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报刊文: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发挥创新引领作用

  来源:经济参考报

  周丽莎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强调,必须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有一批能够体现国家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引领全球科技和行业产业发展的世界一流企业做支撑。

  对标管理培育世界一流企业

  世界一流企业通常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能够成为其他企业的标准或标杆的企业,世界一流企业应当具备四个方面的基本能力:全球范围内的综合竞争实力、品牌价值的影响能力、科学技术的创新能力、经营管理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以产品卓越支撑世界一流。世界一流企业大多主营业务突出,所从事业务或经营方式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能够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下不断创造不俗的业绩,实现可观的现实或可预期利润。世界一流企业通常拥有一些特有的看家技术或产品,能够掌控核心资源,不易被其他企业取代或超越。这种“拳头技术”或“拳头产品”,能够为客户、股东等带来巨大的价值贡献,使企业在特定行业或业务领域内拥有具有明显优势的市场份额,甚至能够促进企业对产品价格产生较大影响,主导或执掌行业秩序和规则,在全球行业或产业发展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以品牌卓著锻造世界一流。企业品牌影响力是建设国际一流企业的持续优势,体现了企业的客户管理能力。世界一流企业大多具有全球化经营理念,以全球性战略思维制定发展战略、谋划企业发展,能够实现资本、人力资源、物资等核心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在全球范围进行经营和布局,形成全球价值链。塑造品牌形象和文化内涵,提高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美誉度,积累放大品牌效应,在市场开拓、业务范围、资源占有、收入比重等方面国际化程度较高,在世界范围内拥有良好的品牌形象和社会影响力。

  以创新发展引领世界一流。世界一流企业通常将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拥有大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能力,并持续在关键技术、前沿技术等方面进行探索与突破,是推动行业技术进步的引领者以及传统技术和模式的颠覆者。创新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来源,也是世界一流企业区别于一般企业的最重要标志。从国际知名企业发展历程来看,大多数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际知名企业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就是因为始终在技术创新上保持优势,为企业发展创造不竭动力,保证企业成长潜力大、可持续发展能力强。

  以现代治理夯实世界一流。世界一流企业多通过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企业不断转型升级寻找新的价值创造模式,引导企业优势向价值创造环节倾斜,通过精益化管理,进行成本控制、组织流程优化以及风险管控机制完善,提升企业投入产出效率,始终保持着优势地位。在战略决策、组织管控、精益运营、价值创造、科技创新、风险防控、人力资源、信息化水平等方面找差距补短板,持续推动各个业务模块、单元的有机战略协同,提升企业对优质资源要素的整合能力,全方位塑造企业竞争优势。

  做强做优实现创新引领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出台一系列保护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各类企业健康发展,一些行业领军企业已经形成较强的国际竞争力,通过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实现高效创新与卓越运营驱动发展,引领带动我国经济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

  一是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大幅提升创新能力。高质量发展必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提高创新力,要求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深入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支撑,坚定不移地推进自主创新,力争走在行业技术的前列。加强基础研究前瞻布局,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实现关键核心技术安全和自主可控。深化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业态和模式创新,集中力量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形成一批引领全球行业技术发展的领军企业,支持引导行业领军企业和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专精特新企业深化改革、强化创新,加大培育力度。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科技合作,有效整合利用海外创新资源。

  二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实现创新要素集聚。加快构建以企业为核心、推动市场导向作用、充分发挥并深度融合产学研用的技术创新体系,有效汇聚创新资源和要素,形成协同创新的强大合力。激发企业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充分发挥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应用方面的主体作用。以卓越管理夯实世界一流,进一步加强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建设,强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不断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形成一批以内涵型发展引领质量效益提升的领军企业,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企业主动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世界一流企业结合时代特征的自我革新能力,在战略规划上,及时发现潜在增长点,提前布局;在企业管理上,持续改进制度、流程和文化,提高效率;在业务布局上,能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和开拓能力。

  三是推进产业集成发展,打造优质产品服务。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以产业集成支撑世界一流,坚持壮大实体经济,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加快推进优势产业和重点企业的价值链向深度和广度延伸,加快企业技术、业态、模式和管理创新;促进跨行业跨区域企业技术的融合,实现产业链上创新资源的战略性互补;以数字经济为抓手引导产业价值链体系重构和价值创造环节再造,着力营造新产品、新技术、新商业模式融合发展的创新生态,实现价值链提升。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在产业链价值链上不断向高端迈进,强化规模效应,实现优势互补,抓住全球产业链和国际经贸规则重构的机遇,在参与全球产业链重构中提升合规竞争力。

  四是增强全球资源整合,转化国际竞争优势。企业要着力提升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以增强经济活力、放大资本功能、实现保值增值为主要目标,既要牢牢把握国内市场的重要战略基点,又要敢于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培育新的增长点。着力提高把握国际市场动向和需求特点、把握国际规则、开拓国际市场、防范国际市场风险等能力,充分挖掘巨大的国际市场潜力,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加快全球业务网络布局,深化国际国内合作,多渠道提升品牌影响力,积极探索业务新模式,努力提升国际化经营综合能力。通过创新驱动和高质量供给途径为国内新需求产生发挥引领和创造作用,以国内大市场优势为基准,加强产业链横、纵向协同和综合运作,持续完善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全球化布局,积极配置全球资金、信息、技术、人才、货物、数据等要素资源,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形成一批在全球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话语权和影响力的领军企业。

  五是提高政府监管服务,维护公平竞争环境。进入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需要充分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创造活力,充分释放经济社会发展潜能动能。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提高政府监管和服务效能,保护和激发企业活力,注重维护好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动更多优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帮助各类市场主体解决实际困难,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使一切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涌流。

  六是统筹发展安全,积极稳妥开拓国际市场。企业要加强国际化经营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建立风险预警体系和金融风险压力测试机制,建立治理层、管理层和执行层三层联动风险控制组织领导体系,系统管控战略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法律与合规风险、运营风险、廉洁风险等主要风险,有效预判和应对各类风险,保障健康可持续发展。强化境外资产风险防控,积极应对国际发展环境变差、投资风险加大等不利影响,进一步完善海外经营合规体系建设,加强海外经营合规日常管理,防范海外合规风险。加强境外投资项目综合评估工作,持续完善风险评估、跟踪和应对体系工作机制。加强国际资本合作,务实推动双边、多边和第三方合作等,有效化解风险,推动合作共赢,提高国际化经营能力。

  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的企业需要在产业链、价值链等各环节做实做强,以世界一流企业的运营标准要求自己,提高企业的经营能力,为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积极力量,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作者为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研究总监)

责任编辑:王翔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