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无废城市”?
“无废城市”是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无废城市”并不是没有固体废物产生,也不意味着固体废物能完全资源化利用,而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旨在最终实现整个城市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小、资源化利用充分、处置安全的目标,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与实践的过程。
德州市“无废城市”建设,将按照国家、山东省的统一部署,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紧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向纵深推进的机遇,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完善城市固体废物管理体制机制,健全“无废城市”管理制度和技术体系,基本建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科技支撑、公众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管理体系,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二、我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的意义?
德州市作为山东省融入京津冀经济圈的桥头堡、省会经济圈的重要城市,正在进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加速发展等多重战略红利叠加的时代,近年来德州市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城市建设水平有了巨大的进步,在工业支柱产业和优质高效农业不断壮大的支撑下,260平方公里的大城市框架已经形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提速和工业发展,固废产生量巨大,资源化程度低,固废产生量和处理能力之间不匹配的矛盾凸显,“垃圾围城”隐患日益突出。德州市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工作基础仍旧相对薄弱,存在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效果不理想、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低、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不完善、餐厨垃圾处置能力不足、固废资源化利用方式低值单一等问题。通过开展“无废城市”建设,使提升固体废物综合管理水平与推进城市供给侧改革相衔接,与城市建设和管理有机融合,统筹解决我市固体废物管理突出问题,构筑固体废物全链条规范化管理体系,将推动城市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工业和农业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对于促进城市绿色发展转型,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宜居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三、“无废城市”建设关注的要点是什么?
要点一:融合
1.与城市发展融合。既需要调查统计并追溯现有固体废物产排情况,也要结合城市发展定位、涉固产业发展方向、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城镇化发展趋势、常住与流动人口变化情况等,识别今后一段时期固废问题和管理的重点,实现‘系统化、精准化’施策。”
2.与城市规划融合。不仅要将“无废城市”建设的相关举措融入到城市总体规划、各专项规划、实施方案、工作计划中,更要通过“无废城市”建设影响城市相关规划和工作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3.与城市建设与运维融合。“无废城市”建设要与城市建设与运维相结合,生活垃圾、餐厨垃圾收集转运与处理处置设施等“无废城市”设施建设项目要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予以推进,并建立按效付费和监督考核机制,强化项目运营维护效果的重要性。
4.与城市管理与治理融合。“无废城市”建设不仅是固体废物的管理能力建设,更是政府城市管理和多元参与城市治理的新策略。“无废城市”建设以政府主要负责人为主要领导的工作推进组,制定可操作的、分部门的、实施路线清晰的整体实施方案,生态环境、工信、发改、住建、城管等各部门分工协作、联动配合。同时“无废城市”建设需要多元参与,要创新机制体制,促进政府、企事业、社区居民、村集体、农户围绕“无废城市”建设同一个目标,共同奋斗。
要点二:协同
城市固体废物来源广泛,涉及源头减量、分类回收、收集运输、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等诸多环节,各个环节相互衔接、分工明确,共同组成了一个复杂系统,“无废城市”建设主要的技术路线之一是系统协同治理。系统协同主要体现在相同属性的固体废物协同处置、企业内部或者企业间上下游协同利用、区域内区域间协同消纳、处置设施间的协同共生等。
要点三:创新
“无废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创新不是绝对的创新,是比较城市自身传统的固废处理处置方式的相对创新,是将国内外先进的经验结合本地实际进行吸收再创新的过程。建设“无废城市”有五个创新点:探索新的理念、建立新的机制、应用新的技术、推行新的模式、培育新的产业。要充分认识到城市固体废物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是宝贵的财富。通过引入市场化机制,发展循环经济,将固体废物转化成为城市资源,通过导入固废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全产业链条,将固体废物管理事业转变为城市新兴产业。
四、《德州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的编制思路是什么?
