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西融媒11月8日讯 日庄镇沟东新村党总支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沟东新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理事长高维玉,把组织振兴作为乡村振兴工作主线,抓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村集体经济增收、农民致富三件大事,把一个经济弱、环境差的贫困村,转变成一个组织强、民心聚、产业兴、治理好、环境美的示范村庄。他曾获山东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青岛市优秀共产党员、青岛市劳动模范、莱西市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近期,沟东新村新建的幸福大食堂即将开业,为让70岁以上老人尽早吃上免费可口的饭菜,高维玉每天都要来转转。“今年投资70万元,建设沟东新村幸福大食堂,让村里老人实现居家养老。同时,我们把幸福大食堂充分融入村庄治理,实行了道德诚信赋分,助推村风民风的进一步改变。”高维玉说道。
村庄的治理和发展,支部起引领作用,但关键还是要调动好每一名村民积极性。为此,高维玉带头修订了村规民约,引导村民依规自治,解决农村建设和管理中的疑难问题。在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沟东新村变得更美、更富、更强了。
村民王小伟说:“进村就是沥青路,有花有草。有人来了后,看我们村绿化这么好,说比市里小区都漂亮。”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自2005年担任村支书以来,高维玉认为,要想村庄发展好,班子必须建设好,党员必须发动好。村党支部紧紧围绕深化拓展“莱西会议”经验,积极探索党建网格化脱贫模式,实现了党组织的区域整合、党员的分类管理。同时,更新党员干部的服务理念,常态化开展党员“亮身份、亮承诺、亮联户”活动,让“大事找支部,小事找党员”成为村民的习惯。
组织好了,班子强了,怎样在有限的土地上,产生出最大的收益?怎样能带领群众摆脱贫困、摘掉贫困的帽子、拔掉沟东的穷根?一直是高维玉最在意的事情。为此,他带着党员外出跑调研、学政策,征求村民和专家意见,最终确定了发展葡萄产业的路子,推出“党组织+共富公司+农户”产业模式,把党组织建在了产业链上。
可万事开头难。刚开始种葡萄,由于不熟悉,很多群众有顾虑。高维玉说:“起初也历经了群众不敢种,不会种、不会卖等诸多难题。为此,沟东新村党总支一班人,通过走出去学,走出去看,大胆引进葡萄新品种,手把手教群众如何去种,并且实行党员干部带头,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党总支领办了葡萄联合社,依托合作社,实现了品种统一、技术统一、设施统一、销售统一,进一步做大做强沟东葡萄产业。”
目前,沟东新村通过流转土地,建设高效农业葡萄大棚800余亩、建设无核葡萄基地1500亩。依托共富公司打造沟东葡萄品牌,葡萄成了新村的主导产业,葡萄年产量达300万公斤,实现了从巩固贫困村脱贫成效,到打造“乡村振兴莱西样板”的转变。如今,沟东新村辐射带动周边20个村庄发展起葡萄产业,其中,引导帮扶16个贫困村、38户贫困户发展葡萄种植,年产葡萄100余万公斤,实现年销售收入1000余万元。此外,高维玉还带领沟东新村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文化产业,弘扬和传承沟东库区移民精神。村庄新建了库区移民文化纪念馆、树阵公园、葡萄观光长廊,规划了葡萄采摘体验区、垂钓休闲区。连续举办了5届“环湖葡萄节”,吸引了6万余名游客前来采摘、游览,昔日落后的贫困村发展成为拥湖环绿的生态文明村。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