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孟文解读《枣庄市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认定办法》

一、政策背景是什么?

社会救助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兜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近年来,伴随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低保、临时救助等制度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对象的层次更加清晰。同时,政策标准量化、认定条件界定所形成的低保边缘家庭,经济状况虽略好于低保家庭,但也存在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风险,有的存在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方面的具体困难。按照枣庄市委、市政府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措施的文件要求,为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规范并精准做好低保边缘家庭认定工作,进一步提高救助的针对性和可及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开展调研、征求区(市)基层工作人员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制定了《枣庄市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认定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二、决策依据有哪些?

《山东省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认定办法

三、出台目的是什么?

2022年9月16日,省民政厅、财政厅、人社厅、残联出台《山东省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认定办法》,明确了低保边缘家庭认定条件、程序及服务管理等内容。为了贯彻文件精神,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结合我市实际,起草出台了《办法》,推动低保边缘家庭认定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有效开展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工作,确保包括低保边缘家庭在内的各类困难群众获得应有救助。

四、重要举措有哪些?

《办法》共635条,从2022年11月1日起执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搭建基本框架。第1至5条搭建具体框架,规定了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认定的运行机制。具体包括适用范围,县级民政部门、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职责以及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职责,共享机制。

(二)明确认定条件第6至9条明确了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认定的3个条件,对家庭收入、财产、刚性支出进行了规定。具体包括了确定方式、家庭人均收入与财产的范围、刚性支出的范围,以及不予认定情形。

(三)明确了申请受理、审核确认程序。第10至22条规定了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申请、受理、信息化核对、入户核查、公示等审核确认程序,均参照最低生活保障相关程序制订,与现有制度有效衔接并方便基层操作。

(四)明确了服务管理内容第23至33条明确了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审核确认部门的服务管理责任和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义务。具体包括低保边缘家庭资格的时限;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的核查职责,以及行政机关、社会救助经办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规定的法律责任;档案管理;骗取救助的处罚措施等。此外,还打通了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申请、动态管理的通道,确保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政策解读机关:枣庄市民政局

政策咨询电话:0632—3314446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