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操作系统或迎黄金时代,USmart为国产系统指出一条新路


俄乌事件爆发后,不但各类物资被禁运,就连手机和电脑的操作系统也受到了限制。俄罗斯的Android手机用户,将无法在Google Play商店下载任何付费应用,甚至部分免费应用都存在限制。


国内,类似的事也有发生,华为、大疆等一些注重技术研发且实力雄厚的企业也被盯上,华为得不到Android更新,芯片代工也受到限制。这些事件说明,不管别人的软硬件有多好,我们都只能看着,只有造出来自己的,哪怕品质还跟不上,也能放心一些。


硬件层面的问题主要在于性能,兆芯、龙芯等企业的CPU,景嘉微的GPU,性能不算很强,但好歹能用了,我们日常办公没有问题。系统层面,国内也有不少公司在搞技术研发,比如统信的UOS、麒麟软件的银河麒麟、华为的HarmonyOS等。


系统普及的难点在于生态,如果生态不够完善,就难以积累用户,可是没有用户,其他软件开发者恐怕又不愿意为小部分用户适配,结果形成了恶性循环。为了让更多开发者参与进来,华为推出了开源鸿蒙(OpenHarmony),麒麟软件主导,与多家企业联合推出了开放麒麟(OPenKylin)。


01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


国产操作系统的发展始于20世纪末。1999年4月8日,中国第一款基于Linux/Fedora的国产操作系统Xteam Linux 1.0 发布,开启了操作系统国产化之路。此时,国际Linux热潮席卷中国,面对Windows、Google、IOS的垄断,在倪光南院士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呼吁下,以中软、中科红旗等为代表的企业纷纷投身于Linux操作系统研发,相继推出了自己的产品。



回想过去20余年,国产操作系统曾诞生超过20个不同版本。然而,国内早期操作系统因研究大量集中在科研领域,缺乏创新能力、未形成足够的市场影响力等多重压力下,经历了从诞生、短暂辉煌到迅速衰落的“尴尬”局面。我们也因缺乏一定程度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统而陷入被动。产业界恍然大悟,“自主操作系统不可不搞,不可慢搞。中国一定要有自己的操作系统”。


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在“强基铸魂”的顶层设计、快速发展的信创产业和市场应用需求的多重驱动下,国产操作系统领域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跨越式发展,在数字政府、企业数字化转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技术创新、产品性能、生态建设等方面逐步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跨越式发展。在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领域,以银河麒麟为代表的操作系统已在天问一号、嫦娥五号等“大国重器”中交出满意答卷。在产品性能、可靠性、易用性、安全性等方面,自主操作系统性能进一步优化,界面更加美观、应用体验持续改善、安全性和应用性持续提升,兼容适配软硬件超过七十万款,已经能够完全满足日常办公学习,业务应用及休闲娱乐等基本需要,和国外同类产品差距进一步缩小。在开源根社区方面,openKylin、openEuler、OpenCloudOS、龙蜥等开源社区相继建立。在市场方面,根据测算,国产操作系统通用市场增速将超过20%。在行业应用方面,目前,国产操作系统已广泛应用于政务、金融、通信、能源、交通等重要行业,成为保障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如今,随着各种类型智能终端不断涌现,智能应用在各行各业的逐步普及,从个人、家庭,到企业、政府、城市,直到全社会,智能穿戴、智能家居、智能制造、数字政府、现代数字城市等各种社会主体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在通用操作系统取得突破进展的同时,一种能满足人类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全场景无缝衔接的智慧体验的操作系统的要求,已引发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


02


USmart


开源鸿蒙的希望?


近期,统信旗下一款商务平板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国产系统普及的新路线。这款平板的独特之处在于,它通过了OpenHarmony兼容性测试。


统信这款商务平板搭载紫光展锐虎贲T610处理器,运行USmart V20系统。虽然早前也有过万里红平板电脑运行OpenHarmony的消息,但并没有商用,统信的这款产品应该是第一款商用的OpenHarmony平板电脑。



USmart V20基于OpenHarmony 3.1 Release,深度融合了统信在Linux方面的技术积累,终于打造出了一个兼容平板电脑、手持终端、智慧大屏、穿戴设备等多平台的系统。OpenHarmony相当于原生Android,统信自己定制的USmart则相当于EMUI、MIUI、ColorOS、OriginOS。


