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通知|全国光电测量测试技术及产业发展大会最新内容预告!

全国光电测量测试技术及产业发展大会

2022年11月7-9日  大连香洲花园酒店


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人们在利用信息的过程中,精密测试测量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和重视,而光电测试测量技术作为现代精密测量的核心技术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传感器微型化、纳米技术的发展也对现代精密测量技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此大背景下,中国光学工程学会联合各单位组织召开此次大会,旨在对光电测试测量技术及产业发展中的热点议题和痛点难题开展深入交流,共同促进光电测试测量领域理论创新、关键技术攻关、核心基础设备研发、测试标准制定和应用领域拓展,建立以高校、科研院所及重点实验室引领的光电测试测量创新技术生态链,为工业、科技和民用等应用领域提供高性能高可靠光电测试测量装备,逐步实现高端测试测量设备的国产化献计献策。


主办单位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


承办单位: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光电测试测量技术及应用专业委员会(筹)

大连理工大学

长春理工大学

光电测控与光信息传输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联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支持单位:

苏州慧利仪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镭测科技有限公司

布鲁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苏州瑞霏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长沙麓邦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天津德力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长春新产业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哈尔滨芯明天科技有限公司

中科睿华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大会名誉主席:

庄松林院士,上海理工大学

郭东明院士,大连理工大学

刘文清院士,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姜会林院士,长春理工大学

房建成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大会主席:

谭久彬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

罗先刚院士,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李得天院士,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大会共主席:

方  向,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赵慧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周维虎,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年夫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

刘建国,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韩  森,上海理工大学

张学军,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胡鹏程,哈尔滨工业大学


大会执行主席:

付跃刚,长春理工大学


程序委员会主席:

曹  暾,大连理工大学

张大伟,上海理工大学

许  乔,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程序委员会(按姓名音序排列):

柴立群,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董  磊,山西大学

董登峰,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侯  溪,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华灯鑫,西安理工大学

金德辉,大连理工大学

阚瑞峰,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研究院

刘  东,浙江大学光电学院    

刘啸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

刘银年,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麻云凤,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王  建,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王  智,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王军波,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魏振忠,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熊大曦,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张文喜,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张宗华,河北工业大学

赵维谦,北京理工大学

郑永超,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专题一:先进制造光电测量

专题主席:

邾继贵,天津大学

魏振忠,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赵维谦,北京理工大学

张宗华,河北工业大学

侯  溪,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董登峰,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专题秘书:

胡小川,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议题/征文方向(不仅限于此,欢迎相关来稿):

产品质量光电检测;

制造过程光电测量;

装备运行光电监测;

光电测试测量技术及仪器

拟邀请报告人(按姓名音序排列):

胡鹏程(哈尔滨工业大学)——超精密激光干涉位移测量技术发展与挑战 Keynote

蔡引娣(大连理工大学)——制造装备精度提升关键技术研究

曹  章(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少角度激光吸收光谱成像与动态燃烧场监测

陈善勇(国防科技大学)——面向制造的光学面形超精密测量

崔海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题目待定    

董登峰(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激光跟踪测量技术及激光跟踪仪研究进展

伏燕军(南昌航空大学)——一种最优量化相位编码的光电三维测量方法研究

赫明钊(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大尺寸计量中双光梳绝对测距方法的研究进展

刘国栋(哈尔滨工业大学)——题目待定

刘  巍(大连理工大学)——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中多传感融合测量技术

宋丽梅(天津工业大学)——基于双转台角度对消轴线标定的三维光电测量方法

谭秋林(中北大学)——高端装备中超高温环境下力/热/气参数原位测试技术研究

王  彬(中图仪器)——光电仪器的国产替代产业化路径

武中华(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快焦比大非球面度离轴非球面关键技术研究

张虎龙(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先进光学技术在直升机旋翼试飞测试中的应用

杨树明(西安交通大学)——半导体芯片检测技术及装备

张祥朝(复旦大学)——复杂光学元件的高精度在位偏折测量技术

张正涛(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精密光学元件表面缺陷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

张祖义(成都光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光学玻璃主要性能参数及其测试评价方法

赵智亮(西华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成都太科光电技术有限责任公司)——φ800mm标准平面元件精度保障方法研究


专题二:空间光电测量

专题主席:

郑永超,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张学军,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刘银年,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曹  暾,大连理工大学

专题秘书:

