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街道党工委,各街道办事处,区委及区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
《西安市鄠邑区2021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区委、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西安市鄠邑区委办公室
西安市鄠邑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7月16日
西安市鄠邑区2021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对于垃圾分类的工作部署,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广维度推进我区垃圾分类工作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遵循“科学管理,绿色发展;党政推动,全民参与;示范引领,持续推进;制度保障,长效管理;因地制宜,城乡统筹”的原则,深入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2021年年底,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100%,定时定点投放和桶边引导的居民小区占比达到70%以上,城市厨余垃圾分出量不低于生活垃圾总量的20%(家庭厨余垃圾不少于总量的7%),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
二、主要任务
(一)健全体制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1.发挥党建引领作用。6月底前,结合“民有所呼,我有所行”党建提升行动,组织党员干部广泛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四个双”主题实践活动(双带:带头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带动家庭成员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双晓:知晓垃圾分类的基本政策,坚决执行相关要求;通晓垃圾分类基本知识,做到精准分类。双争:争当垃圾分类能手;争做文明市民。双立:立足居住社区,宣传和监督垃圾分类;立足工作岗位,宣传和引导垃圾分类)。
牵头单位:区委组织部
责任单位:各级党组织
2.健全督导检查机制。区各行业主管部门配合市级部门,做好每季度不少于1次的市级督导检查;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对各行业主管部门、街道、园办督导检查不少于1 次;各行业主管部门、街道、园办每半月对各行业、社区、园区督导检查不少于1 次;社区每周对小区督导检查不少于1 次。
牵头单位: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责任单位:区教科局、区住建局、区投资工信局、区卫生健康局、区财政局、区市场监管局、区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区民宗局、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区交通局、区文旅局、涝渼管委会、西户高新管委会、沣京工业园管委会、甘亭街道、余下街道
(二)深化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
3.统筹制定宣传计划。5月中旬,围绕《西安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内容,按照西安市宣传方案,制定2021年西安市鄠邑区生活垃圾分类总体宣传方案。6月中旬,各行业主管部门、街道、园办制定本行业、本辖区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实施方案。
牵头单位:区委宣传部、区城管局
责任单位:区教科局、区住建局、区投资工信局、区卫生健康局、区财政局、区市场监管局、区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区民宗局、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区交通局、区文旅局、涝渼管委会、西户高新管委会、沣京工业园管委会、甘亭街道、余下街道
4.创新宣传内容形式。通过拍摄生活垃圾分类短视频、开设生活垃圾分类知识主题栏目、制定生活垃圾分类文明公约、升级官方公众号、举办普法活动、设立生活垃圾分类媒体专栏等形式,全方位、立体式、常态化开展宣传工作。
牵头单位:区委宣传部、区委文明办、区融媒体中心、区城管局
责任单位:区教科局、区住建局、区投资工信局、区卫生健康局、区财政局、区市场监管局、区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区民宗局、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区交通局、区文旅局、涝渼管委会、西户高新管委会、沣京工业园管委会、甘亭街道、余下街道
5.广泛开展教育培训。区分类办依托宣教基地等平台,面向公众常态化开展各种普法教育和知识培训活动。12月底前,受教育人数不低于本辖区总人口的5%。各行业主管部门、街道、园办,组织开展本行业、本辖区垃圾分类培训并建立台账,实现在职干部职工培训全覆盖,且熟练掌握四分类基本知识和投放方法。
责任单位:区城管局、区教科局、区住建局、区投资工信局、区卫生健康局、区财政局、区市场监管局、区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区民宗局、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区交通局、区文旅局、涝渼管委会、西户高新管委会、沣京工业园管委会、甘亭街道、余下街道
6.发挥校园和社会组织推动作用。8月底前,全区幼儿园、小学要将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纳入日常教育内容。小学生每学期至少参观1 次垃圾分类宣教基地或体验馆、参加1次志愿督导活动。中学生每学期至少参加1 次垃圾分类主题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行动。9月底前,出台鼓励社会组织普遍开展垃圾分类项目的政策,引导社会组织加强与社区、物业协调联动,推动垃圾分类落地见效。
责任单位:区教科局、区民政局
(三)强化示范创建,发挥头雁效应
7.深化示范单位创建。按照西安市修订完善的市级示范单位创建标准,12月底前,新创建市级示范单位、小区等10个,同时加强示范单位动态管理,对工作退步明显、示范成效不佳的市级示范单位实行红黄牌、摘牌制度。
牵头单位:区城管局
