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市委六届三次全会精神】市经信局党组书记、局长郭冰生:奋力推进工业经济稳进提质

全媒体记者 柯常智

掌上咸宁报道

“作为主管工业经济的职能部门,要在服务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建设中有所作为,就必须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巩固提升咸宁工业经济基础支撑地位,以奔跑每一天的工作状态,奋力推进工业经济稳进提质。”12月7日,市经信局党组书记、局长郭冰生接受采访时开门见山打开话题。

郭冰生认为,2022年,咸宁工业经济在认真完成好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各项目标任务基础上,成功实现了四个突破。即:在产业发展定位上实现新突破。提请市政府制定出台的《咸宁市“334”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为加快推进大健康、装备制造、冶金建材、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实现突破性发展奠定了基础。在规上主体培育上实现新突破。全市累计新增规上工业企业99家,总数突破1000家、达到1023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9家。在转型升级发展上实现新突破。积极引导全市工业企业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发展,实现79个项目被纳入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项目库、31个项目获得省级专项资金奖补7505万元,13家企业获得1057.88万元市级技改资金支持。在加快两化融合上实现新突破。通过实施“企业上云”工程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行动,实现了规上企业上云全覆盖,全市拥有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企业达到22家、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11家、省级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33家。

“打造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离不开工业经济发展作支撑。”郭冰生指出,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和外部不确定性挑战依然严峻的形势下,我市工业经济总体规模不大、综合实力不强、主导产业不突出、县域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突出,迫切需要补齐短板,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向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和中高端化方向发展。

工业兴,则咸宁兴;工业强,则咸宁强。郭冰生强调,全市经信系统干部必须保持“将军不下马、继续奔前程”的状态,积极抢抓生态经济、武汉都市圈、大健康产业等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以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做好开创咸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五篇文章”:

一是做好突破性发展优势产业文章。通过聚焦大健康、装备制造、冶金建材、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形成“一个优势产业、一名市级领导、一个牵头部门、一支专家团队、一个行动方案、一套支持政策、一个工作专班”的推进体系,为建设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筑牢产业支撑。二是做好智能化转型升级发展文章。继续实施技改提能工程,推动冶金建材、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打造全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样板区,培育造就一批智能化制造数字化转型示范企业。三是做好数字化赋能工业企业文章。加快数字基建布局,推进智能制造融合发展,培育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制造示范企业、上云标杆企业,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四是做好梯度化培育中小企业文章。积极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力争在规上主体、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绿色工厂、智能制造等方面实现更大突破。五是做好精准化帮企纾困解难文章。结合“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深入推进“遍访企业解难题”行动,全面落实减税降费等纾困政策,不断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责编:丁婉莹

编审:向东宁

10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