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市政府新闻办举办“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民政专场

1



3月17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民政专场,介绍我市民政部门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梁 伟 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三级调研员新闻发言人
布留宪 市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科长
    一级主任科员
王继涛 市民政局儿童福利科科长
    一级主任科员
张 莉 汶上县民政局四级主任科员

主持人

巫 原 市委宣传部二级调研员

1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济宁市民政局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重要抓手,立足民政部门职责,组织开展了“解忧暖心传党恩”等8个专项行动,切实解决了一批困难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其中,农村养老服务保障网建设、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建设被评为全市“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济时救”社会救助品牌被评为全市“我为群众办实事”优秀案例



打造“1343”模式

筑牢农村养老服务保障网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养老成为当前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养老工作,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就我市而言,全市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63万,占户籍人口的19.5%,其中农村老年人呈现增长快、高龄化、空巢化的特点。对此,市民政局将农村养老作为突破口,创新打造“1343”工作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1”,就是坚持“一个引领”,确保农村养老工作抓有方向。
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养老工作的全面领导,在养老服务设施规划、项目建设、资源整合、日常管理中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农村幸福院院长由村支部书记兼任,凝聚农村养老工作合力。  
“3”,就是实施“三大工程”,推动农村养老阵地转型升级。
实施乡镇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筹集资金3亿余元,对127所乡镇敬老院实施改厨、改浴、改厕,7504名集中供养特困人员的照料水平得到持续提升。
实施农村养老设施增量工程,按照村级主办、互助服务、群众参与、政府支持原则,建成农村幸福院706家、老年人食堂134家;探索“农村幸福院+周转房”集中居住养老模式,建设周转房420套,解决农村困难老年人养老问题。
实施智慧养老服务提质工程,投入390万元,建设集呼叫服务、养老咨询、安全监护、健康管理、服务监管为一体的市级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为老人提供便捷服务。                         
“4”,就是实现“四项突破”,打造农村养老服务新路径。
突破文化养老。立足儒家文化资源优势,建设“孝老敬老爱老养老”教育基地、儒学讲堂,开设养老机构“国学书屋”100处,推动孝养文化落地生根。
突破“相约黎明”互助养老。在曲阜市试点推行“相约黎明”老年人关爱帮扶机制,捐赠设立村(社区)“孝老基金”,建立老年人关爱服务志愿队318支,对独居、空巢、留守老年人实行结对帮扶。
突破农村困难家庭失能人员集中供养。以兖州、金乡、汶上为试点,对有意愿的农村低保家庭和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失能老人和重度残疾人进行集中供养,136名老人得到有效照护。
突破乡镇敬老院与农村幸福院融合。推动乡镇敬老院转型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探索“敬老院+农村幸福院”“1+N”运营模式,向经济困难老年人、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低偿托养服务。
“3”,就是做好“三项保障”,为农村养老服务提供强力支持。
组织保障。市政府连续7年将养老服务工作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建立了分管市长为召集人的联席会议机制,今年,市党代会将“一老一小”作为工作重点,成立了工作专班,集中力量推进农村养老。
资金保障。制定养老服务专项资金补助政策,福彩公益金留存部分55%以上用于养老发展,创新发行养老服务专项债3000万元,完善乡镇敬老院护理床位、农村幸福院、农村老年人食堂建设运营补助制度,为农村养老设施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人才保障。与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民政部培训中心)签订人才培养合作框架协议,对设立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院校给予奖补,对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护理员以及新入职本专科毕业生给予一次性补助,建立“孔孟之乡敬老使者”评选制度,给予每人每年7200元政府津贴。



全面发力

织密织牢未成年人关爱保护网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2020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赋予民政部门统筹、协调、督促和指导未成年人保护的重要职责。面对全市201万名未成年人、1.2万名孤困儿童,市民政局坚决扛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职责,将其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织密织牢未成年人关爱保护网。2021年7月,部分省份未成年人保护机构建设现场推进会在我市召开,“1443”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模式得到民政部充分肯定、省委主要负责同志批示推广,《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各级主流媒体报道了“济宁未保模式”。

(一)构建“四级书记抓未保”领导机制。率先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任双组长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县、乡、村三级全部成立由书记牵头的未保工作协调机制,全市形成“四级书记抓未保”的工作体系。出台《关于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系列文件,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纳入“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对县市区、乡镇(街道)平安建设考核重要内容,纳入乡镇(街道)、村(社区)职责范围,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机制。
(二)构建上下联动横向互动的工作机制。建设功能完备的救助保护机构,市民政局儿童福利科加挂未成年人保护科牌子,成立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兖州、泗水、邹城、汶上、鱼台单独设立县级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整合镇村为民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场所,建成未保工作站156处、“儿童之家”1038处。打造专兼结合的未保工作队伍,每个乡镇(街道)配备1名儿童督导员,实现村(社区)儿童主任全覆盖,部分县市区建立了儿童主任津贴制度。发展社会各领域专业力量,成立未保工作专家团。畅通有呼必应的举报求助渠道,依托“12345”政务热线开通全市统一的未成年人保护热线。
(三)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保护机制。注重统筹资源,依托城乡中小学校、社区设立家长学校6400个,连年开展“护校安园”专项行动,1734所中小学校实现法治辅导员、法治副校长全覆盖,12家基层法院全部设立少年法庭,建立司法救助、法律援助、心理疏导等多元救助模式,有效保障涉诉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注重品牌引领,发挥泗水县微公益协会、梁山县大义社工协会、济宁运河义工协会等社会组织作用,打造“希望小屋”“圆梦微心愿”“益路童行”“爱心妈妈牵手计划”等品牌项目,凝聚社会保护工作合力。注重兜牢底线,完善孤困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分类保障制度,建立孤困儿童基本生活费自然增长机制,实现精准识别、即时救助。

“一老一小”关系家庭和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与未来。下步,市民政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一老一小”工作部署,按照“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的标准,推动实施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严格履行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职责,打响济宁养老和未保品牌,聚力托起“一老一小”稳稳的幸福。




“济宁发布微信公众号送福利啦
奖品套装:白瓷杯+便携商旅套装

参与方式:①浏览当周推送的公众号文章,在页面右下角点击“赞”和“在看”并留言(精彩留言将会被精选!注意,微信后台规定只能精选100条,早评早选哦),即有机会获得奖品。②“留言”被点赞越多,获奖机会越大!

奖品数量:①每周发放奖品套装10份。②每周一公布上周获奖名单。请保留好点赞、在看、留言截图,届时小编将回复您领奖方式。③每人限领一份,叫上朋友一起参与吧~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