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中国生态文明论坛盛大开幕
会上,吴中经开区
获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生态工业园区)
一直以来,吴中始终坚持以“绿色”为鲜明底色,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围绕经济发展、产业共生、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信息公开等方面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本次经开区获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生态工业园区),是对吴中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重要肯定。
在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进程中,经开区通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走出了一条自己的生态工业之路。当前,经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破千亿,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评价中争先进位,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始终坚持以“绿色”为鲜明底色,经济社会呈现“稳中有进、质效双提”的发展态势。
紧盯目标指标,强化科学治污
“十三五”期间,经开区实现COD减排547t,氨氮减排68t,SO2减排191t,氮氧化物减排175t,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年均削减率超8%。经开区与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依托省环科院技术支撑,不断强化科学治污。
开展走航监测、飞行监测,通过网格化监测,对大气污染物进行快速、精准溯源。开展排污口专项整治,利用人工巡查和无人船声呐探测相结合的方法,对经开区329条河道全面排查,对河道沿岸的明、暗管进行数字化建档。开展限值限量管理工作,完善监测监控体系。在经开区上下风向分别建设2个大气站和2个VOCs监测站,内部建设37个微站;在污水厂上下游分别建设2座水质监测站;大力推进排污单位自动监测监控联网工作(在线监测、用电监控、视频监控相结合),为下一步的非现场监管和限值限量管理夯实基础。
优化产业结构,坚持产业强区
经开区在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带动下编制了环保产业规划,通过顶层设计引领建设实践,着力培育机器人与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三大主导产业,和软件、检验检测、新材料三大特色产业,全面构建“3+3”现代产业集群。
经开区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形成了以汇川、科沃斯等龙头企业为引领,覆盖核心零部件、本体制造、系统集成、终端产品的全产业链条,致力打造成为吴中首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新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突破,沿着苏州布局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的新方向,经开区聚焦优势产业,发力环太湖科创圈建设,打造创新集群,以新型电子元器件、新型显示、新型智能终端、集成电路、高端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蓬勃起势。
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门类齐全,培育了从研发、测试、生产到检验、销售的全产业链生态,已集聚药明康德、欧康维视、腾迈医药等优秀企业近400家。2021年经开区入选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百强榜,2022年中国生物技术创新大会发布的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竞争力排名中,经开区提升至第19位。
深化能源管理,完善生态链网
经开区在资源能源效率上不断发力,深化产业链上下游联动,持续推进清洁生产审核、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工作,严格落实节能降耗措施,大力推广能源替代,全面实施废物代谢类补链项目,丰富生态工业内涵。
近年来,经开区共计完成52台燃煤锅炉淘汰或清洁能源替代,18家燃气锅炉低氮化改造,构建了水资源利用、污泥协同处置、危险废物循环利用、低品位能源回用三大类10条生态工业链,形成了企业、行业、园区多层级生态工业链网,重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100%,能源结构实现由“碳基能源”向“低碳能源”转变。
经开区将以本次获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生态工业园区)作为生态强区新起点,充分发挥生态区位优势,厚植产业特色,推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融合,不断完善科学合理和绿色低碳的发展格局,由“一核一圈一廊一区”升级为“一港一城一区”,加速构建“串珠状、圈带型、组团化”新格局。
充分发挥临湖生态功能区优势,瞄准“国内领先的生态型创新创业湖区”建设目标,高水平建设太湖新城,释放“城在湖上,湖在城中”的特色魅力。
积极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以吴中太湖新城为主体,整合越溪、横泾街道产业空间资源,建设太湖新城·数字经济创新港。
辐射带动长桥、城南区域,发掘横泾、越溪农文旅融合特长,促进生态人文互相交融,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太湖智慧生态新城。
好风凭借力 扬帆正当时
一幅宜居宜业的吴中生态文明画卷
正徐徐展开
来源:吴中发布
原标题:再添国字招牌!吴中经开区获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生态工业园区)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