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
CAFS两会热评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强化绩效导向,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合理扩大使用范围,支持在建项目后续融资,开工一批具备条件的重大工程、新型基础设施、老旧公用设施改造等建设项目。
樊轶侠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资源环境和生态文明研究中心研究员
从2022年初陆续召开的地方两会看,“新基建”成为多地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抓手。然而,要确保投资有效性,需遵循新基建的经济特点和产业规律,以系统观、整体观加强顶层规划和政策引导,带动扩大有效投资。
第一,加强社会资本参与新基建的政策引导。应充分发挥市场在新基建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可采取项目混改、技术入股、知识产权入股等多种形式,全面打通和拓宽民营企业、社会资本参与渠道。推动政策性银行、开发性金融机构等提供更为灵活和市场化的低成本融资,鼓励和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新基建领域。
第二,加强新基建“建”“用”互促的生态体系。强化应用牵引,积极探索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在工业互联网中的技术融合和丰富应用,促进产业集群数字化发展。优化工业互联网平台资源整合、运营管理、安全保障等服务支撑,加强工业设备的连接、管理以及数据采集、建模分析及开发应用,加快“哑设备”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改造,有效挖掘数据价值。积极搭建供应链、产业链、产融对接的数字化平台,帮助企业打通供应链、对接融资链,适当降低网络通信、IDC运维租金等新基建使用成本,让更多市场主体分享数字经济“红利”。
第三,加强新基建集聚效应。以促进数字化赋能和优化跨区域数字生态为主线,以场景应用扩大有效需求,实现应用场景一体化与新基建区域布局的深度融合。推广一批适合中小企业的工业应用软件,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多方共建共享的场景应用格局。发挥中央规划对构建跨区域数字生态链的引导作用。
第四,强化新基建绿色内涵。加强政策协同,将新基建投融资与“双碳”目标更好结合,将绿色标准、碳排放标准等置于新基建投融资框架,强调目标管理、投资计划和绩效预算的“绿化”。如对新基建产业目录中的项目设置绿色标准,对新基建上下游行业的节能减排效率予以关注,尤其应重视新基建行业低碳技术储备与发展。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