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烟台市实施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烟政办发〔2021〕21号

各区市人民政府(管委),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烟台市实施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烟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9月17日

(此件公开发布)

烟台市实施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

链条化、园区化、集群化是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是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途径。链长制是适应产业发展重要趋势和构建基于产业链新发展格局的制度创新。为聚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烟台经济体系优化升级,现就实施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顺应产业自身发展规律,以改革为根本动力,建立强有力的链长制推进机制,提升产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以创新为第一动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以园区为重要载体,聚链成群,全面提升烟台产业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实现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二)工作目标。发挥链长制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融通供应链、凝聚全要素的核心作用,形成共抓产业链、贯通上下游、产业一体化发展格局,实现产业与产业之间、相同产业上下游之间、同一产业价值链各环节之间的区域分工合作、互利共赢。重点培育一批控制力和根植性强的链主企业和生态主导型企业,沿链集聚一批高成长创新型中小企业,招引实施一批支撑增量扩张的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壮大提升一批具有烟台特色优势、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产业基地、产业品牌,打造国内领先的产业链群高地。

(三)重点任务。以制造业为主体,优化提升石化及化工新材料、汽车、海洋工程、黄金精深加工、食品、葡萄酒、消费电子、生物医药、光电、清洁能源、航空航天、文化旅游、绿色建筑、工业互联网生态、现代物流、工业设计等16个重点产业链,逐一制定实施方案,绘制产业链全景图、发展路线图,实行企业、项目、产品、技术等清单化管理,确定发展目标,明晰发展路径,做长做大做强产业链。重点产业链根据发展形势、趋势动态调整。

二、推进机制

链长制是产业组织管理的机制创新,总的架构是:成立烟台市产业链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产发委),下设烟台市产业链工作推进办公室(以下简称总链办),总揽产业链发展大局;实行链长负责制,市级领导担任链长,在园区(区市)设立链办;选择若干链主企业领航产业链发展。

链长制主要体现以下原则:①重点突破。重点出击、集中突破、支撑引领是抓经济的普遍规律和成熟经验,抓产业链就是体现一个地区、一个阶段产业发展重点,选择基础优势、未来趋势、战略方向明确的产业中具有链条化特征部分作为重点产业链培育是一有效抓手。②园区承载。坚持“镇街工作法”“一线工作法”,每个重点产业链确定一个领建园区,链办在园区设立、产业链在园区承建、发展成果在园区呈现,充分体现和发挥园区核心关键作用,形成链条化、园区化、集群化产业发展格局。③聚链发力。厘清链办职责与部门职能关系,链办是在园区实现建链补链强链任务的承担者、落实者、责任者;每个重点产业链确立一个主责部门,与链办共同负责产业链的总体谋划;链办吹哨、部门报到,各级各职能部门将要素资源、政策资源、项目资源等聚链落园。④协同发展。领建园区率先突破形成示范效应和辐射能力,带动关联园区协同推进,引领全市产业一体化发展。坚持全市一盘棋,统筹主城区与其他县域之间、各区域之间区位功能、发展空间、产业基础、要素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互补,在产业布局、平台建设、项目统筹、服务制造等方面配套联动、互利共赢。

(一)链长统领链条。产发委由总链长和链长组成,市委书记、市长担任总链长,每个重点产业链由1名市级领导担任链长(1名市级领导可担任多个链长)。产发委下设总链办,总链办主任由分管工业的副市长兼任,总链办副主任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总链办设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根据工作需要下设若干工作组,安排专职人员实体化运作。产发委对涉及产业链发展的重大工作实行集中统一领导,统领实施链长制。总链办承担产发委日常工作,负责产业链重大工作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二)链办建在园区。原则上每个重点产业链确定“一主两辅”或“一主一次”领建园区(区市)和关联园区(区市),并明确对标的国内外先进园区;每个重点产业链设1个链办,链办设在领建园区(区市),链办主任由领建园区所在区市政府(管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领建园区所在区市负责安排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担任专职副主任,安排5-10名懂产业、懂园区、懂招商的专职工作人员实体化运作。每个领建园区均要成立1个市场化、专业化的招商公司。链办主要职责:会同产业链主责部门研究梳理产业链发展现状、未来趋势、发展方向,全面掌握产业链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平台、关键共性技术、制约瓶颈等情况,制定产业链发展规划;研究制定做优做强做大产业链工作计划,统筹推进产业链企业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人才引进、技术创新、金融支持等事项;研究制定支持各产业链发展的政策措施,精准帮扶产业链协同发展,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重大困难问题,统筹产业链涉及区市、园区招商及项目落地。链办负责研究制定产业链图、技术路线图、应用领域图、区域分布图,实施挂图作战;加强工作协调、细化合作措施,建立完善领建园区与关联园区、相关区市的联动机制,调度掌握关联园区、沿链企业相关情况。

