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内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内江市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0)》(内府办发〔2020〕44号)(以下简称《规划》),现就有关政策解读如下。
一、《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规划》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的战略谋划和构建“5+1”现代产业体系的重大决策部署,更好汇聚“5+4+5”现代产业体系“新引擎”,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坚持资源保护合理开发,推动绿色发展;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推动,推进协调发展;坚持传承创新科技支撑,推动特色发展;坚持开放合作规范经营,推动健康发展;坚持产业互动成果共享,推动同步发展。坚持做优做强道地品质,推动持续发展。以中医为支撑,名医为载体,提升医疗水平,服务辐射周边,实现中医药业发展服务民生;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促进富民增收,实现中医药业发展带动地方经济”的工作要求,对推进健康内江建设、打造完整的中医药产业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规划》提出到2030年全市中医药全产业链实现产值500亿元
《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市中医药产业全产业链实现产值200亿元,占全市医药产业的30%。培育出天冬为代表的2-3个有特色的中药材大品牌,成为重要的药材资源产业基地;到2030年,全市中医药产业全产业链实现产值500亿元,占医药产业的40%。构建中医药特色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成中医药与“绿色生态、康养旅游”深度融合、特色鲜明的中医药旅游与大健康服务产业。
三、《规划》从六个方面规划中医药产业重点建设任务
一是依托企业带产业,发挥龙头作用。引进知名中医药企业,大力培育本地骨干企业,推进园区建设。
二是依托药材建基地,扩大种植规模。充分利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内江调查工作结果,加强中药材种植研究,强化建设国家中药种子种苗基地建设。
三是依托经典推中药,打造重点专科。坚持传承经典,以医带药,建立名中医工作室。按照中医重点专科的建设标准,将骨科、康复科等中医药特色专科(专病)建设成为特色突出、疗效显著、群众满意的重点专科。
四是依托院校搞研发,注重科技创新。加强院、校、地、企多层次、宽领域的科技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将传统名方和名中医验方研发为使用方便的院内中药制剂,重点加强大健康产品的研发。
五是依托标准提质量,推进品牌建设。根据《川产道地药材全产业链管理规范及质量标准提升示范工程实施方案》,系统建立单品种药材的三标准、五规范、二体系,提升中药材及饮片质量标准,保障中药材及饮片安全、有效、稳定、可及,确保品质优良。
六是依托培训抓人才,强化技术指导。依托科研院校培养中高端应用人才,以开展农技培训,开展师承培训,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方式培养优秀中医药人才。
此外,《规划》提出了要素保障等7项保障措施,并对重点任务进行了分工,落实了责任部门,明确了工作任务。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