马冬晗,大连理工大学

议题/征文方向(不仅限于此,欢迎相关来稿):

红外辐射及目标特征测试测量技术;

空间光学(可见/红外/光谱)测试测量技术;

辐射/光谱/几何定标测试测量技术;

空间激光测试测量技术;

低温光学测试测量技术;

激光/量子通信测试测量技术;

光电信息控制与安全测试测量技术;

拟邀请报告人(按姓名音序排列):

曹  暾(大连理工大学)——基于超表面的生物分子手性筛选技术

崔祥辰(大连理工大学)——高相干单频激光器之研制

范龙飞(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空间光学载荷检测测试技术

郭忠凯(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空间长基线激光干涉低频段高精度测量技术

李贵新(南方科技大学)——基于几何相位的非线性光场调控

刘言军(南方科技大学)——上转换纳米材料发光偏振调控

马冬晗(大连理工大学)——基于单分子定位的超分辨荧光显微技术

孙德新(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环境减灾卫星大幅宽红外多光谱探测技术

武震林(大连理工大学)——微纳米电光调制器及集成射频探测接收前端

薛  勋(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空间激光通信终端地面全链路检测技术

张志飞(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低温光学技术


专题三:环境光电测量

专题主席:

刘建国,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刘  东,浙江大学

华灯鑫,西安理工大学

董  磊,山西大学

张文喜,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田兆硕,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专题秘书:

周雨迪,浙江大学

议题/征文方向(不仅限于此,欢迎相关来稿):

环境光学新原理新方法;

大气探测技术、大气环境化学及大气污染控制

温室气体原位探测和遥测;

地基/机载/星载光学遥感;

海洋光学及海洋探测;

水体、土壤光学探测;

新型光源等技术和光电传感与环境光学应用;

环境污染监测、应急预警及过程研究;

光通信及光纤光学计量测试

拟邀请报告人(按姓名音序排列):

任  伟(香港中文大学)——题目待定 Keynote

狄慧鸽(西安理工大学)——气溶胶质量浓度的激光遥感探测技术

杜振辉(天津大学)——挥发性有机物的激光检测技术进展

黄忠伟(兰州大学)——多波段荧光激光雷达技术及其应用

李  歆(北京大学)——大气活性有机物的高灵敏光学测量技术研发与应用

刘  锟(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题目待定

刘  磊(国防科技大学)——球载云粒子探测器研究现状及进展

楼晟荣(上海市大气颗粒物污染与防治重点实验室)——基于激光诱导荧光的OH自由基总反应性测量及与应用

马欲飞(哈尔滨工业大学)——石英增强激光光谱气体传感技术

苏贵金(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大气VOCs及其降解转化未知产物的监测与鉴定技术

王建威(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便携式差分拉曼光谱技术

吴  涛(南昌航空航天大学)——基于中空波导光纤的气体同位素测量技术

杨  飞(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面向激光遥感和通信的单频激光噪声特性测试技术

尹旭坤(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题目待定

赵南京(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题目待定

郑华丹(暨南大学)——新型石英增强光声光谱测声器及应用


专题四、生物医学光电测量与成像

专题主席:

张大伟,上海理工大学

熊大曦,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李国强,之江实验室

专题秘书:

代永超,上海光学仪器研究所

议题/征文方向(不仅限于此,欢迎相关来稿):

视光学测量技术

生物光学测量技术

医/药光学测量技术

在体光电检测技术

光学显微成像技术

光学生物传感技术

生物医学光子学

计算成像与医学信息

医疗器械与转化医学

拟邀请报告人(按姓名音序排列):

车团结(苏州百源基因技术有限公司)——国产化高效荧光定量PCR仪的创新实践

刘显明(重庆大学)——面向介入式医疗的微型光纤法珀压力传感测量技术

孙明健(哈尔滨工业大学)——肿瘤纳米光声光热诊疗一体化关键技术

王  成(上海理工大学)——眼生物参数测量及在近视防控中的作用

王贻坤(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医学光谱成像若干新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巫建东(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微流控光学传感在细胞迁移的应用

杨西斌(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先进显微内窥成像技术研究进展


专题五、集成电路光电检测

专题主席:

周维虎,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王  建,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马  旭,北京理工大学

专题秘书:

陈俊杰,大连理工大学

议题/征文方向(不仅限于此,欢迎相关来稿):

