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部门领导解读】德州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杜兴堃解读《德州市会展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

 

 

 

一、起草背景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会展业发展,2021年4月,在《德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要大力发展“会展经济”。2021年12月,市委书记田卫东在《关于我市会展业发展有关情况的报告》上批示:研究加快会展业发展实施意见。2022年4月,在《德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意见》中提出要大力发展会展经济,编制德州市会展业发展规划。

我市会展业起步较早,自1996年起至2010年连续举办十四届德州经贸洽谈会,成功举办世界太阳能大会、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等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展会。但由于我市会展业发展缺少系统性规划且长期放任自由,未能充分发挥我市相对优势,形成具有影响力的产业。

二、文件起草过程及依据

(一)起草过程

2022年4月,经过多轮筛选及最终竞争性磋商,山东省贸促会贸易投资服务中心中标,承担《德州市会展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编制工作,与市发展改革委成立《规划》编制小组。4月—5月,组织13个县(市、区)及7个会展相关市直单位、20家企业开展调研座谈,对我市会展行业进行全方位摸底调研,全面厘清发展现状。6月初,形成《规划》初稿。6月—10月,市发展改革委对《规划》初稿多轮征求意见。6月17日—7月17日,通过市发展改革委网站进行公开征求意见,未收到公众反馈意见。9月6日—9月22日,组织市委组织部、市教育体育局、市科技局等24个部门单位会签,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应急局等3个部门提出3条意见,全部予以采纳。期间,宿胜常务副市长三次召开专题会议,修改完善《规划》内容。9月20日—28日,组织专家进行论证,认为《规划》合理可行。11月7日,通过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评估结果为低风险。11月18日,通过了市司法局合法性审查。

(二)发文依据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会展业发展,2021年4月,《德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要“大力发展会展经济”。2022年11月24日,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的实施意见》(德发〔2022〕14号),在打造六大消费新地标中提出“打造会展服务新地标”,在建设六大消费中心中提出“建设区域会展服务中心”。2022年4月10日,市政府办公室印发的《关于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意见》(德政办字〔2022〕13号)中提出要“大力发展会展经济,编制德州市会展业发展规划”。

三、制定的意义和总体考虑

会展业是以举办各种会议和展览活动为核心,集商品展示交易、科学技术交流、文化娱乐旅游于一体的现代服务行业,包含展览、会议、旅游、节庆、赛事等多种业态,是构建现代市场体系和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重要平台。在促进产业发展、拉动市场消费、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城市美誉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做大做强会展业对于德州市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中国食品名市、特色体育名城、现代物流枢纽城市、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四、政策创新举措

(一)创新会展与产业融合发展

利用德州市11个关键产业链,推行“一链一展”,通过精准式策划、定向性邀请、竞争性展示等手段,充分发挥会展业在维护和发展产业链过程中的促进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依托本地产业优势,建立“一产一会”“一县一展”的办会办展模式,以产业论坛、节庆活动、展览会为抓手,将优势产业与会展业有机结合,为产业发展提供平台,进而推动县市区优势产业升级与高质量发展。

(二)创新会展发展布局

从空间和产业两个方面进行布局。在空间布局方面,构建德州市“一极引领、多点协同”的会展发展格局,一是构建会展产业“一极”,即围绕中心城区,打造综合型会展集聚中心。二是构建会展产业发展的“多点”;在产业布局方面,围绕德州市“一极引领,多点协同”的空间格局,重点发展展会、“会展+”等业态。

(三)创新数字赋能会展

提升重点在建场馆的数字化水平。鼓励在天衢博览广场、乐陵市会展中心等新场馆的规划建设中,融入数字赋能要素,并推动数字化技术在会展中的应用,引导会展企业加强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互联、区块链、全息投影、VR等技术在会展中的应用。充分用好德州市“数字化转型百强城市”“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等城市名片,推动智慧会展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对接,破除数据壁垒和信息孤岛,

五、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25年,会展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大幅提升,配套设施布局优化、供给有效改善;会展市场主体活跃度明显提升,形成2家以上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会展企业;培育以特色产业、特有文化、特殊区位为核心的国内知名会展品牌;会展人才供需基本平衡;会展服务体系协同有效,营商环境明显改善;基本建成区域性会展中心城市和知名会展目的地。

(二)阶段目标

1.培育赋能期(2022—2023年)

会展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明显提升,建立协同有效的办展办会服务体系;出台会展业促进政策;依托优势资源打造特色会展项目,形成特色展会品牌,会展业对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拉动力更加凸显;初步建立会展人才培养体系;会展数量稳步增长,2023年举办具有一定规模的展览40个,展览总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

2.提质发展期(2024—2025年)

到2025年,会展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大幅提升,天衢博览广场、百仕达地标产业园及乐陵市会展中心等场馆投入运营,相关配套设施完备,满足会展消费等相关需求;会展市场主体明显增加,北京北辰时代会展有限公司、青岛海名国际会展有限公司等知名会展市场主体落户德州;形成德州对接京津冀优质农产品博览会、文创与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中国(德州)古玩文化交流大会等一批国内品牌会展项目。会展人才培养体系初见成效,实现人才供需基本平衡。会展数量质量快速提升,2025年举办具有一定规模的展览60个以上,展览总面积超过60万平方米,区域内展馆综合利用率提至10%以上。

六、主要内容

《规划》共五部分。

(一)发展基础。从发展现状、问题挑战及面临机遇3个方面对德州市会展业展开分析。总结了会展业发展基本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梳理了面临的机遇。

