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15日讯(记者王婉莹)近年来,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一直备受关注。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孙伟今日透露,一季度,国内新建5G基站8.1万个,总规模超过150.6万个;千兆网络端口新增54.9万个,总量达到841万个,具备了覆盖3亿家庭的能力。目前我国已建设57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成中国天眼系统、全超导托卡马克等科技装置。
据了解,新型基础设施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个方面。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开工一批具备条件的重大工程、新型基础设施、老旧公用设施改造等建设项目。
今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持续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适度超前投资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孙伟介绍,1月出台了《关于促进云网融合 加快中小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通知》,启动实施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基础网络完善工程,补齐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基础网络短板,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在围绕城市公共管理、企业生产管理等领域,国家发展改革委部署了一批5G融合应用示范工程,组织实施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工程,加快人工智能、区块链、北斗导航等新技术应用,支持智慧交通、智慧能源建设,加快数字化融合基础设施发展。
此外,还规划部署和新建20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打造重大原创成果策源地,带动地方政府和民间资本加大创新基础设施投入。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到,民间投资在投资中占大头,要发挥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
事实上,民间投资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在孙伟看来,与传统基础设施相比,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具有三个特点:一是主体多元化。各级政府、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以及其他机构,都能参与进来。比如大数据中心建设项目,投资主体既包含国有企业,也有大型互联网企业和其它民企;在民用空间基础设施领域,还可以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提升投资效益。二是规模多样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相关投资规模跨度较大,从几十万到上亿元不等,且模式多样,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很多都是初创企业的小规模投资。三是运营市场化。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立足于市场和行业需求,其商业模式更多依靠市场的自主选择,“在这些方面,民营企业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