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工业城市如何重构制造业竞争优势?德阳典型经验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推荐

近年来,德阳在制造业智能化方面积极探索、主动创新,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重构制造业竞争优势。10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德阳经验进行了推荐。

文章以《德阳市:智能制造助力转型,重装之都焕发新机》为题,从加快平台建设,夯实产业数字化基底;拓展场景应用,提升产业数字化水平;集聚资源要素,强化产业数字化支撑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德阳老工业城市以工业互联网建设为主要抓手,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速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

加快平台建设,夯实产业数字化基底。实施“万企上云”行动,为企业提供信息技术应用、共性公共服务、供需对接、研发设计等服务。培育千亿级工业互联网市场,组建总规模20亿元的工业互联网产业投资中心,采取股权投资、合同能源管理等模式引入头部企业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打造一批行业级示范场景和企业级应用标杆。与海尔卡奥斯合作建成海川云服工业互联网综合平台,完成2.0版本迭代,SaaS应用上架231个,其中行业解决方案18个,领域解决方案18个,工业软件110个,平台服务17个,智能硬件5个,其他类型63个。注册企业1963家,完成认证企业累计1265家,基本实现规上企业全覆盖。

拓展场景应用,提升产业数字化水平。积极探索远程设备操控、设备协同作业、现场辅助装配、机器视觉质检等典型应用场景18个,其中四川亚度家具有限公司“标识解析5G+工业互联网全链接工厂”在首届中国工业互联网标识创新应用大赛区域决赛(西部赛区)获得银奖。建成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44个,在建项目83个,其中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冲剪分厂定子冲片“无人车间”,通过智能制造提升效率、精确度和可靠性,人均产出提升620%、劳动强度降低90%、运营成本降低31.9%、产品不良率降低20%、能源利用率提高57.3%,生产出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功率的白鹤滩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以及左岸8台机组核心部件冲片和线圈,精品率达100%。

集聚资源要素,强化产业数字化支撑。德阳市人民政府、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西门子工业软件(上海)公司签署合作共建协议,建设“德阳市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创新中心”,依托西门子智能制造先进技术和德阳市产业优势,结合四川工院产学研条件,搭建面向装备智能制造的政产学研用区域协同创新平台。提供技术服务和合作近40项,组成智能制造咨询诊断团队为汉舟电气、科新机电、中航宝胜等中小型制造企业提供免费智能制造咨询诊断服务,为东方风电、天元重工等编撰《数字化转型整体规划》,为德阳市政府编写《德阳中小装备制造企业智能制造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报告。开展装备制造领域技术人才培训,累计培训人员超过2500人次,其中为二重、东方电机等企业免费开展智能制造技术培训和讲座,1200余人次参训,联合四川工院开展社会培训,参训学员1100余人次,为智能制造人才储备提供了有力支撑。(记者 邱洁)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