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小曹娥工业园区问题顺利通过省级销号验收

“宁波余姚市小曹娥工业园区对水体总磷污染控制不力”问题被媒体披露后,该问题得到当地党委政府部门高度重视,通过整治,11月17日,整改结果正式通过省级验收。目前园区水质保持在地表水Ⅲ~Ⅴ类水平,周边环境质量及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小曹娥工业园区、中意宁波生态园高分达到了“污水零直排区”标准,通过销号验收。

2020年末,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宁波余姚市小曹娥工业园区对水体总磷污染控制不力”问题披露后,余姚市把抓好问题整改摆在最突出位置,突出顶层设计、系统思维,强化问题排查、源头治理,全面落实生态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三管三必须”责任体系,高标准抓好问题整改。

当年问题披露后,余姚市第一时间召开市委常委会进行研究部署,学习传达有关精神,严明整改纪律、工作责任与细节要求,确立了整改顶层设计。组建专班、建立制度。专门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市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和属地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并建立“半月一通报”机制;属地也相应成立了园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专班,配足人员力量,建立周例会制度,做到问题发现及时、整改有效落实。清单销号、形成闭环。按照“1+X”的量化性整改思路,深入分析反馈问题,全面开展排查梳理,在多次专家论证基础上,专门制定整改方案,围绕整改目标逐一细化整改措施、整改时限、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构建起了“一个问题、一套方案、一个班子、一抓到底”的清单式销号管理机制,在对账管理中实现了工作的高效推进。

他们把做深做实问题排查作为推动整改的前提,提高整改标准。把问题整改与省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建设技术要求结合起来,制定更严的整改流程和更高的工作标准。细化整改措施,针对发现问题,着重围绕6个方面整改举措,制定了59个项目清单,真正以项目化、清单化的手段抓好整改,达到标本兼治的最优效果。

专门委托浙江省环境科技公司对园区智慧环保建设进行总体方案设计,上线运行企业环保码“红、黄、绿”三色管理平台,并创新应用“市政污水管网架空改造模式”,推动13家企业全部完成污水管网“下改上”和初期雨水收集池的建设,进一步夯实了整改基础。数字赋能提绩效,依托浙江工商大学萨塞克斯人工智能学院技术支持,对园区重点涉水企业的雨水排放口、园区河道重点入河口、重点河道以及排海口(应急排涝口)进行智慧化改造,初步构建起了园区“四级智慧监测系统”,实现了“水质有变化——实时能预警——迅速来处置”的全过程动态管理。

生态治理见成效。开展东河生态护岸及水质提升建设,通过各种水生植物的搭配营造优美的生态景观,并结合增氧曝气系统,增加水体自净能力,构成一个完整的河流生态系统,达到水清景美的效果。到目前为止,该市已累计完成投资6.92亿元,加快推进电镀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

举一反三、以点及面,全域抓好整改提升。一是强化执法监管。持续组织开展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流域、重点区域的执法检查,共立案查处园区违法行为企业59家次、处罚849.9万元,其中查处涉水企业17家次、处罚209.5万元。同时,开展环保“红黑榜”监管模式,共曝光“黑榜”企业 28家,表扬“红榜”企业14家。二是落实长效机制。一方面充分运用环境问题有奖举报、信访直通车、网格员激励巡查等制度,进一步健全生态环境问题发现、处置闭环机制。另一方面,常态化开展生态环境问题“四不两直”检查,并把检查结果、整改情况纳入镇街部门年度考核,以考核评价机制倒逼责任落实。

(凤凰网宁波通讯员 叶宇)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