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节,生机盎然。在德阳广袤的田野乡间,一条条道路笔直宽敞,一个个小院井然有序,一张张笑脸洋溢着幸福……随着“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五年行动在我市全力推进,一幅大美乡村的宏伟画卷正徐徐展开,一场以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促乡村振兴的深刻变革正在上演。
开展环境革命
打造靓丽乡村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
近年来,罗江坚持不懈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垃圾、厕所、污水、彩钢棚“四大革命”为抓手,全面改善乡村面貌,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之前污水全部从那条沟排出去,臭得很。改造以后,干净卫生,也闻不到臭味了。”近日,指着改造后的排污管道,罗江区白马关镇接引村一组村民万学忠开心地说。
得益于“厕污共治”,接引村的人居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厕污共治”就是将居民厕所粪污和生活废水污水一起治理。“新建的污水处理设施,大大改善了村里的人居环境,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接引村党总支书记袁会明带着记者从万学忠家一路走到村委会附近的一处污水处理点介绍道,“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污水处理点,解决了困扰我们的大难题。”袁会明说,现在每家每户都是通过一根管道接入到了这样的集中处理点,这一个点就集中纳入了周围18户的污水。”
“和需要动力的污水处理点不同的是,这种是通过微生物降解、植物吸收同化,后期不需要花一分钱,在农村非常具有推广价值。”罗江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党组成员陈兵说,该设施由“三格式化粪池+过滤池+人工湿地”组成,处理后的水质符合排放标准,“可以直接用于农业灌溉。”
截至目前,该村共建成4座污水处理点,93户农户的生活污水全部纳入集中处理。
接引村的变化只是罗江62个行政村人居环境改善的一个缩影。陈兵介绍,当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从2009年起先行先试,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五步走”到“进门六个好”、再到“厕污共治两步走”,前后历经10多年,打造了鄢家镇星光村、金山镇大井村、略坪镇松花村等示范点。
2020年,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践经验的“罗江模式”入选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典型案例汇编》。经过多年来坚持不懈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路净了,村美了,老百姓的心气儿也顺了。村民对眼前的这场变革欢欣鼓舞,更多的乡村则借着村容村貌的改变为乡村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培育文明乡风
提高村民素养
良好的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重要的内生动力。四川省乡村治理示范村——什邡市马井镇双石桥村,结合本地实际,走出了一条以乡风文明促进乡村振兴的特色路径。
走进村里,民居错落有致,村道干净整洁。一片片白墙灰瓦,一扇扇朱红大门,一副副对联,呈现出了一幅“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美丽画卷。
双石桥村的“翰林院子”共有住户68户,院中有5棵树龄近350年的红豆树,寓意“五子登科”“五谷丰登”,是当地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的试点点位。“‘翰林院子’有着深刻的耕读、科举文化内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双石桥村人。”双石桥村党支部副书记高清元介绍,该村坚持厚植人文根基,以文化供给提升自治,编印《马脚井》《乡愁》《马井乡村史合辑》等文献,进村入户发放解读,不断增强村民文化自信,引导村民自觉践行文明新风。院内村民自发协商形成《卫生文明公约》,组建卫生文明监督管委会和志愿者服务队,自发参与到环境治理和乡风文明行动中。村里还开办了“乡村振兴讲习堂”“书法培训班”,举行中秋诗会等文化活动,提高村民内在“精气神”。通过弘扬传统精神文化,以人文底蕴提升自治,以文化资源做强品牌,让传统乡村院落实现了质的提升。
通过保护性改造,老院落成了村民新家园,还吸引了不少外地的游客,带来了新的商机。当前,什邡正在大力打造农业现代产业园,双石桥村是核心区,耕地面积达到3920亩。依托现代农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快速发展,去年双石桥村总产值超过8000万元。
“接下来村干部们也将继续带头学习提升,带动更多村民积极参与共建共治共享。”高清元说,“只有乡风文明和基层治理同频共振,产业旺起来,村民忙起来,腰包鼓起来,村民才能真正过上好日子。”
提升人居环境
建设大美乡村
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正在一步一步变成现实。
站在新的起点,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在大美乡村建设上下实功、走在前。以建设城乡一体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为目标,以“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为引领,加强外部风貌塑造和内部功能提升。
市农业农村局二级调研员周华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全面发力,在乡村建设方面主要做好“四个五”工作,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大提升行动”、基础设施“五网共建共享”、山水林田湖“五项系统治理”、农村“五大建设”。力争到2025年,农村人居环境得到大幅改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实现农村“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
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大提升行动”,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治理、面源污染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到2025年,农村基本普及卫生厕所,生活垃圾收转运设施覆盖所有行政村,80%以上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治理,农村人居环境大幅改善,村容村貌大幅提升。
实施农村基础设施“五网共建共享”,补齐路网、水网、电网、气网、通信网短板。到2025年,30户及以上较大规模自然村(组)通硬化路比例达到65%,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8%以上,农村电网基础设施得到升级,燃气管网向农村延伸,农村地区宽带网络和4G网络覆盖,5G网络向农村延伸。
实施山水林田湖“五项系统治理”,落实好国土空间管制、实施生态保护修复、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到2025年,农村大生态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实现农村“山清水秀、天蓝地绿”。
实施农村“五大建设”,加强农村文化、组织、人才、社会和数字建设,农村软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实现“村美人和”。(记者 伍玲)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