HarmonyOS是华为软件开发团队的成果,肯定不愿意免费给其他厂商用,甚至其他厂商付费,华为都不愿意把HarmonyOS给他们用,这是实现产品差异化的重要依仗。不过华为希望鸿蒙智能生态得以普及,所以需要更多开发者加入鸿蒙这个大家庭。因此,华为才会推出OpenHarmony,将底层代码公布出去。


OpenHarmony与Android相同,相当于一个根基稳固的毛坯房,但把这个房子装修成什么样子,就需要硬件厂商自己动手了。在系统研发方面,统信的技术实力较强,而且经验较为丰富,开发的通信UOS家庭版早已进入公测阶段。


统信与华为一直有合作,华为推出的擎云系列笔记本电脑,部分版本就搭载统信UOS。这一次统信又领先其他厂商,率先推出基于OpenHarmony 3.1 Release的USmart。


不过,统信对于国产系统的贡献不是UOS,也不是USmart,而是让我们想到了一种新的模式,这种新的模式,或许为国产系统指明了道路。


03


国产系统,路该这样走?


早在HarmonyOS之前,就有许多国产系统面世,但几乎全部面向固定的组织或机构,普通人难以接触到。直到近两年,国内系统开发公司才开始注重消费市场,统信推出了UOS家庭版。


国产系统开发者的问题在于,花费大量成本开发系统,肯定无法免费给其他企业使用。可是面对竞争对手Windows,免费的国产系统都很难展现出竞争力,更不用说不免费的国产系统了。厂商不愿意接受国产系统,消费者也不愿意接受国产系统,失去了用户基础,软件开发者更不愿意为国产系统适配软件,这才导致国产系统生态建设的速度太慢。



OpenHarmony和OpenKylin的诞生,就是为了解决成本方面的矛盾,系统开发者可以推出一个平台给硬件厂商,让他们自己修补,但是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与Android、Windows相比,国产系统的生态不够完善,一线二线厂商大概率不愿意用,三线四线厂商想用,蹭着华为和国产系统的热度,或许能吸引一波人气,但他们没有实力去精装修OpenHarmony。


尴尬的地方就在这里,有能力用的不愿意用,愿意用的没实力用。古人云:“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在市场大浪淘沙的前提下,小厂商会越来越难以与头部企业相比,市场份额大概率也会被大厂蚕食,当初的山寨手机品牌,就是这样被一个个淘汰。


统信USmart的发布,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新模式,可以有这一样一种厂商,一边根据OpenHarmony、OpenKylin定制系统,一边跟硬件设备厂商合作,将系统出售给他们用。如此一来,硬件厂商虽然还需要付出成本购买系统,但可以获得大量人气,而且成本比自己组建系统研发团队肯定低一些。


系统厂商这边,本来就是出售软件为主,虽然也有一些硬件,比如统信这次推出的商务平板,但统信平板电脑在消费级市场的名气还不如酷比魔方、台电等厂商,产品销量如何很难说。因此,统信大可以把USmart出售给酷比魔方、台电之类的三四线平板电脑厂商,快速回收系统开发的成本,等到市场稳定,还能实现盈利。


04


国产操作系统大变局,黄金时代要来了?


事实上,一直以来,业内对国产操作系统的发展抱持悲观态度,理由无非是操作系统的生态难题无法破局。


从国内来看,头部桌面操作系统玩家还没有能达到百万级应用数量的。根据报告,统信操作系统生态适配数量超过53万,麒麟软件是超过44万,麒麟软件副总经理魏立峰曾经立下目标是在2到3年内,让适配的软硬件总量达到百万级。


对比微软苹果的生态规模,2018年微软公布的数据显示,仅Windows10就有超过3500万应用数量,支持1600万的硬件/驱动组合。苹果MacOS的应用数量超过350万,目前,国产操作系统市占率低,在于应用生态号召力有所缺乏。


当然,这也是当前国产操作系统面临的现实困局。但如果从PC市场的发展现状与方向来看,也有乐观的一面。


从今天的桌面PC市场的情况来看,一个变化是,越来越多的纯国产电脑正在诞生,所谓纯国产就是有国产的操作系统与国产的芯片。


比如说,在今年5月,搭载国产操作系统+国产芯片,核心组件实现100%国产化的宝德自强龙芯台式机PT620L3正式上市开售。


不久前,一款搭载龙芯中科自研的3A5000处理器的国产电脑也由清华同方推出,显卡是景嘉微JM7201,运行统信UOS操作系统,在核心零部件上也全部采用国产供应链。


