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卡脖子”技术智能机床出口增多

汪传宏(左一)与专家交流智能技术动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等,为我们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日前,宏钢数控董事长汪传宏表示,制造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可称为“借船出海”,即通过智能化这艘“船”,将产品更快地销往市场“彼岸”。过去,如果生产设备出现故障,一个设备维修要耽误好多天,严重影响生产效率。而现在对于重庆宏钢智能数控机床有限公司来说,工作人员只需通过电脑端或手机App,使用趋势图分析、指令下发等功能,即可实时查看设备参数状态,并将数据传输给专业维修人员,由后者进行远程技术服务和故障处理,迅速而高效。

作为一名70后,汪传宏已获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重庆市劳动模范称号、兼任重庆市中小企业专家委员会专家。20多年前,他刚刚创业时,企业主要从事机床改造加工。当时重庆汽摩制造业处于风口,这让企业的市场订单一度爆棚。但随着市场同质化竞争越来越激烈,汪传宏带着宏钢数控迅速走上了转型升级之路:加强自主研发、生产机床产品。

宏钢数控从一家普通制造型企业成长发展壮大为一家研发型高新技术企业,产品主要包括高精密智能数控机床、气门类数控机床等多个类别。几年前,宏钢数控与重庆树根互联技术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将所有生产设备接入后者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由该平台监控企业生产设备运行情况。正是通过以上的“软硬兼施”,宏钢数控不断植入“智能因子”,设备管理效率提升30%,设备维修期缩短了30%,产品合格率、设备配件预测保养能力明显上升,打通了厂内智能制造、厂外智能运维的全产业链,树立了区域行业龙头地位。

紧跟国家产业政策,作为研发重点,汪传宏非常在意一些“卡脖子”技术问题的攻关。最近,通过连续研发,一台新的智能数控机床成功研制成功,这台机器对标国际一流水平,产品精度上了一个量级,解决了“卡脖子”问题,企业实力明显增强,出口订单明显增多。本组稿件重庆晨报记者 陈军 摄影报道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