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青岛市贯彻落实国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和山东省有关安排部署的重要专项规划。
一、编制过程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落实生态环境部、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做好“十四五”生态环境领域有关规划编制工作的要求,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委托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与能源过程研究所、青岛市环境工程评估中心联合承担《规划》编制任务。
《规划》编制全程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山东省“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等重要文件精神,依据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山东省发布的有关“十四五”规划的纲要性、指导性文件,有机衔接《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及能源、产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领域的专项规划,形成贴合青岛实际的建议文本。在征求各区(市)人民政府、市发展改革委等20余市直部门以及多位国内应对气候变化领域专家的意见建议之后,又经过数轮修改,以市生态环境委员会办公室的名义印发。
二、主要内容
《规划》共包括9章,分为三大部分。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系统观念,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倒逼机制、发展机遇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治本之策,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等重要领域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以严格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构建气候友好型社会为重点,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支撑青岛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基本原则:做好七个坚持,即:坚持聚焦高质量发展、坚持全域统筹重点突破、坚持放眼未来立足当下、坚持严控排放主动适应、坚持双轮驱动两手发力、坚持风险管控安全降碳、坚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主要目标:到2025年,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碳达峰基础进一步夯实。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气候变化治理能力显著增强,初步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与生态环境保护相融合的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新局面。《规划》确定了14项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3项,预期性指标11项。
(二)重点任务
《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我市应对气候变化的6项重点任务。一是开展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深入推进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推动能源、工业、城乡建设、交通等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加强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着力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二是积极提升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提高自然生态领域和经济社会领域气候韧性,保障重要生态安全地区生态功能,加强气候变化风险及极端气候事件预测预报,做好防灾减灾工作。三是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创新,深入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基础研究,积极争创国家级、省级低碳技术创新平台,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关键核心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集成推广应用。四是深化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全面推动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适应气候变化试点建设、近零碳试点示范以及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等试点示范建设。五是充分发挥碳市场激励调节作用,积极落实国家有关金融、税收政策,优化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价格政策,完善绿色低碳产品支持政策。六是加强气候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健全完善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标准和制度体系,坚持温室气体编制常态化,强化协同增效,全面提升气候治理效能。
(三)保障措施
从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调度评估、严格监督考核、推动宣传教育等4个方面明确了具体要求,按照中央和山东省有关要求,将碳排放强度控制指标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不断完善考核机制,强化督导落实,切实保障规划顺利实施见效。
四、 创新举措
《规划》结合我市实际,主要提出了以下8个方面的创新性举措:
一是差异化设置了区(市)碳排放强度目标。综合考虑区(市)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坚持全市一盘棋,根据省下达青岛市“十四五”期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的约束性目标,差异化设定各区(市)考核目标。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相对2020年降低20.5%,平度市、莱西市降低21.5%,西海岸新区、城阳区、即墨区、胶州市降低22.5%。
二是继续发挥我市在全国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的先行优势,强化减污降碳协同治理体系建设。推动重点行业温室气体排放与排污许可制度衔接,推进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的统一采集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