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上海愿景”发布到2025年产业规模超万亿元

11月14日,在第二届“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开幕式上,“生物医药上海愿景”正式发布,到2025年,上海实现生物医药制造业产值达到240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超万亿元。

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2021年,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由2019年的3800亿元攀升至7600亿元,实现翻番。今年前三季度,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6166亿元,同比增长4.6%;制造业产值达1345.45亿元,同比增长5.5%。

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敬桢表示,上海是生物医药领军城市,从20世纪90年代布局生物医药产业,到21世纪率先建立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开展产学研一体规划建设,上海生物医药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

近年来,上海加快实施包括生物医药产业在内的三大先导产业,以张江生物医药创新引领核心区为轴心,正在加快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刘敬桢透露,目前,国药将医药科技研发、医药工业制造、医药商贸流通三大业务板块总部落户上海,同时将化学制药、生物制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等领域的核心企业研发生产基地落户上海。另外将新冠病毒诊断试剂和mRNA新冠疫苗研发生产基地落户上海,加紧研发生产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新冠疫苗,支持上海全力打造生物医药新力量。

由于产业政策的吸引,因美纳于今年在上海正式启动中国首个生产制造基地,并计划在5年内实现高端基因测序仪及耗材全面本土化生产。“未来,因美纳将持续投资本土共建基因领域创新生态新格局,助力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因美纳全球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经理李庆说。

已有26家生物医药企业登陆科创板

上海持续优化投融资环境,一级市场融资规模和二级市场科创板上市企业双双第一,科创板累计上市生物医药领域企业26家,位列全国第一。其中,仅今年以来,上海生物医药领域有11家企业登陆科创板。

“科创板对生物医药企业设定的政策和门槛已经很好了,如果相关政策更宽松些,那就更好了,应该更相信市场化的企业和专业化机构。”思路迪创始人兼董事长熊磊向记者表示。

近两年来,上海生物医药领域PE/VC总融资规模达549亿元,全国占比超1/4,位居全国首位。

易方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医疗健康行业负责人王昊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今年被称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寒冬,但依然保持正常节奏,目前已投了4家企业,“站在现在这个时点,无论从产业角度还是资本角度,都是一个新周期开始,资本市场估值消化得差不多了,一轮泡沫后,目前已是生物医药投资的好时机,有望投出未来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

产业迎黄金窗口期 医疗元宇宙将成现实

“围绕强医学属性、强科技属性、强战略属性三大属性,以创新链接全球面向未来,产业必将迎来‘黄金窗口期’。”联影集团董事长薛敏表示,医疗元宇宙将成为现实,通过技术赋能,围绕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全生命周期,将出现更智能的健康管理场景。

英矽智能(Insilico Medicine)创始人兼CEOAlex Zhavoronkov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十年、十亿美金”是业内对一款新药研发所需的时间和经济成本达成的共识。但在人工智能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这一认知或将被颠覆。2021年,英矽智能依托AI平台发现一种适用于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候选新药,从靶点发现到提名临床前候选药物仅花费了18个月、260万美元。

“群众医疗健康需求旺盛、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医疗服务效率低,正在倒逼医疗健康数字化转型升级之路快速发展。”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及中国总裁王磊说。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疗机器人研究院创始院长杨广中从数字健康、数字器械和数字手术三个方面分享了对数字医学的思考,“数字化的发展将推动手术机器人更广泛的应用,目前正处于第四代机器人和第五代机器人的交替当中,第四代机器人能够充分运用术前,术中影像,能够把一系列的诊疗技术在手术当中得到展现。”

在数字化赋能生物医药研发、生产的过程中,一批数字化转型先锋企业崭露头角。联影医疗、微创医疗机器人、君实生物、勃林格殷格翰、英矽智能、东富龙科技、凯宝药业、第一生化等8家企业在现场获授首批生物医药产业数字化转型先锋企业证书,以表彰他们在数字化转型领域取得的卓越成果。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