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晚会曝出的“小牛电动自行车违规提速”问题,仿佛一个信号,将小牛电动推向大众面前。人们惊奇地发现,小牛电动正在退下光环,这个以电动智能闻名的两轮电动车品牌,和传统电动车似乎并没有什么区别。
事实上,因“违规提速”被央视曝光不过是在监管层上掀开了小牛电动逾越合规经营底线的冰山一角,而换位市场层面,在前有产品质量问题被消费者反复提及,后有竞争品牌的追赶下,小牛电动折戟市场的可能性已经愈发严重。
产品问题频发,再度挑战用户安全底线
除了解限速,小牛电动还屡次曝出产品质量问题。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6月,该公司全资子公司江苏小牛电动科技有限公司多个型号的电动自行车因照明、短路保护、使用说明书、尺寸限值、蓄电池防篡改项目抽检不合格被罚款29万。
同时,在社交平台及投诉平台上,充满了消费者对小牛电动的吐槽和不满,冬天电池充不上电、中控故障无法定位、骑行爆胎存在安全隐患,甚至不乏有公开报道,小牛电动车的电池起火,导致用户吸入浓烟,气道损伤。还有用户在电池起火后,发现车子续航和动力接连出现问题,官方客服却一再推脱,消失不见。
综合梳理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小牛电动的1500多条投诉可以看到,消费者们对小牛电动中控故障及电池问题的投诉占比最多,普遍反映车辆无法定位,中控报故障、双跳自动闪烁,电池虚标、充不上电等问题
一位匿名用户投诉称,其购买的小牛N1S动力版在规定的时间内续费,有效期至2024年7月24日,但续费后一直无法定位,最后一次定位时间是在2021年5月23日,距离现在已经超过279天,小牛售后说要换中控,具体原因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还有用户投诉称,小牛商家虚假宣传说可以骑50公里,实际只能骑30公里。比电池虚标更令人无法接受的是低温情况下无法充电。网友贰两豆腐在2月份发帖称,北京这几天降温,(小牛电动车)突然充不了电,问客服被告知气温低于零度不能充电,但旁边的电动车都能充,这种天气不能充电是一种设计缺陷。
另一位匿名用户也表示,小牛电动车在北方只要温度低就不能充电了,报错误代码133,现在小区的充电桩都已经很完善,不可能让拿进屋子等电池回暖再放外面充电,但去店里购买时并未告知低温保护这个点,这个车在北方很难用,建议小牛将所有涉及低温保护的车召回,进行相关升级改造。
资本市场退烧,盈利能力大幅锐减
如此种种也直接反应在股价上,自2021年以来,小牛电动的股价便按下了回落的开关,股价一路下行,截至目前其股价已累计跌近70%,明显有一种被投资者抛弃的感觉。
市场上的表现同样不尽人意,根据小牛电动发布的2021年第四季度和全年财务业绩报告,小牛电动2021年实现产品总销量为103.79万辆,同比增长72.5%,中国市场和国际市场的销量分别达到98.8万辆和4.99万辆,国内市场依然是小牛的主战场。而包括雅迪、爱玛等头部企业早已突破千万大关,小牛看似给力的销售数据其实不及这些企业的十分之一。
不仅如此,2021年第四季度,该公司实现营收9.86亿元,同比增长46.7%;实现净利润4764.67万元,同比下降18.1%,暴露了其增收不增利的尴尬现状。
有观点认为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价换量”的市场盈利模式上。从G0车型开始,小牛就有意向中低端市场倾斜,1999元的售价一度引爆市场,紧接着Gova系列的C0车型,以3000出头的售价,在市场上得到相当好的反馈。这让小牛顺利实现了100万的销量目标,也让其单车均价下降至2959元,首次跌破3000元。
结果就是,小牛电动盈利越来越难,在2021年的四个季度中,小牛电动的毛利率表现出波动,分别为23.8%、22.7%、19.98%和22.6%。
对此,有产业时评人分析道,在智能体验缺乏颠覆式创新,难以和传统产商形成真正差异化之下,以低价扩张市场份额成为了小牛打破瓶颈的一个快捷方式,但并非如此,小牛只会在传统厂商也逐步加入智能化元素后,份额慢慢消磨殆尽。
竞品车型智能化抢眼,留给小牛的时间已然不多
在现实情境下,这似乎正成为小牛电动的真实写照。不仅雅迪、爱玛迅速学习转型,推出VFLY系列、A500系列等车型,并依靠本身强大的传统线下店铺再攀高峰,连哈啰、九号等品牌也依靠各自的智能化优势来抢占小牛的高地。
特别是九号,同样是主打高端市场的电动车品牌,且在二轮电动车行业中的起步时间晚,但该公司2021年营业总收入约为91.27亿元,同比增长52.04%,不论是营收规模还是年营收增速,均已优于小牛电动。
实际上,小牛电动当初依靠“智能化”定位打了两轮车行业一个措手不及,但并没有自己独特的技术,只是单纯的理念创新,小牛电动“智能化”的技术护城河并不深。九号不仅从一开始就强调智能化,还接连推出智能控制系统、自研的控制器等智能技术,通过车辆定位、防盗追踪、异动报警、骑行轨迹等模式更是重新定义了电动车的“真智能”。
同时,九号的产品线涵盖了电动车、平衡车、滑板车,甚至还有全地形车和一些针对儿童设计的专用车。而小牛电动则一直比较专注于两轮电动车,直到去年才首次推出了电动滑板车,以期在更多出行领域进行布局。在此背景下,小牛电动的竞争力自然也被削弱了。
此外,随着越来越多的电动车产商开始使用锂电池产品,更有甚者已经开始使用重量轻、支持快充、更耐高/低温等诸多特性于一体的石墨烯电池,小牛电动前期引以为傲的“锂电化”优势也在逐步消失。
此前,小牛电动发布公告称,将于4月1日对全系锂电产品进行一次上调,上调金额200—1000元不等,就有网友表示“涨吧,我去买别的不就行了”。业内也分析认为,该举措在短期内能给小牛清理不少库存,但长期肯定是不利因素带来的影响大,消费者不一定能接受。
可以看到,小牛电动目前主要存在两大问题:一是,随着中低端车型产品销量不断上升,该公司虽然叩响了下沉市场的大门,但由于走量不走价,极大地拉低了公司整体盈利水平,同时诸如爱玛、雅迪等传统品牌们早已凭借性价比产品稳固了下沉市场,因此想要进一步攫取下沉市场份额并非易事;二是,“智能化”产品体验创新不足,产品线单一,品控不好,难以形成有竞争力的品牌优势,与九号、哈啰等拉开差距。
因此,小牛电动需要以更快的速度来证明自己,找到突破口,才不至于在智能电动车市场洗牌之际,败下阵来。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