亚像素级测量技术

精密与超精密光电测量技术

激光计量测试技术

成像光学计量测试

纳米光学计量测试

三维成像与检测技术

目标检测与识别技术

光学薄膜测量技术

缺陷检测技术

套刻精度测量技术

远场光学显微成像技术

光散射测量技术

光学椭偏测量技术

光学共焦显微测量技术

混合测量方法

先进数据分析方法

亚波长成像技术

X 射线检测技术

拟邀请报告人(按姓名音序排列):

曹  峰(国仪量子(合肥)技术有限公司)——扫描电子显微成像测量技术在锂电材料中的应用

陈  坚(合肥知常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超精密表面缺陷检测技术及应用

冯  天(上海新昇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半导体大硅片形貌和缺陷的自动光学检测

高志山(南京理工大学)——微结构的显微干涉测试技术

付海金(哈尔滨工业大学)——甚多轴高速超精密激光测量技术研究

黄  辉(深圳中科精工科技有限公司)——白光干涉仪测量及拟合微光学元件三维形貌

林景全(长春理工大学)——极紫外光刻掩模缺陷检测的研究

刘红忠(西安交通大学)——光栅干涉测量技术与应用

刘  俭(哈尔滨工业大学)——共焦显微表面/亚表面缺陷一体化测量技术研究进展

刘晓军(华中科技大学)——结构照明共焦层析宽动态表面高精度测量

马  旭(北京理工大学)——模型驱动深度学习的快速计算光刻技术

施玉书(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面向集成电路关键尺寸的纳米计量技术

石俊凯(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微纳光学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孙伟强(东方晶源微电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用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良率监控的电子束缺陷检测国产装备

王  彬(深圳市中图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光电仪器的国产替代产业化路径

王  玥(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散射式近场光学显微成像技术及器件检测应用研究

夏豪杰(合肥工业大学)——激光干涉超精密测量技术新进展

徐继东(苏州慧利仪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光掩膜板制造中的光学检测技术

杨  琛(浙江大学)——高速原子力显微技术在超精密制造中的应用与展望

杨树明(西安交通大学)——微纳测量技术及其应用

张  嵩(深圳中科飞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集成电路光学智能检测技术与设备

赵  严(凌云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机器视觉工业检测应用


专题六、两用光电测试测量

专题主席:

年夫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

王军波,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阚瑞峰,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研究院

专题秘书:

李  喆,大连理工大学

议题/征文方向(不仅限于此,欢迎相关来稿):

高能高功率激光测量技术

超快激光测量技术

微光夜视测量与成像技术

红外成像技术及应用

紫外辐射与测量表征技术

瞬态过程与超高速成像技术

光纤传感与综合测量技术

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及应用

光学制导与场景匹配技术

太赫兹光电测量技术

拟邀请报告人(按姓名音序排列):

曹华保(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高功率超快激光产生与测量关键技术

陈  飞(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大能量碟片激光再生放大技术

陈  羽(国防科技大学)——深海光纤矢量水听器垂直阵列目标探测技术

高思莉(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双色红外成像探测技术

葛欣宏(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光电成像装备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研究

胡晓阳(国防科技大学)——光纤中调制不稳定性的演化特性及其对分布式传感系统的影响

金  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时空分辨率视觉成像技术

李  芳(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光纤传感技术在海洋观测领域应用研究

李宏光(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瞬态光源紫外至红外光谱同步触发及测量研究

李健军(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相关光子定标技术在光辐射精密测量中的应用

李王哲(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光子辅助的宽带信号测量技术

刘  俊(中北大学)——量子传感与精密测量技术

刘元山(西北工业大学)——基于光纤光频梳精密光谱测量分析关键技术

刘志明(中电科思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速光通信测试仪器发展现状

麻云凤(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激光损伤测试技术

彭  琛(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基于光学超表面的新型剪切干涉技术

谈宜东(清华大学)——混合飞秒/皮秒振动CARS燃烧场诊断技术

王  强(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全光纤双光梳光热气体传感技术

吴  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41研究所)—— 太赫兹光谱测试平台建设进展

伍  洲(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全视场外差测量关键技术与应用

武震宇(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集成钻石量子精密磁传感技术与器件

肖  浩(北京世维通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高性能光纤电流传感器及其工程应用

严  伟(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高精度影像测量技术

张铁犁(北京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太赫兹无损检测技术在航天中的应用

张文涛(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基于光纤传感的地震波测量技术

张玉莹(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高重复频率宽光谱激光探测技术

衷洪杰(中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在复杂流场测试中的进展

朱亦鸣(上海理工大学)——太赫兹近场显微技术及其应用


专题七、大科学装置中的检测技术

专题主席:

