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浪潮下新势力可否逐浪前行?(上

[汽车之家 行业]  2021年的新能源市场如“河出伏流”,呈现爆发式增长。造车新势力中,2014年-2020年进入的部分“先行者”们抓住机遇、乘势而起,2021年进入的“后来者”们正踏浪前行。而此时的新能源市场正在由导入期迈入普及期,留给新势力发展的窗口期还有多久,在新时期下又有多少新势力能够存活?

【核心观点】

(1)造车新势力所处阶段: “蔚小理”成功跨越“0-1” ,特斯拉已跨过“1-10”成长期、进入成熟期;

(2)“0-1”阶段成功要素:团队、资金、资质和产能是关键要素,产品、技术、渠道是竞争要素;

(3)新势力“后来者”小米、创维、牛创,生存必备的三大要素已经做到80分以上。

01 新势力阶段: “蔚小理”跨越“0-1” ,特斯拉跨过“1-10”

2014年开始,造车新势力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仅仅过去了8年时间,已有60%的车企销声匿迹,或是破产、或是垂死挣扎。2021年,又有众多不同赛道的企业纷纷跨界入局新能源汽车市场。

造车企业发展一般分为三大阶段,在“0-1”阶段需完成首款产品下线,并形成稳定交付,最终实现毛利率转正、年销超10万台; 达成后进入“1-10”阶段的成长期,该阶段企业将努力实现稳定盈利,并使销量规模超50万,达成后可进入“10-100”的成熟期阶段,最终成为全球化TOP级企业。

造车新势力中,大部分处于“0-1”阶段,“蔚小理”已步入“1-10”成长期,特斯拉已经迈入“10-100”成熟期。

■ 02 “0-1”阶段成功要素:团队、资金、资质和产能是关键

“蔚小理”已成功跨越“0-1”阶段,通过对这三家成功案例的研究发现,团队、资金、生产资质及产能为存活条件,同时在产品、技术、渠道、用户运营等方面具备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从团队来看,三家的创业团队都具备“主机厂+互联网+专业技术”三重背景。蔚来联合创始人先后供职过豪华、合资、自主品牌,拥有丰富的汽车行业经验,高管团队则具有自动驾驶技术背景;理想团队中,互联网色彩更浓,此外,除了主机厂背景团队外,还包括了汽车供应链端的人才;小鹏团队中,更加注重技术研发,90%以上均为技术人员。

资金实力上,蔚来融资规模最大、2021年之前融资14次,金额超770亿元;理想、小鹏融资额也达300~500亿元。三家现金储备均有400~500亿元的规模。

生产资质和产能方面,三家均通过“代工”或收购的方式获得资质,在产能布局上却选择不同。

蔚来前期与江淮代工合作,实现12万年产能,后与合肥市政府深度共建,规划建设NIO PARK,规划产能将达100万。理想先期采用投资“常州生产基地”的方式进行布局,后续开展一系列收购,先后收购常州工厂所属公司和北京现代工厂,为未来的产能扩张打下基础。小鹏则采用“先代工、后自建”的模式,陆续布局肇庆、广州、武汉三大生产基地。

在团队、资金、资质和产能三大关键要素中,“蔚小理”均表现出色,实现了初期的存活。同时三家在不同领域形成差异化优势,如蔚来的用户运营、理想的产品定位、小鹏的自动驾驶,在后期的市场竞争中“独树一帜”,形成了鲜明的品牌标签。

而同一时期进入市场的新势力们,已经有很多纷纷“退场”,比如拜腾和游侠,皆是因为团队、资金或生产资质出现问题,导致最终的“偃旗息鼓”。

■ 03 “后来者”小米、创维、牛创,生存必备要素已达80分

我们用同样的“标尺”来丈量小米、创维和牛创这三家2021年第二批入局的造车新势力代表,在生存三大条件上已经做到80分。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汽车依托于小米集团,资金实力更为雄厚。按照计划,小米汽车的首期投资为 100 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 10 年投资额 100 亿美元,而小米集团2021年的净利润已达220亿元,完全负担得起造车。另外在渠道端,小米之家未来要承担小米汽车销售和服务的责任,并且做好小米生态链基于用户场景的联动体验。未来小米将对中国县乡市场形成全面覆盖。目前小米之家门店已达1万家,未来2~3年将开设3万家。今后消费者购买汽车,比去4S店购买要方便许多。但小米目前最大的问题是,还未能获得生产资质。

创维汽车背靠开沃集团,而开沃本身就有造车经验,2017年就已经进军乘用车市场,创维将商标转让给开沃,并投入100亿元开始造车。虽然创维也想结合线下的家电卖场进行渠道布局,打造线下体验店,但目前家电卖场被电商冲击,这种渠道策略能够实现的效果有待考量。

而牛创最大的问题是资金,目前已获得A轮融资5亿美元,距离造车初期需要的200~300亿资金还相差甚远。另外在渠道方面,拟通过自建品牌直营店的模式进行布局,但此方式相对来讲需要的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都较多。

本期我们对已经成功跨越“0-1”阶段的“蔚小理”进行研究,总结其成功要素,并对第二批新势力代表小米、创维、牛创进行了研判。

下期我们将重点研究特斯拉,探讨“1-10”阶段的成功要素,并通过“蔚小理”的发展规划判断其是否有能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跃升至“1-10”阶段。

(文/汽车之家研究院)

汽车之家研究院集合汽车行业内外部顶尖专家,洞察行业新趋势;基于海量看/选/购用户数据,洞悉汽车用户新变化;运用成熟的大数据研究经验深耕车市,产出专业、深度研究报告,助力企业发展。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