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一跳够得着”老与工期赛跑

  “起爆!”伴随一声巨响,浙江省温州市瓯江引水工程三标段泊岙施工支洞于2月9日顺利完成新春首次爆破,奋力冲刺一季度“开门红”。“农历正月初五起,部分作业面就复工搭设了爆破防护排架。”温州市公用集团瓯江引水公司副总经理黄强介绍。

  中国证券报记者调研发现,在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的背景下,多地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有的地区实行“红黄牌”管理,坚持“跳一跳够得着”,加快推动重大项目实施建设。专家表示,随着基建投资升温,相关部门要科学研判,合理设定项目门槛,提升投资的有效性。

  冲刺“开门红”

  “我们正在把新冠肺炎疫情延误的工期抢回来。”海河防潮闸建管局技术处刘智超介绍,“1月上旬,部分标段施工人员处于封控区。疫情平稳后,我们科学组织,将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上游围堰道路、临时导流闸、导流明渠等多个工作面全面铺开,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保证工程进度。”

  杭州市林业水利局正与工期赛跑。该局规建处负责人介绍,节后开工第一天,局里成立了复工复产组,由局领导带队,下沉到建设工地提供靶向服务。复工第一周,市县两级水利部门前往5个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工地,会同施工单位商讨、优化施工方案。

  浙江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坚持“跳一跳够得着”,今年全省计划完成水利投资660亿元,较上年增长6.5%;今年计划新开工重大项目45项,较上年增加一倍。

  “今年一季度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较多,把政策发力点适当向前移,做到早安排、早动手、早见效,以稳定的经济运行态势应对各种挑战。”国家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袁达在近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孙传旺说:“基础设施建设对投资的拉动作用明显。基建投资作为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可以有效托底经济增长,稳定预期与就业。”

  截至目前,广东、江苏、山东等十余省份发布了2022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清单,总投资额超过25万亿元。以江西省为例,2022年江西省大中型建设项目清单明确,今年省级层面重点推进大中型建设项目3455个,总投资达3.8万亿元,计划年度完成投资1.18万亿元。

  为了加快推动重大项目实施建设,江西省提出对进展缓慢项目实行“红黄牌”管理,对重大项目推进不力地区按季约谈。其中,5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借助云图实时监测进展。

  在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看来,与往年相比,今年基建投资有两个新特点:一是开工时间早,总投资金额大。基建投资立足长远,以需求为导向,项目经过严格的筛选,并结合“十四五”规划等需求,在推动我国经济中长期发展中将发挥更积极作用;二是数字经济发展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出巨大需求,新基建成为投资重点,新老基建共同发力。

  稳增长新引擎

  大数据中心、5G基站等重要新型基础设施迎来巨大投资空间,支撑各行各业“上云用数赋智”。

  2月23日,气温零下9度,春寒料峭,但宁夏中卫市中国电信数据中心施工现场一片繁忙景象。正在建设的6机房传来整齐的号子声,从电缆支架制作焊接、电缆敷设,到最后的接线工作,施工现场的工人正在全力完成每一项任务。

  “拽电缆看似很简单,但劲要往一块儿使才有效,所以会有专人喊号子,有时还会配备扩音喇叭。”中国电信宁夏省级数据中心项目经理李成方告诉记者,电缆敷设主要还是使用人工,采用简单滑轨的方式进行敷设,电缆桥架空间狭小,电缆线径粗且重,这给工人敷设带来很大的困难,衣服经常被刮破,有时候不小心还会受伤。

  按照规划,这个运营中心3月份将投入使用。记者看到,总建筑面积1.44万平方米的2栋独立机房以及运维楼已经拔地而起。数据中心未来将有上万台不同规格的云服务器,提供云计算、云存储、企业中间件等服务。

  “东数西算”工程近日宣布全面启动,一时引爆市场热点。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数据中心产业链条长,覆盖门类广,带动效应大,算力枢纽和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将有力带动产业上下游投资,预计每年能带动社会投资超过4000亿元。

  中国电信副总经理刘桂清表示,中国电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围绕“数网”“数纽”“数链”“数脑”“数盾”五大要素,实施“东数西算”工程。中国电信正积极推进天翼云向“2+4+31+X+O”的层次化布局演进,通过数据中心积极构建“东数西算”格局,全面推进东西部地区协同发展。

  在2022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各地明确了今年新基建发力重点和方向。贵州省提出,2022年适度超前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贵州)枢纽节点建设,推进“东数西算”试点;安徽省提出,实施“新基建+”行动,创建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集群,新建5G基站2.5万座以上。

  “新基建可以迅速推进以数字技术为特征的新动能增长,盘活相关领域资产。同时,推进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以技术为支撑补齐老基建中长期存在的短板问题。”孙传旺表示。

  以水利部正在大力推进的数字孪生流域建设为例,“数字孪生海河等于把整个流域放入电脑,给水利工程装上自动控制系统,上下游水库可以实现精细化联合调度。传统水利工程信息化比较落后,智慧水利是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标志,将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市场空间。”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信息中心副主任李建新说。

  提升投资有效性

  尽管多项指标尚未出现明显拐点,但基建投资相关数据已有向好迹象。

  2022年1月挖掘机指数显示,从工作量看,正面吊自2021年11月起已连续三个月递增,分别为116.46(小时)、119.36(小时)、120.35(小时);从开工率看,汽车起重机、正面吊、泵车位列前三,开工率分别为73.99%、58.04%、54.80%。

  2月22日,财政部部长刘昆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1月份地方已组织发行了新增专项债券4844亿元,占提前下达限额的1/3,全部用于交通、市政、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重点领域。各地有很多新的项目在开工,有相当多的项目利用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

  三一重工董事长向文波说:“基础设施投资适度超前,给工程机械行业带来机遇,预测工程机械行业2022年发展较好。”杭萧钢构董秘宋蓓蓓表示,“东数西算”将拉动大量新投资,而装配式钢结构是数据中心建设的主要材料,公司正在积极研判和跟踪,将积极参与新项目建设。

  对于今年基建投资落地实效问题,连平认为,资金支持和项目储备都没有问题。“资金方面,2021年底财政部向各地提前下达2022年新增专项债额度1.46万亿元。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尽快将2021年四季度发行的1.2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落实到具体项目。即使今年的专项债发行规模和去年相当,加上去年结转的1.2万亿元,今年的专项债规模也会大大超过去年。项目方面,从去年底就开始谋划,目前多地已经发布2022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清单。”

  孙传旺表示,2022年专项债政策进行了一些调整,提高了发行与使用效率,但新基建项目总体占比较低。2022年以来,对专项债实施穿透式监管,实时掌握资金用途与进度,提高了项目质量门槛。随着基建投资的升温,相关部门需要进行科学研判,避免不顾实际需求的投资,并及时纠偏,提升投资的有效性。

  为避免基建投资加大地方债务压力,孙传旺建议,一方面,以中央杠杆置换地方杠杆,短期可以采用中央特别国债等方式降低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另一方面,拉动政府需求的目的是激活市场,因此要广泛吸收社会化资金,以市场化的方式保障较长周期、良好收益的基建项目运行。

  资金保障方面,各地积极探索如何扩大有效投资,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浙江省水利厅表示,将多措并举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向金融机构、大型央企等投资主体推介项目的力度,推广开化水库、松阳松古平原水网等项目吸引央企投资的成功案例,争取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运营,积极开展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探索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和实现机制。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