(三)链主领航建链。每个重点产业链确定一个或几个目标定位高远,战略规划清晰,在技术、产品、品牌、市场等方面有较强影响力,对产业链有较强集成能力和带动作用的龙头骨干企业、生态主导型企业、创新引领型市场主体作为链主企业。链主企业主要职责:①在重点园区规划建设、建链补链强链项目落地、资源要素配置等方面发挥牵头作用。②发起组建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产业链合作机制并发挥积极作用。③会同产业链关键节点企业,建设各类科创型、应用型公共服务平台。④组织关键节点企业、核心配套企业围绕产业链培育提出建议事项。⑤征集并代表关键节点企业、核心配套企业、其他中小企业等利益群体意见建议,参与重要行业政策或措施制订。

(四)链办部门联动。①明确16个重点产业链对应的主责部门,主责部门要和链办紧密结合,一体谋划,共同推动产业链发展;发展改革、教育、科技、工业和信息化、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自然资源和规划、生态环境、商务、文化和旅游、应急、国资、行政审批服务、市场监管、统计、地方金融监管、大数据等部门,要立足各自职能对链办提出的需求、各重点产业链发展提供科技创新、产业招商等方面的优质服务和保障。②总链办指导链办开展工作,督促链办工作落实,建立日常调度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实现链办与部门间的信息集成和共享应用。③各区市、园区要在积极融入全市重点产业链发展大局的同时,立足实际、全面谋划、创新推动各自产业发展。

三、推进措施

(一)发挥链主企业领航作用。鼓励链主企业积极谋划重大项目,争取列入国家专项规划;争创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产业攻关项目和“雁阵形”产业集群领军企业;拆墙开门、场景开放创新载体为沿链企业提供公共服务。对系统集成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产业链拉动作用大的链主企业重点支持,优先出让其较大面积的连片土地,并鼓励其对产业空间进行统一规划、开发利用管理,在保持用地性质、用途不变的前提下,允许其将一定比例的自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及建筑物转让给核心配套企业。

(二)提升产业链创新能力。鼓励主城区、领建园区(区市)建设一批研发机构、公共技术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跨区域服务产业链发展;启动重大科创平台建设,支持链主企业整合产业链创新资源,内联外合共建高能级创新联合体,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通。推动政产学研金服用合作,鼓励链主企业联合中小企业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协同创新机制。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建设一批企业技术中心、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工业设计中心等各类企业创新平台。布局实施一批“技术攻关+产业化应用”示范工程,通过政府公开发榜和定向委托等机制,推动企业、高校院所技术协同攻关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快形成现实生产力。

(三)推动产业链招商。强化链办、领建园区(区市)招商职能,提升专业化招商水平,完善招商绩效评价体系。发挥招商对产业链发展的关键作用,打造全产业链,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组织市级专业招商部门、驻外经济合作中心等将招引的产业项目向重点产业链和领建园区(区市)倾斜。搭建重大招商合作平台,支持产业链对外招商推介。推动市级国有平台公司与承载园区(区市)国有平台公司共同组建产业招商公司,开展产业链市场化招商工作,着力引进具有核心地位的龙头企业建链,围绕现有产业链缺失环节补链,找准产业链缺失的高附加值环节强链。

(四)壮大产业链市场主体。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梯次发展,围绕产业链大力培植和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上市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外资企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高成长创新型企业群体。支持骨干企业做强做优和中小企业高成长创新型发展,壮大单项冠军、瞪羚、专精特新小巨人、独角兽等企业群体规模。

(五)推动产才融合。围绕产业链加大人才引培力度,引进一批带技术、带成果、带项目、带资金的高层次产业创新团队;加大技术技能人才培育力度,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发展,支持院校、企业等建设公共实训基地、职工培训中心、跨企业培训中心、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师工作站、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培养载体。对首次新引进到我市制造业企业工作且符合条件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给予每人每年3.6万元生活补贴,补贴3年;在烟台新购商品住房的,给予26万元一次性购房补贴。

