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欧雪 深圳报道
11月16日,深圳市“20+8”产业2000万平方米“工业上楼”厂房空间签约仪式举行,将按照每年建设不少于2000万平方米,连续实施5年的进度,向社会提供“工业上楼”的高品质低成本产业空间。
何为“工业上楼”?据了解,该理念由深圳提出,在不改变工业用地性质的前提下,让企业在高层楼房中进行工业生产,是一种新型产业空间模式。
实施“工业上楼”的原因很多,一方面,我国产业升级转型加快,企业对生产研发的空间环境和厂房建设标准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随着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工业用地压力增大。
在此背景下,与传统单层工厂生产相比,“工业上楼”优势更大,在保障工业发展空间的同时,又很好地提升了土地的容积率和使用率,倒逼工业结构、企业模式升级转型,缓解了经济发展与用地紧张之间的矛盾。
从深圳先前的“工业上楼”例子来看,在实施“工业上楼”前,深圳宝安区的全至科技创新园主要为传统的低端制造业,改造后,工业用地从5万平方米扩大到13万平方米,主导产业也转型为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
目前,“工业上楼”已成重要趋势,2021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推广借鉴深圳经济特区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的通知》,在保障工业发展空间的内容中,明确提出要推广“工业上楼”模式。此措施表示,深圳创新性的“工业上楼”尝试合理有效,将被复制、推广到全国。
据深圳市统计局数据,今年前三季度,深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比上半年加快0.3个百分点,增速创近四年新高。部分行业增长尤为明显,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5.9%,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6.6%等,工业发展前景广阔。
此次,深圳表示,将每年建设不少于2000万平方米(20平方公里)“工业上楼”空间,这带来的想象空间将有多大?与深圳知名工业园区蛇口工业区(10.85平方公里)面积相比,20平方公里相当于每年再建2个蛇口工业区。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