这意味着在自主软硬件层面,国内厂商开始有了成熟的产品。


从操作系统层面来看,国产操作系统阵营逐渐庞大,格局渐成。当前的主流的操作系统包括有中科方德、优麒麟、银河麒麟、COS操作系统,中兴新支点、统信UOS、一铭Linux、思普、普华、华为欧拉OpenEuler、华为鸿蒙等十余款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的生态要求要有自己的芯片指令集,它的成功离不开硬件,纵观计算机之历史,操作系统与计算机硬件的发展息息相关。尤其是统一芯片与架构支持。


在国产CPU层面,有龙芯、兆芯、华为鲲鹏、海光、飞腾、申威等芯片玩家。其中分为三类,一类是采用ARM架构,比如华为鲲鹏、飞腾。


另外一类则是采用X86架构的芯片,这其中有兆芯、海光。海光主攻服务器芯片,而兆芯则个人PC、服务器都有涉及。


而走自主指令集的芯片玩家是龙芯和申威,龙芯之前采用MIPS架构,后来自研指令集,而申威过去采用Aplha架构,后来也自研指令集,也就是说,目前国内有了两大完全自主的指令集。


当前这六大国产CPU这些距离主流芯片还有距离,整体而言国产PC产品普遍还是依赖国外指令集,但从龙芯到申威,也算有了自主的国产芯片指令集。随着未来几年的发展,逐步替代实现产品从可用到好用,可能也是时间问题。


由于操作系统与国产CPU都在逐步发展,伴随着国产替代的需求,国产操作系统也将全面从个人PC端,服务器对windows展开替代工作。


从用户对国产操作系统体验的反馈来看,国产系统软件基本上可以替代轻度办公,但在设计,制图,剪辑等专业软件不如Mac和Windows。这依然需要时间去迭代。


05


国产系统的成功之路


还要走很久


虽然有Android、Windows、iOS、macOS等系统可以用,但许多网友都期待着国产系统,尤其是面对华为、大疆等企业频繁被制裁的情况。前段时间Mate 50系列发布,虽然各方面配置都不错,但却不支持5G,让想要体验HarmonyOS的用户深感遗憾,所以期待其他厂商能够推出基于OpenHarmony的5G手机。


除了生态方面的缺憾,国产系统厂商也有不少问题,比如商业模式不明确,发展初期可以依靠某些组织或机构的支持,但想要做大肯定还是需要广大消费者的支持。然而除了统信,其他企业在消费级市场的动作非常少,消费者很难接触到国产系统。


此外,国产系统缺乏核心竞争力。Windows是全球用户数量最多的操作系统,生态也最为完善,macOS虽然生态差很多,但非常适合轻度办公用户,还有视频剪辑和开发方面的优势。视频剪辑正是新媒体工作者所需的功能,所以网上夸奖Mac的文章才会那么多。



相比之下,国产系统过于简陋,还有许多问题等待解决。幸运的是,我们已经看到了一条国产系统发展的阳光大道,对于生态的完善和商业模式推进都极有帮助。当然,面对众多强敌,国产系统发展之路依然充满坎坷与荆棘。


尽管这条路依然艰难,但至少我们看到了曙光,华为、统信、麒麟等系统开发者还在努力。统信官方曾发文庆贺,UOS软件生态适配已超过50万,足以看出部分国内企业和用户已然觉醒,愿意支持国产系统。有了用户的支持,国产系统才能走得更远,国产系统普及的那一天距离我们才会更近。


最后


回顾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从PC互联网时代的macOS、Windows,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iOS、Android,在信息技术产业每一轮技术浪潮中,诞生过许多操作系统,但能脱颖而出的只有少数,而它们必定是最符合当下软硬件需求的操作系统,推动技术普及的同时,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生活。


从点点微光到星辰大海,站在新时代的起点,我们不能说iOS和Android已是明日黄花,但我们一定需要星光麒麟这样崭新、颠覆性的操作系统。


未来,期待国产操作系统厂商能充分发挥牵引带动作用,加速产品迭代优化更新,不断完善产品线,面向智能终端、物联网及消费电子等领域推动国产操作系统加大研发、在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等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打造一个万物互联,智慧可靠的新型操作系统。


来源:雷科技,热点微评,自主可控新鲜事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