(六)强化产业链金融支持。畅通产业链融资机制,实行融资需求清单制,制定“一链一策”方案,开展精准对接服务。推动金融业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发展。立足金融服务多元化、融资成本最小化、产融结合紧密化,围绕上下游产业、大中小企业,全面提升信贷投放、基金支持、上市融资、供应链金融、信用担保等金融服务保障能力。加快推动企业上市,制定重点产业链上市企业培育计划,充实完善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对重点拟上市企业,推动各区市逐企建立服务专班,加强精准服务指导,扩大上市融资规模,将产业链打造成为上市公司集聚主阵地。

(七)优先保障建链补链强链项目用地供给。对符合条件的建链补链强链项目,以实行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市级统筹方式予以优先保障。盘活批而未供土地和闲置低效用地,优先用于建链补链强链项目。鼓励企业采取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出让等灵活多样的供地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支持产业链重大项目列入省级以上规划、重大项目盘子,享受土地指标点供政策。

(八)统筹配置缓解紧性约束。有效破解约束性指标瓶颈制约,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对链主企业、关键节点企业、核心配套企业项目建设和产能释放等发展中涉及的能耗煤耗、污染物排放碳排放总量替代、水资源等紧性指标,采取区域统筹、交易置换等方式依法依规予以优先保障。推广清洁能源替代,鼓励发展核电高温气冷堆为园区内企业供暖、供气、供水。切实提高精细化管理、精准化服务水平,坚决杜绝“一刀切”。

(九)提升产业链生产性服务保障能力。推动现代物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物流服务新业态,支持物流与产业链融合发展,统筹规划海上、空中航线航班和国际班列,为产业链提供便捷高效的物流服务。围绕产业链发展需求,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平台、数据存储平台、网络教育等信息服务业。提升工业设计发展水平,发展服务型制造,推行“制造+服务”的服务型制造新模式,引导产业链企业向价值链“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加快建设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提升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产业链发展能力。

(十)推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围绕园区功能升级和产业链能级提升,加快布局建设5G等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推动以工业互联网为核心的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施“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培育智能制造新业态、新模式。推动资源综合利用和园区循环化改造,构建绿色低碳制造体系。

(十一)推动产业链联盟合作。支持链主企业吸收上下游重点配套企业和研发、基金、人才、工业互联网等关键节点服务机构组建产业链联盟,扩大深化市场合作;培育引入市场化服务机构,共同建设产业链行业服务体系,加强联盟内企业在市场、资金、技术、产能等方面合作,在工业互联网、研发设计、数字赋能、品牌建设、管理咨询、供应链金融、人才培养培训等方面提升行业服务能力。支持产业链联盟积极对接各级协会、联盟,深度参与国内全产业链供应链解决方案分工;横向开展交流合作,充分集聚和利用市外产业资源。

(十二)推动产业链区域协同发展。统筹区域产业布局,推进园区差异化发展。发挥烟台开发区、芝罘区、莱山区、高新区等主城区区位功能、人才集聚优势,集中布局研发机构、人才公寓、科创平台等配套资源服务全市产业链发展。建立完善区域利益分配机制,推行“飞地经济”模式,打破区划限制,统筹重大项目招引落地实施,实现资源互补、协调发展。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政策体系。链办会同主责部门根据产业链发展需求,精准研究支持产业链发展的政策措施,提交产发委集中研究,分批公布支持政策清单。

(二)建立调度制度。市委书记一季度召开一次调度会,听取链长汇报;市长一月召开一次调度会,听取链办主任汇报,重点调度产业链发展增量情况、困难问题及解决措施。链长不定期召集链办主任研究解决产业链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总链办实行周调度、月例会制度,调度了解链办工作情况。链办深入一线开展工作,通过信息化手段及时掌握产业链涉及园区、链主企业、沿链企业、项目进展情况,按时汇总上报。

(三)严格评价考核。根据不同产业链性质特点确定承担的重大事项,列出工作计划,实行挂图作战;按照重大事项进度情况及链办月度工作情况实行蓝黄红管理;对季度排名位于红区的链办进行约谈。制定实施《烟台市产业链工作评价办法》,对全年考核排名靠前的链办给予表彰,排名靠后的计入干部执行力档案,视情建议组织调整。

(四)形成工作合力。牵住牛鼻子、打破小格局、不打小算盘,聚焦链条、聚集园区,链办牵头建立完善“一个发展规划、一个实施方案、一套运行机制、一支招商队伍、一个产业联盟、一批服务平台、一个智库支持、一个年度计划”等工作机制。打好组合拳、奏出交响乐,围绕服务产业链发展推行“盟长搭台、校长支撑、行长帮扶、台长宣传”等服务机制,形成一盘棋、一股绳、一条心,齐抓共管局面。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