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市93家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预计实现营业收入600.1亿元,同比增长46.0%,利润总额110.5亿元,同比增长39.5%,增长势头十分强劲。
一、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成效
(一)发展环境更加优化。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全市“231”特色产业体系的首要核心产业来抓。今年以来,相继召开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扩大会、“一港四园”建设推进会和市委促进中医药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会,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工作再安排、再部署。市人大对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视察,市政协召开了“发挥比较优势 培育壮大生物医药产业”座谈会,市政府与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携手打造药品安全治理能力和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菏泽样板”。
(二)集聚效应愈加明显。我市生物医药产业逐步实现园区化、集群化发展,现已形成“一港四园”为主,单县、东明县、曹县、成武县生物医药产业园齐头并进的集聚发展格局。现代医药港以医药制剂、高端医疗器械为主导,突出临床研究、研发孵化、成果转化、上市许可持有人总部等;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重点发展中药制剂和大健康产业;定陶润鑫产业园聚焦高端原料药+新型制剂,着力打造甾体类药物、青霉素系列产品产业链;鄄城现代医药产业园重点发展医药中间体、化学原料药和生物药;郓城医药产业园重点发展医药辅料、包装材料、医疗耗材和康复医疗器械。
(三)发展动能更加强劲。各级各有关部门积极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加大生物医药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市领导亲自率队赴“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开展“双招双引”活动。以整合理念、离岸思维、市场化运作园区模式打造的菏泽现代医药港,双招双引成果丰硕,创新要素加速集聚,累计签订项目40个、总投资130亿元。首个投产的近岸蛋白项目预计亩均税收过亿元,将创造菏泽亩均效益新纪录。鄄城园区的睿鹰制药基地,建成世界首个全产业链、柔性化智能制造共享平台,可承接一批CDMO订单。市市场监管局积极推介菏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政策,广泛开展专业化招商引资,协助睿鹰制药签署3个委托生产协议,预计为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年均增加营业收入20亿元。
(四)科创平台加快构建。市委市政府积极整合市内医药研发资源,规划建设了菏泽生物医药科创中心、北京化工大学膜分离技术实验室、大分子结构实验室等一批科研平台,与复旦大学、山东大学等科研院所达成合作,与北京儿童医院(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科信必成,达成了联合建设儿童药物研发和产业化基地的意向。目前,市内省级以上生物医药企业创新平台达到26家,院士工作站1家,拥有生物医药类高新技术企业72家。现代医药港上海复旦大学科技园离岸创新中心已入驻8个科研团队。
(五)强链工程深入实施。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紧扣“重点产业突破年”,成立工作专班,紧紧围绕“七项”重点任务,不断完善“七个一”工作机制,狠抓生物医药产业20个领航企业培育、20个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实施强链补链延链工程,持续完善生物医药产业链条。各有关部门不断强化服务举措,对重点项目建设跟踪帮扶、全程调度,积极协调科研院所、相关企业开展“瓶颈”问题集中攻关,实行在建项目看增量,新建项目看进度,掀起了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上好项目的热潮,推动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加快突破,实现高质量发展。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