责任单位:各创建主体行业主管部门
8.推动示范片区创建。10月底前,创建2个示范片区。
牵头单位:区城管局
责任单位:甘亭街道、余下街道、各园办
(四)聚焦重点难点,推进精准分类
9.普及桶边监督引导。7月底前,在市级示范、区级达标的居住小区推行强制定时定点投放,并在投放时段落实引导员桶边指导;在市级示范、区级达标的其他单位(非居住小区)推行垃圾分类巡检制度,及时纠正垃圾不分类行为。
牵头单位:区城管局
责任单位:各创建主体行业主管部门
10.推行“不分类、不收运”倒逼机制。4月底前,建立执法机构、收运单位、物业企业的联动工作机制。收运单位对分类不合格的生活垃圾,经警告仍未整改的,可拒绝收运,并向街道城管执法中队报告;实行物业管理的,同时向辖区住建部门报告。对分类不合格且整改不力的物业企业,由辖区住建部门将该物业企业的不良记录纳入信用评价体系。
牵头单位:区住建局、区城管局
责任单位:区教科局、区投资工信局、区卫生健康局、区财政局、区市场监管局、区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区民宗局、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区交通局、区文旅局、涝渼管委会、西户高新管委会、沣京工业园管委会、甘亭街道、余下街道
11.培育精准分类“优等生”。6月底前,在我区市级示范单位中优中选优,培育树立我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优等生”,树立全市先进典型,总结推广成功经验。
牵头单位:区委宣传部、区城管局
责任单位:各创建主体行业主管部门
12.消灭垃圾分类“空白点”。9月底前,对全区高校和中省驻地单位、部队落实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情况完成全面检查,实现全区生活垃圾分类无盲点、全覆盖。
责任单位:区教科局、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五)规范转运工作,优化中间环节
13.淘汰取缔落后设备。8月底前,推广使用全密闭、机械化、压缩式收运设备,减少运输过程中的二次污染;全面取缔各类混合垃圾收集箱和收集容器,杜绝前分后混问题。
责任单位:区城管局
14.加强“两中心一暂存点”运行管理。6月底前,制定大件垃圾拆分中心、可回收物分拣中心和有害垃圾暂存点日常管理规范,加强监督检查,落实相关经费,确保规范运行并与后端处理环节顺畅衔接。
责任单位:区城管局、区投资工信局、区生态环境分局
(六)努力补齐短板,提升分类实效
15.提升厨余垃圾收处能力。3月底前,按照《西安市厨余垃圾收运工作安排意见》,足量配齐厨余垃圾运输车辆。4月底前,完成全区厨余垃圾收运体系构建。
责任单位:区城管局
16.提高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10月底前,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制定低值可回收物目录并提出扶持政策,建立完整高效的数据归集系统。
责任单位:区投资工信局
17.构建生活垃圾分类监管平台。结合我区实际,整合现有资源,配合市级部门,积极推进智能垃圾分类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工作。
责任单位:区大数据中心、区城管局、区投资工信局、区生态环境分局
(七)坚持因地制宜,推动农村垃圾分类
18.逐步规范农村分类工作。5月底前,结合实际制定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明确分类标准、方法、步骤。10月底前,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转运体系,每个街道至少建成一座生活垃圾转运站。持续开展非正规生活垃圾堆放(填埋)点整治活动,促进农村生活垃圾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
牵头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城管局
责任单位:各街道(景区管理局)
19.深化农村分类示范创建。11月底前,在各街道(景区管理局)进一步深化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创建工作,在秦岭北麓32个村,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为全区推行农村示范创建工作夯实基础。
牵头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城管局
责任单位:各街道(景区管理局)
(八)推行源头减量,促进资源节约
20.限制使用塑料用品。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加大对商品零售经营者提供不可降解塑料袋、餐饮服务单位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酒店宾馆主动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等行为的监督和查处力度。
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区市场监管局、区投资工信局、区文化旅游局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建立党政一把手亲自抓、长期抓的工作机制。各单位要按照“抓大局、聚合力、管大事、强导向”的原则,加强全盘统筹和高位协调,及时研究解决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二)完善考核监督。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对区级各部门和各街道(景区管理局)年度目标考核的共性指标,细化考核内容,明确考核分值。定期组织“两代表一委员”和新闻媒体直击一线,加强社会舆论监督。
(三)强化执法检查。城管执法队伍要加强生活垃圾分类执法检查工作,依据《西安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严格查处管理人责任落实不到位、分类设施设备不规范、不完善及生活垃圾混投混放和混装混运等问题。
(四)加大保障力度。区级财政要进一步加大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投入力度,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激励先进,营造你追我赶的良好工作氛围;同时,各行业主管部门、各街道(景区管理局)、园办要结合实际,针对工作薄弱环节,倾斜人力和财力,补齐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短板。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