韩  森,上海理工大学

许  乔,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刘啸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

王  智,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专题秘书:

叶鹏宇,大连理工大学

议题/征文方向(不仅限于此,欢迎相关来稿):

大功率激光器中的光学检测技术

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和同步辐射光源中的光学检测技术

引力波探测中的检测技术

拟邀请报告人:

一、大功率激光器中的光学检测技术:

柴立群(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功率固体激光装置光学元件检测技术进展

于瀛洁(上海大学)——光学平行平板检测技术

杨  斌(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大口径激光元件透/反比均匀性检测技术

刘  东(浙江大学)——大口径元件表面及亚表面微纳缺陷检测技术

赵元安(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高通量激光应用KDP类晶体的缺陷探测与激光损伤研究

二、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和同步辐射光源中的光学检测技术:

刘啸嵩(中国科技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中国加速器光源现状与实验技术发展

李  明(中科院北京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新一代同步辐射光学技术挑战和应对进展

董晓浩(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张江光源装置X射线光学器件进展

杜学维(中国科技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 ——合肥先进光源光束线光学元件需求及技术基础

黄秋实(同济大学)——高精度X射线反射镜干涉测量方法研究

崔俊宁(哈尔滨工业大学)——面向大型尖端科学实验系统的超精密环境控制技术研究

韩  森(上海理工大学)——光学干涉技术在大科学装置精密检测中的应用

三、引力波探测中的检测技术:

王  智(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甚高精度空间精密测量技术研究进展

赵立业(东南大学)——微半球谐振陀螺测控与误差补偿技术

王运永(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激光干涉仪引力波探测器中的精密光学测量

牛家树(山西大学)——月基干涉仪引力波天文台LIGRO 初步设想

张晓敏(北京理工大学)——月球环形山引力波天文台CIGO概念与挑战

汪龙祺(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引力参考传感器中感测与控制核心--电容传感与静电伺服控制系统

于  涛(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空间引力波探测相位计研究进展

方  超(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空间引力波望远镜杂散光分析

马冬林(华中科技大学)——空间引力波探测“天琴”计划激光发射望远镜光学方案设计及技术需求研讨


光电核心器件及其测量高峰论坛

论坛主席:

麻云凤,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拟邀请报告人:

董永康(哈尔滨工业大学)——高性能分布式光纤传感及其应用

陈  萍(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超快光电探测设备及其应用

孙鸣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基于高速LED阵列的光电测量

邓  晓(同济大学)——面向晶圆制造微纳检测的自溯源标准物质及其应用

郭广妍(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激光电光开光器件及测试技术


会议投稿:

中英文稿件兼收,请作者登录网站提交稿件,组委会请专家进行审稿,通过审查的稿件被大会录用,收录在会议光盘中。

会议投稿链接:https://b2b.csoe.org.cn/submission/GDCSCL2022.html


参会报名:

参会报名网址:https://b2b.csoe.org.cn/registration/GDCSCL2022.html

会议费2603元/人。


会议地点:大连香洲花园酒店,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长春路173号


会议酒店住宿:

标准双床房300元/间/天,标准大床房300元/间/天。报名参会代表请直接联系:张晓琳经理 13940998006(大连香洲花园酒店)


同期产业化论坛:

光电核心器件及其测量高峰论坛

• 大连理工大学光电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人才引进宣讲会

• 产品展览展示


支持期刊: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SCI)、《红外与激光工程》(EI)、《光学精密工程》(EI)、《光子学报》(EI)、《中国光学》(EI)、《应用光学》(中文核心)、《中国测试》(中文核心)、《光学与光电技术》(中国科技核心)、《宇航计测技术》(中国科技核心)、《量子电子学报》(中文核心)、《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CSCD)、SPIE会议论文集 (EI)


会议联系人:

毛 晨,022-58168875,cmao@csoe.org.cn

王海明,022-59013420,wanghaiming@csoe.org.cn


产品展示联系人:

郭圣

18710157604

guosheng@csoe.org.cn

战嘉鹤

15620516539

zhanjiahe@csoe.org.cn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