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老旧小区居民,尤其是老年居民来说,没有电梯是很大的出行烦恼。为破解群众上下楼难题,近年,我市把加装电梯列入老旧小区改造计划,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加装的电梯是否运行顺畅?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日前,记者走进涧西区南昌路九街坊南新区。
两栋单元楼共享一部电梯
日前,记者来到涧西区南昌路九街坊南新区,在该小区2号楼2单元和4号楼2单元之间,一部带连廊的电梯让两个单元“牵手”成功。
这部电梯由钢架结构和透明玻璃幕墙组成,3组连廊分别连通两个单元的2层半、4层半和6层半。电梯位于连廊中间,南北两侧各有一个门,分别供两个单元的居民使用。2楼到7楼的住户想乘坐电梯,只需上下八九个台阶,非常方便。
南昌路九街坊南新区的住户大多是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的退休职工,年龄普遍偏大,加装电梯的意愿强烈。去年,经热心居民代表努力动员,2号楼2单元和4号楼2单元的住户达成加装电梯共识,但因空间局促,两个单元各加装一部电梯的方案实施难度较大。最终,涧西区有关部门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创新提出“共建共享”解决方案——采用“半层入户+双向连廊”的“共享电梯”,有效破解了空间难题。这是我市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加装的首部“共享电梯”。
体验:68岁老人爬楼梯、乘电梯,分别用多长时间
“自从加装电梯以后,我几乎没再爬过楼梯,真是打心眼里觉得装电梯这个决定做对了。”今年68岁的张长富住在4号楼2单元7楼,谈到电梯给自己生活带来的便利,他这样说。
究竟有多便利,记者请他进行对比演示。
●爬楼梯
层数:7层用时:2分44秒
过程:记者跟随张长富从1楼出发,只见他双手抓住楼梯扶手,步伐矫健;爬到3楼时,他的速度明显变慢,呼吸不再均匀,但没有选择停下休息;爬到5楼时,他开始大口喘气,额头微微冒汗,此时他仍未停下,一直坚持爬到7楼,才坐在家门口的凳子上休息。计时器显示,从1楼爬到7楼,他一共用时2分44秒。
“长时间不爬楼梯,体力有些跟不上了!”张长富坐在凳子上,边大口喘气边自嘲,休息了大约3分钟,他的体力才逐渐恢复。
●乘电梯
层数:7层用时:31秒
过程:记者跟随张长富来到1楼电梯口,刷卡进入电梯后开始计时,电梯升至7楼后,出电梯沿连廊走到6层半的楼体拐角处,接着上了9个台阶到达张长富家门口,计时器显示,全程用时31秒。
脑梗复发留下后遗症,电梯助他加快康复速度
“之前没装电梯时,我和老伴儿最怕出门买菜。”张长富说,有时菜买得多,他们爬楼梯回家,中途要歇两三次。张长富是个闲不住的人,长期坚持锻炼身体,但最近这几年,随着年龄增大,他下楼的次数明显减少。
“前几年,我和老伴儿甚至想过把这套房子卖掉,换套楼层低一些的房子,但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房源。”张长富说,在九街坊南新区,与他们有相同想法的老年人有很多。去年,得知我市对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出台了优惠政策,张长富拿出40多年前刚参加工作时的劲头,和2号楼2单元的老同事马师傅牵头,动员楼上楼下的邻居在意见书上签名。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最大的困难是居民意见不统一,低楼层住户认为自己用不到,还会影响自家采光;高楼层住户虽然愿意,却担心安装费太高。“我挨家挨户做工作,一来大家都是老同事、老邻居,现在年龄大了,确实有使用电梯的需求;二来政府对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补贴力度很大。”张长富说,经过努力,他所在单元的3楼至7楼住户全部签字同意。为不影响1楼和2楼住户家采光,他们把连廊的蓝色玻璃改为透明玻璃。去年3月,电梯建成投用,由于两个单元共用一部电梯,总造价比常规电梯低了十几万元。
今年年初,张长富脑梗复发,虽然治疗及时,但仍留下轻微后遗症,行动也没有之前方便了。“因为有电梯,我现在每天都会下楼做康复锻炼,身体恢复得很快。”张长富说,他所在单元有位80多岁的老人,之前因行动不便很少下楼,自打装上电梯后,那位老人一有时间就下楼和邻居们拉家常,整个人的状态好了很多。
提醒:老年人上下楼,步子一定要慢一些
近年,为破解老旧小区居民上下楼难题,我市把加装电梯列入老旧小区改造计划,出台系列政策鼓励、扶持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对符合标准的电梯进行财政补贴,居民可申请提取住房公积金用于加装电梯。我市创新电梯加装模式,如西工区道南路70号院加装的电梯不仅实现“平层入户”,还给居民增加了“阳光房”;洛龙区龙瑞B区引入“EPC+O”模式,加装电梯由社会资本投资,不用居民掏钱。
那么,目前尚未加装电梯的老旧小区的老年人上下楼时怎么做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呢?
上下楼时,我们的膝关节负重是体重的三四倍,晚报建议,老年人爬楼梯时可适当借助楼梯扶手或其他辅助器具,以减少肌肉损伤;平时上下楼时,步子要慢一些,可用前半足着地的方式,以减轻身体负重。同时,可以在楼梯拐角平台放把椅子,以便中途休息,但注意不要影响正常通行和消防安全。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