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市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政策解读

  《平度市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是根据国家、省、市“十四五”建议、规划纲要和各级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要求编制,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科学谋划了总体思路、产业布局、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为我市开启农业农村建设新征程指明了方向。

  一、主要背景

  “十三五”期间,我市聚焦农业供给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化,基本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十四五”国家对于“三农”工作更为重视,把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对农业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平度市面临更多的发展机遇,需要科学编制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

  二、主要内容

  《规划》共有8个章节,主要总结了我市农业农村工作“十三五”期间取得的成就,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科学谋划了总体思路、产业布局、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奋力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总体目标:到2025年,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新成效,农业产业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长潜力充分发挥,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农业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基础更加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总体思路:以工业理念谋划农业的发展,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以推进土地规模化、组织企业化、技术现代化、服务专业化、经营市场化“五化同步”作为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核心策略,完善产地市场、农牧循环、加工高值、托管服务、品牌运营和设施管护“六大体系”促成农业的关键要素集聚,现代技术应用集成,一二三产融合,规模效益凸显,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产业布局:“十四五”期间,平度市在稳定现有农业用地、严守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的基础上,优化布局结构,促进农业用地适度规模经营,按照“四区三组团”的空间布局,着力推进粮油、蔬菜、果品、畜牧四大主导产业功能区全面转型升级,功能区之间实现业态联动、协同发展,打造农牧循环、农旅融合和高效农业三个产业组团。

  重点工程:“十四五”期间,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发展目标,实施产业基础强化工程、科技创新提升工程、规模主体培育工程、乡村产业融合工程、农村体制创新工程,在农业产业上实现稳产量、调结构、延链条、拓市场,在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统领的乡村建设。

  三、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平度市“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

  发展领导小组,强化规划引导作用,对项目建设提前研究布局,提前与规划、土地等部门衔接等。围绕建设内容,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培植特色,优化投资环境,搞好服务等。

  二是推动工作落实。加强调度协调,按月调度台账进展情况,按季度形成阶段进展情况报告,结合阶段实际循序渐进推进攻势任务,形成上下贯通、纵横联动的全方位、网格化攻势推进责任机制。

  三是创新投入机制。整合利用各类涉农项目资金、综合打造农业集约发展平台。推进涉农资金整合统筹,重点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及公益性事业建设。加强对社会化服务组织扶持力度。

  四是强化部门协作。强化涉农部门对“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落实的组织协调,完善分工协作机制,部门联动、市镇互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切实把各项任务措施落到实处,形成对内集聚发展、对外攀高比强的工作氛围。

  五是提供科技保障。加快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符合支持条件的农业科技项目,可按程序向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申请财政资金支持。形成农业科研、教育、推广三位一体的农业科技服务网络和可持续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六是深化农村改革。重点围绕“三块地”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农民承包地改革上,开展第二轮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改革试点,做实承包土地经营权股份合作、抵押贷款等权能。在宅基地改革上,深化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试点,建立“依法公平取得、节约集约使用、自愿有偿退出、权利权能完整”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新体系,激活农村闲置土地。

  七是建设人才队伍。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大力实施人才强农战略,以培养农业农村发展急需紧缺人才为重点,以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开创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新局面。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创新人才评价体系,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加大人才工作宣传力度。

  八是广泛宣传引导。深入实施一线工作法,综合运用市场的办法、法治的办法、典型引路的办法、制度创新的办法推动“三农”工作。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作用,设立专栏,做好政策宣传、解读引导,总结推广经验做法,发挥典型引路作用,营造社会各界拥护、支持、参与乡村振兴的良好舆论氛围。开展评比活动,比进度、看成效,积极对上推荐在乡村振兴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营造争先创优、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优势,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等统战力量,发挥基层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乡村能人和新乡贤作用,形成强大合力。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