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 鑫
今年一季度,我国工业经济总体平稳运行。面对新情况新问题,要继续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如何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稳定?怎么帮扶中小企业?今年汽车业发展前景如何?经济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
记者:从今年一季度数据看,我国工业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运行的良好态势。但3月份以来,受国内外一些不利因素影响,工业经济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工信部将采取哪些举措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
辛国斌: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比2021年四季度加快2.6个百分点,保持继续恢复的势头。3月中下旬以来,工业经济面临新的下行压力。从各地反映的情况分析,当前最突出的困难是,外部环境严峻复杂,不稳定不确定性加大,叠加疫情多点散发,导致企业停工停产增多,物流运输不畅。此外,大宗原材料价格持续高位波动,增加了中下游企业成本,中小微企业特别是服务型中小企业资金周转压力加大,生产经营困难进一步加剧,影响了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
下一步,将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定信心、攻坚克难,重点做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全力以赴保通保畅,稳定产业链大循环。这是当务之急,也是重中之重。我们将落实落细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企业“白名单”制度,保障重点企业稳定生产,会同相关部门与地方主管部门协同联动,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基础上,加强跨区域协调,着力打通一些地方存在的产业链供应链堵点卡点,加快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二是全力以赴助企纾困,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中小企业是产业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经济的微观基础。我们将会同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推动落实助企惠企政策,提供精准服务,开展涉企“三乱”问题专项整治,政策、服务、环境三管齐下、协同发力,帮助中小企业稳定安全发展。三是全力以赴扩大内需,深度激发增长潜力。坚持两头抓,一头抓扩大投资,加快实施制造业“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和项目,支持重点领域实施节能降碳重大技术改造,引导基础电信企业适度超前部署5G基站建设,发挥投资对稳增长的拉动作用;一头抓拓展消费,充分挖掘汽车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潜力,组织新一轮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启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城市试点,培育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和示范项目,加速5G技术与能源、教育等垂直行业融合应用,发挥好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四是全力以赴稳定预期,提振市场主体信心。一方面,推动政策落实。加强统筹协调,推动已出台政策更好地落地见效,让广大企业有获得感。另一方面,做好政策储备。密切跟踪研判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针对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实际困难,针对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挑战,进一步加强分析研判,制定完善应对预案,及时出台有力措施。
记者:近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反映产业链供应链出现了堵点卡点。工信部在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稳定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效果如何?下一步还将采取哪些措施?
辛国斌:产业链是工业经济的筋骨,供应链是工业经济的血脉。针对前一段时间物流不畅的问题,工信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部署要求,积极会同有关部门,迅速采取行动。
一是加强多方协同。第一时间建立了部门之间、部省之间工作机制,向重点地区派出前方工作组,前后方协同做好医疗物资保障和企业复工复产推动工作。二是确定保障重点。聚焦防疫医疗物资、居民生活必需物资、农业生产重要物资、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物资等四个领域,建立重点企业“白名单”制度,先后分四批确定1624家重点企业,并指导17个省份建立了地方层面的重点企业“白名单”。在此基础上,组织各地认真梳理汇总重点企业反映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做好要素服务保障。三是抓重点产业链保通保畅。我们搭建了汽车、集成电路、医疗物资等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协调平台,聚焦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逐一推动解决产业链企业反映的员工返岗、物流运输等问题,着力保障上下游企业协同生产,以点带链、以链带面,确保重点产业链运转顺畅。
4月2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点医疗物资供应保障是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医疗物资保障一直是工作重点,我们坚持每日调度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试剂、疫苗、重点药物、医疗装备等生产供应情况,聚焦重点地区强化医疗物资供给。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目前防疫所需重点医疗物资生产能力充足、物料准备充分,完全能够满足各地疫情防控需求。
总的来看,通过各地区、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产业链供应链保通保畅工作取得初步成效,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复工复产步伐加快。截至4月28日,上海市首批666家“白名单”企业中,复工率86.8%,其中汽车制造行业整车及零部件配套企业复工率达到77%,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测等相关企业复工率达91%。吉林省重点监测的50家骨干企业,复工率达98%。
下一步,将坚持从三个方面发力。一是确保重点企业稳定生产。“白名单”企业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重中之重。我们将推进“白名单”区域互认,协调各地细化实化服务保障工作。二是确保重点行业稳定运行。发挥产业链供应链协调平台作用,打通堵点卡点,集中资源优先保障集成电路、汽车、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行业复工复产。三是确保重点区域产业畅通循环。聚焦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产业集聚区,加强跨区域跨省份协调,采取点对点、一对一、短平快方式,切实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区域协同复工复产。
记者:汽车产业链条长,因此受疫情影响大,当前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怎么样?前景如何?
辛国斌:汽车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对于稳定经济发展全局具有重要意义。
3月份以来,疫情导致部分整车和零部件生产企业生产停滞,市场终端消费下降,汽车产业面临“两头挤压”,受到较大冲击。针对企业产业现实困难,一是加强监测调度。建立“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协调平台”,每日监测调度15家重点汽车企业集团(总产量约占全行业九成)生产情况,也为企业反馈问题提供快捷通道。二是解决突出问题。建立省、市、县工信部门协同工作机制,“一站式”解决企业诉求。近一段时间推动解决复工复产和物流运输等700多个问题。三是加强重点保障。建立保障上海汽车产业复工复产专项协调机制,加大重点整车企业员工返岗、零部件供应商复产和物流运输协调保障。4月22日到28日,全国15家重点汽车企业集团日均产量达到4.5万辆,较前一统计周期(4月15日至22日)提高70%,生产情况正在逐步改善。
综合看来,我国汽车工业韧性强、市场空间大、梯度深,随着疫情防控成效显现,我们对供给和需求“同步回升”充满信心,二季度的产销损失有望在下半年得到弥补,全年有望实现稳定增长。下一步,将继续加强协同联动,完善政策措施,促进汽车产业平稳健康发展。一是尽快稳产达产。用好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协调平台,协同地方相关部门,加强对长三角等重点地区整车和零部件企业的监测调度,在科学精准防控疫情的前提下,保障物流畅通,推动复工企业尽快稳产达产。二是积极促进消费。落实国务院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的部署,推动相关地方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出台有含金量的促消费政策。开展新一轮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组织实施公共领域全面电动化和换电模式应用试点,进一步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同时,还将深入实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加快补齐汽车芯片等短板,推动电动化与智能网联技术融合发展,更好满足人民出行需求。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