开展了以各级湿地公园建设为主的湿地保护、恢复与利用工作,目前我市省级以上湿地公园已达13处,其中国家级湿地公园5处。推动齐河黄河湿地和济西湿地公园一体化发展,打造百里黄河生态廊道。积极推进生态脆弱区生态修复与治理项目。累计完成已稳沉采煤塌陷地治理7630.14亩,稳沉塌陷地治理率93.7%,超额完成了省政府确定的“双90%”治理目标任务。

主持人: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背景是什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具体是什么?您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李磊: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作出了“建设生态省”、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两大战略决策,深刻改变了浙江乡村的生产布局、发展方式和生态环境。2018年9月,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2018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加快国土综合整治,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重大行动,到2020年开展300个土地综合整治示范村镇建设。2021年6月,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规范有序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发布《关于印发山东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在一定的区域内,按照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以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推动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一项系统工程。也就是在国土空间规划的引领下,进行全域规划、整体设计、综合治理、多措并举,用“内涵综合、目标综合、手段综合、效益综合”的综合性整治手段进行整治。统筹农用地、低效建设用地和生态保护修复,促进耕地保护和土地集约节约利用,解决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用地,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助推乡村振兴。统筹开展农村地区建设用地整理和土地复垦,优化农村土地利用格局,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统筹农民住宅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各类建设用地,有序开展农村宅基地、工矿废弃地以及其他低效闲置建设用地整理,优化农村建设用地布局结构,提升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效益和集约化水平,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融合发展用地;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优化调整生态用地布局,保护和恢复乡村生态功能,维护生物多样性,提高防御自然灾害能力,保持乡村自然景观。

主持人:我市全域整治进展情况目前如何,请李科长简要介绍下。

李磊:我局积极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家、省试点工作,目前全市获批国家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1个(庆云县尚堂镇),向省自然资源厅申报陵城区前孙、义渡口镇,禹城市梁家镇、伦镇镇,乐陵市孔镇等省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11个。

庆云县尚堂镇作为国家全域试点,运用“叠加思维”,按照“土地整治+产业导入”模式,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中心镇建设相结合,规划建设1700亩商贸区、2750亩工业区、3700亩居住区,形成“北商、中工、南集聚”发展格局。投资20亿元食品加工产业园区、投资10亿元水发渤海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投资5.2亿元中庆国际智慧物流园区、投资3.7亿元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区和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五园同建”,产业格局初具规模。水发渤海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项目是2021年山东省重大项目,入选乡村振兴的重大项目库,该项目作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核心21个单元工程已完成19个,力争今年具备运营使用条件。项目建成后,可容纳2000个经营业户,就业5000人,带动园区人均增收5000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主持人:好的,感谢李科长的讲解和介绍,本期访谈到此结束,再见!

李磊:再见!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