1.重点解决一批“无废城市”建设的痛点、难点问题。
摸清城市固体废物管理现状,分析短板弱项,提出在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固废、农业固废、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的综合利用、处理处置与管理方面的痛点、难点问题。
2.编制一套适用德州市的“无废城市”建设的指标体系。
从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最终处置、保障能力、群众获得感五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指导德州市在任务实施中补缺口、定任务、定时限、定标准、定责任,科学合理设置各领域阶段目标,明确建设任务,通过实施该指标体系达到提升德州市固体废物治理水平的目的。
3.建立一套符合德州实际的“无废城市”管理体系。
细化德州市“无废城市”建设各项任务要求,构建一套完备、适用的德州市“无废城市”建设制度体系、技术体系、市场体系和监管体系。
4.打造一种绿色生活示范模式。
在德州市遴选基础条件好、积极性高、代表性强的社区开展典型示范,对照创建标准,持续广泛开展“无废城市”理念宣传、倡导居民生活方式改变、培养绿色消费习惯等活动。
5.推动环保产业蓬勃发展。
立足环保产业发展现状,不断巩固壮大现有优势;积极借鉴“11+5”试点城市产业化成功经验,补齐产业发展短板;筛选一批《山东省绿色低碳技术成果目录(2022年)》、《“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先进适用技术汇编(第一批)》中的先进适用技术,充分利用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推动先进适用技术落地应用。
五、德州市“无废城市”建设的路径是什么?
“无废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需要试点先行,先易后难,分步推进。现阶段以识别各类固体废物全生命周期过程的主要问题和成因,重点解决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效果不理想、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低、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不完善、餐厨垃圾处置能力不足、固废资源化利用方式低值单一等问题,加快补齐相关治理体系和基础设施短板为主要工作,筛选一批基础条件好、具有代表性的城区和村镇开展试点,优先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建设和“无废乡村”、“无废机关”、“无废学校”等“无废细胞”的建设,试点建设过程中聚焦创特色、出亮点,充分挖掘深化提炼,及时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最终建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科技支撑、公众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管理体系,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六、“无废城市”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是什么?
固体废物管理贯穿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诸多方面。不恰当的固体废物管理会污染水、土壤和空气,传播疾病,不仅威胁人的身体健康,还会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在全球层面,固体废物管理也与气候变化、贫困、粮食和资源安全等全球挑战紧密相连,是解决人类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主要切入点之一。“无废城市”建设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无废城市”理念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强调的是固体废物的减量化和循环化利用,推行的是可持续的消费与生产观念。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发展模式,“无废城市”建设将有力助推城市可持续发展。
七、“无废城市”建设与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关系是什么?
“无废城市”建设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内在要求。一方面,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本身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无废城市”建设又是提升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水平的有效抓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在主要目标中提出,到2025年,固体废物治理能力明显增强,并对加强固体废物污染治理和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提出具体要求。另一方面,全面加强固体废物污染治理、开展“无废城市”建设也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由“坚决打好”向“深入打好”转变的重要体现,促进攻坚战拓宽治理的广度、延伸治理的深度,既协同推进水、气、土污染治理,又有助于解决这些领域治理后最终污染物的利用和无害化处置。
八、“无废城市”建设与“双碳”战略的关系是什么?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一头连着减污,一头连着降碳”。国内外的实践表明,加强固体废物管理对降碳有明显作用。有关机构对全球45个国家和区域的固体废物管理碳减排潜力相关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通过提升工业、农业、生活和建筑领域4类固体废物的全过程管理水平,可以实现相应国家碳排放减量的13.7%?45.2%(平均27.6%);“十三五”期间,我国以废钢为主要原料的“短流程”炼钢工艺与以天然铁矿石为主要原料的“长流程”炼钢工艺相比,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3.8亿吨。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在工业、农业、生活领域系统推进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能够更好地推动能源结构根本改变和产业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的优化调整,从而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九、联系方式。联系科室: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科 联系人:唐凤柱 联系电话:0534-5012866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