(二)总体要求。提出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明确德州市会展业到2025年的发展目标是基本建成区域性会展中心城市和知名会展目的地。2025年举办具有一定规模的展览60个以上,展览总面积超过60万平方米。

(三)发展布局。从空间和产业两个方面进行布局。在空间布局方面,一是构建会展产业发展的“一极”,即围绕中心城区,打造综合型会展集聚中心。二是构建会展产业发展的“多点”。在产业布局方面,围绕德州市“一极引领,多点协同”的空间格局,重点发展展会、“会展+”等业态。

(四)发展重点。提出了加快会展设施建设、发展壮大会展市场主体、打造特色品牌、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创新数字赋能会展、发展绿色会展等六个重点任务。

(五)保障措施。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支持、细化责任分工、加强人才引育、扩大宣传推介等五项保障措施。

七、保障措施和下一阶段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强化会展业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全面、科学统筹我市会展经济发展,建立全市会展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场馆布局、政策扶持、重点会展活动引进的工作指导,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落实联动发展计划。推动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将会展业发展纳入高质量发展重要内容,建立联络员制度,安排专人负责,强化评估督导,协调解决跨部门、跨区域问题,保障规划有序实施。

(二)强化政策支持

研究制定我市关于促进会展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于符合德州产业发展导向且对产业发展具有显著推动作用、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会展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坚持市场化的产业发展理念,创新“财政引导+市场筹措”的产业投入模式,用市场发展的红利吸引会展龙头企业集聚我市,建立平等参与、竞争有序的市场机制。

(三)细化责任分工

发挥政府在战略、规划、政策及会展行业标准上的引导作用,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指导,加强对公共安全、知识产权、产品质量、宣传推广等方面的监管,建立起涵盖展览安全保障、交通组织、柔性执法、氛围营造、宣传营销、医疗救援、食品卫生、能源保障、展品通关等的公共服务体系。

(四)加强人才引育

充分利用我市各项人才政策,借助人力资源服务交流合作平台,积极引进高层次会展人才。鼓励我市会展企业组织员工参加高水平专业培训,提高我市会展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鼓励在德高校开设商务策划、会展策划以及会展设计等相关专业或课程,为我市会展产业发展提供持续的人才支撑。

(五)扩大宣传推介

成立会展行业协会,有效发挥政府与会展企业间的桥梁作用,充分利用协会资源,开展会展业发展调查研究和政策宣传,协助政府引导会展业健康发展,扶持德州会展企业做大做强。加强与国际展览业协会(UFI)、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ICCA)等知名会展组织的交流,积极参加由国际和国家会展行业协会、优势产业协会举办的年会、论坛等,展示我市的优势产业、会展设施和营商环境,邀请境内外知名会展企业来德州参观考察,借助行业主流媒体及新兴媒体进行多渠道、全方位宣传,提升我市招展引会的吸引力。

八、名词解释

1.UFI:国际展览业协会(Union of International Fairs)的简称,是世界展览业最重要的国际性组织。2.ICCA: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International Congress and Convention Association)的简称,是全球国际会议最主要的组织机构之一,是会务业最为全球化的组织。

3.专业展览场馆:指室内可供展览面积单体1万平方米以上且配套设施齐全的展览场馆。

4.一链一展:指德州市11个关键产业链,每个产业链谋划一个会展品牌,借势借力开展产业对接、招商引资,打造一批具有德州特色、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产业链,形成百亿级、五百亿级、千亿级的产业梯次发展格局。

5.“一产一会”“一县一展”:指各设区市、县(市、区)各部门为推动产业发展、促进拉动消费,结合产业实际和消费热点,举办的展览、展销、会议等一系列活动。

6.会展+:指推动会展业与旅游、文创、赛事、演艺等产业融合发展,结合我市传统资源、特色产业、新兴业态打造会展新品牌。

7.展馆综合利用率:也称展览场馆年出租率、空置率,指在一个自然年度内实际出租的室内面积总和与其可供出租的室内面积总和的百分比。展馆综合利用率的高低,可以显示展馆功能发挥的程度,还可以反映展馆投入产出的效率。

8.一极引领、多点协同:“一极”即围绕我市中心城区(包括德州天衢新区、德城区、陵城区)打造综合型会展集聚中心,形成以天衢新区为核心的会展产业发展高地;“多点”即各县市依托本县的产业、文化、旅游等资源,打造特色展会,形成会展产业发展的“多点”。

九、规划的主要指标和数据

(一)配套设施建设

2021年德州市在用会展场馆4个、在建3个,现有展览面积3.4万平方米,预计到2025年,全市可利用展馆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全市办展机构2家,展会服务机构2家,预计到2025年,形成2家以上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会展企业;德州市拥有100间客房以上、可作为会展接待使用的酒店23家,客房总数4429间,床位总数7079个,中心城区共有星级酒店4家,客房总数472间,床位总数760个。A级景区15家,大型购物商超130余家。

(二)会展活动开展

2021年我市共举办5000平方米以上展览活动20场,总展览面积约30万平方米,包括车展、家博会、文旅节等活动。各县市区举办电商节、年货节、音乐节等大型节事活动30余场,线上线下参与者超20万人次。预计2025年,举办具有一定规模的展览60个以上,展览总面积超过60万平方米,区域内展馆综合利用率提至10%以上。

十、政策解读联系方式:

解读联系单位:德州市发展改革委现代物流和会展产业发展促进中心产业发展科

解读联系人:张  振

联系电话:0534-2691091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