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3月17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民政专场,介绍我市民政部门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以后,民政部门在推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做了哪些亮点工作?
实现保障精准化。依托全国儿童福利系统,实现保障对象实名制,每月对保障对象进行查验,实时更新数据,确保应保尽保,不漏保不错保。牵头作用制度化。在做好民政部门承担的兜底保障职责的同时,制定了领导小组工作规则、成员单位职责任务分工、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细则等文件,充分发挥牵头作用,做好统筹指导、议事协调、监督执行、保障落实等各项工作。队伍建设规范化。配备儿童督导员156名,优先选拔村(社区)两委中的女性委员或者妇联主席担任儿童主任,4401个村(社区)儿童主任实现全覆盖。探索建立了儿童主任选拔、聘任、培训、激励机制,在泗水县、汶上县探索试行了儿童主任津贴制度。对所有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进行了全员培训。关爱服务品牌化。全市34家社会组织常年提供儿童类专业服务,涌现出泗水微公益协会、梁山大义社工协会、济宁运河义工协会、汶上社工联协会等一批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社会组织和服务品牌。
作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牵头部门,民政部门有哪些新的工作打算?
统筹做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试点创建工作。对照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全省未成年人保护试点创建标准,重点指导泗水县、汶上县、邹城市参与全省试点、全国示范创建,推进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创建达标,引领带动其他县市区进一步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实现全市未成年保护工作在原有基础上有新的提升。精心做好兜底保障工作。从2022年1月1日起,在去年保障标准基础上,对纳入保障的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受艾滋病影响儿童、重点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再提高10%,保障金将于3月底前全部发放到位,确保我市孤困儿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大力夯实基层工作基础。开展基层儿童关爱服务能力赋能行动,指导市县两级未成年人保护机构按照“有场所、有人员、有制度、有活动、有效果”标准,进一步加强机构建设,有效发挥未保机构作用;实现镇街未保站实体化运作,分级对镇街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能力,破解未成年人保护最后一公里的瓶颈制约。鼓励社会力量深度融合。用好政府购买服务,引导更多社会组织深度融入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进一步培塑服务品牌;加强社会救助、社区治理、社会组织、慈善社工和志愿服务的资源统筹和工作联动,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参与未成年人保护的良好格局。
今年市政府重要民生实事项目已经公布,养老工作又一次纳入其中,能具体介绍一下项目内容吗?
随着老龄化不断加剧,老年人“一顿一菜”“上顿热菜、下顿剩菜”等用餐现象一直是养老的难点问题。2022年,我市将通过新建、改造100处老年人食堂,每处老年人食堂面积原则上不小于70平方米,设置选餐区、就餐区等,配备必要的膳食加工、厨具等餐饮设备,食堂内进行地面防滑、安装扶手等适老化处理,为周边老年人提供就餐服务。老年人食堂突出公益属性、兼顾微利,主要采取三种模式:一是独立建设型。有条件的社区(村)和有意愿的组织及个人,按照老年人食堂建设和服务标准要求,新建或改造进行独立建设运营。二是功能拓展型。依托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进行改造提升,引导社区居委会、服务企业等多元化投入经营机制。三是社会合作型。设施资源紧张的社区,与实力较强的餐饮企业、社会组织等进行合作,进行改造提升,利用社会资源建设运营老年人食堂。对符合条件的老年人食堂,市财政按照城市每处5万元、乡村每处3万元的标准进行奖补,支持引导老年人食堂建设。居家的老年人行走、如厕等日常生活行动不便,特别是高龄、失能、残疾的困难老年人缺乏适老化改造经济能力,影响了生活质量。2022年,我市将为2000户高龄、失能、残疾的分散特困老年人和经济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基本的适老化改造。根据房屋结构和老年人身体情况,对卧室、厨房、卫生间等进行防滑或高差障碍处理,安装扶手、护栏或抓手,改造如厕或洗浴设备,方便老年人通行、洗浴、如厕、休息等行为,实现“自我增能”,让居家养老更安心、更幸福。
汶上县聚焦未成年人需求,高质量打造未保服务体系,创新“汶暖童心”长效工作品牌,请介绍一下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近年来,汶上县以民政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护童成长”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试点为抓手,着力打造“汶暖童心”改革品牌,构建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五位一体的未保工作新格局,让孩子们在新时代的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建立了县乡村“三级书记”抓未保的领导机制,筑起了未保中心、未保工作站、儿童之家“三级平台”,配齐了县级未保专职人员、镇级儿童督导员、村级儿童主任三支队伍,建立了议事协调、个案会商、考核奖惩等多项工作机制,构建了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的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体系。持续精准发力,深入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宣传活动。组织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宣传月”“未保法四进”等活动,累计发放宣传资料3万余份,开展政策宣讲进村(居)、进校园活动50余次,评选表彰“最美”“优秀”儿童主任50名,营造了未成年人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强化信息支撑,搭建“未成年人保护智慧云平台”。探索建立了县域未保智慧信息系统,配套开发手机APP,实现基层未保工作“结点成网”全覆盖,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形成“闭环式”未保服务。加强经费保障,做大保护资金“蓄水池”。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设立“扶贫救孤护苗”专项慈善救助基金,拓宽社会募捐等多元化筹资渠道,2019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为儿童成长注入资金活水。创新帮扶制度,提高保障服务水平。建立了孤困儿童“1+1+2+N”精准结对帮扶制度,即1名帮扶对象,由1个部门单位牵头负责,明确1名专业社工和1名青年志愿者靠上帮扶,再发动N名社会爱心人士、包驻村干部、帮扶对象所在班级教师多方共管。家庭保护传承良好家风。建设家风家训教育展馆和婚姻家庭辅导中心,组织开展未成年人父母或监护人亲职教育,定期举办家校座谈会,引导正确履行监护权。学校保护搭建成才跑道。投资1亿余元建设了特殊教育学校、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严格落实“控辍保学”各项措施和学生教育资助政策,确保学生不因贫失学。持续推进法治与安全教育进学校,打造平安校园、和谐校园。社会保护汇聚爱心暖流。积极孵化培育义工联合会、汶上爱心联盟协会、蓝雅心理学会等专业社会力量参与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开设“雷锋讲堂”,每年开展辅导100多场、受益儿童2000多人次。网络保护净化文化环境。加大网络执法巡查力度,开展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等网络乱象整治工作,检查各类网络平台41家次,有效净化了未成年人网络环境。司法保护筑牢法律屏障。深入推进少年法庭、法治长廊、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建设,推动强制报告制度落实落地和法律救助下沉一线、提前介入,为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筑起强大司法屏障。
奖品套装:白瓷杯+便携商旅套装![]()
参与方式:①浏览当周推送的公众号文章,在页面右下角点击“赞”和“在看”并留言(精彩留言将会被精选!注意,微信后台规定只能精选100条,早评早选哦),即有机会获得奖品。②“留言”被点赞越多,获奖机会越大!
奖品数量:①每周发放奖品套装10份。②每周一公布上周获奖名单。请保留好点赞、在看、留言截图,届时小编将回复您领奖方式。③每人限领一份,叫上朋友一起参与吧~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