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是坚持把稳增长作为首要任务,全力保障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督促企业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科学研判工业经济运行趋势,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及时协调解决在重大工业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已开工项目加快竣工达产,同时提前谋划储备一批新项目。全力推动国家及江苏省各项惠企纾困政策落地见效,深入开展防范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涉企收费专项整治等行动,助力企业降成本、增订单、稳生产。大力发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物联网、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构建一批新的增长引擎,确保制造业规模保持全国领先、质态不断优化提升。
二是坚持把技术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创新体系。
突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积极构建创新目标由企业确定、创新要素由企业整合、创新活动由企业牵头、创新成果在企业应用的产业创新体系。支持龙头企业牵头,整合上下游和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资源,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围绕重点集群和优势产业链的“卡点”“堵点”,通过向企业摸排和征集,梳理建立技术攻关项目库。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牵头,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关键核心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每年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短板。用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产品应用推广及保险补偿等政策,每年发布一批重点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目录,促进创新成果加快在企业推广应用。
三是坚持把企业培育作为关键举措,壮大自主品牌本土企业群体。
持续开展“百企引航”和“千企升级”行动计划,分层分类培育一批自主品牌本土企业。完善引航企业“直通车”制度,支持其积极构建研发平台、开展技术攻关、转化创新成果、实施技术改造、提升质量品牌,增强自主创新力、品牌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研究出台“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健全服务专员制度,常态化开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巡诊活动,引导中小企业坚守实业、专注主业、深耕行业、强化创新,培育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依托链主企业积极构建产业链供应链生态,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广大中小企业整体跃升,形成若干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四是坚持把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奋力打造数实融合第一省。
深入实施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用好免费诊断、分行业指南、专项资金支持等专属政策措施,培育更多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示范车间和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力争3年时间实现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全覆盖。加快开展“双千兆”网络建设,优化数据中心总体布局,推进标识解析体系建设,打造一批5G全连接工厂,积极创建“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深入实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加速行动,做优电子信息、软件等基础优势产业,做强“数智云网链”(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车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数字产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持续推进政务服务、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领域信息化重点项目和标志性工程建设,打造更高水平、更有优势、更具活力的智慧江苏。
五是坚持把绿色安全作为发展底线,推动制造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支持企业围绕现有生产系统实施节能、节水、节材、基础制造工艺绿色化、能源系统优化、清洁原料替代等绿色化改造,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建成更多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编制发布《江苏省工业领域及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实施工业领域节能技改行动计划,持续开展重点企业节能监察,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降耗任务。持续推进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常态化抓好民爆、船舶和民机整机制造等重点行业安全生产监管,推动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本质安全水平不断提升。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