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数西算正式全面启动,终于迎来大项目!

本文转自:第一财经

2月17号,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印发文件,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

这个新闻标志着“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数”为数据,“算”指算力,顾名思义就是把东部数据转移到西部地区来计算。

这个消息带动了一批“IDC概念股”,IDC就是互联网数据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由于绝大部分的数据中心并没有对公众开放,给东数西算工程增加了一层神秘感。

其实数据中心可以直观理解为堆了很多电脑的机房,由于这些电脑主要承担计算的职责,所以是没有显示屏的服务器,有的服务器数量高达10万甚至几十万,里面堆了大量的芯片构成强大的算力,来完成不同行业的计算需求。

数据中心已经发展成一个很大的产业。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2020年中国数据中心行业规模达到1958亿元,年增速达到了30%。

其中一部分由IT大企业自建,比如腾讯公司就把一座数据中心建在贵州的山洞里,被人们戏称为“山洞鹅厂”。微软则是把一座数据中心建在海底下,Meta把数据中心建在了北极圈,因为海量的数据计算会产生大量能耗,建在水里或者低温地区方便散热。

另一部分则由专门建设机房的运营商来建设,他们提供服务器的租用和运维服务,已经在国内形成了一定规模。2016年美国亚马逊AWS希望在中国推进云业务,就是通过一家中国的运营商来运维数据中心,双方以一定比例分成。微软Azure进入中国也是采用这样的合作模式。

另外还有超大规模的高性能计算,比如英伟达合作建设的瑞士国家超级计算中心,推动GPU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特斯拉在建的Dojo数据中心专门用于发展自动驾驶。这些数据中心都在推动着产业进入高性能计算时代。

“东数西算”工程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跟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属于同系列工程,核心就是资源调配:是在一个地方生产资源,在另一个地方消费资源。

如何实现合理的资源调配呢?作为未来数字时代的新基建,核心不是单纯的工程项目建设,而是全国性的统一规划,实现资源和需求的匹配,使得数据中心和算力的效用能够真正发挥出来。

现在的数据中心大多分布在东部,比如长三角、京津冀地区,这里虽然经济发达,但在能源、水、土地等方面的供给压力也很大。而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为代表的西部地区虽然相对落后但资源丰富,完全具备发展数据中心的能力。

从资源利用的角度这也是双赢。比如一些对网络延迟要求高的业务放在东部,像视频通话、远程实时医疗;而高算力、离线分析、存储等业务放在西部,能够实现全国范围资源的合理利用。

毫无疑问,“东数西算”对产业带来的推动作用非常大。新的数字科技时代,“算力”跟电力、水力一样,同样属于重要能源;而“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要素,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并列。以前的数据中心传输相对简单的通信数据,而万物上云、万物互联时代,海量数据需求必然会催生出更广泛的需求。

人工智能时代,数据就是石油,人工智能就是炼油厂。国家都已经有了明确的规划,未来的云服务必然是有保障的。对于科技企业来说,一定要抓紧这个关键时点提前布局,坚定不移的上云,利用AI和云计算来为自己的产品赋能,规模化的提供服务。

企业甚至还要有超前的眼光,不要担心眼前的资源限制。当年手机移动增值业务刚起来的时候,由于能够利用的宽带流量很少,很多做简单图片和文字业务的服务商最终陷入了低水平竞争。而为未来视频业务布局的服务商,虽然短期有很多技术限制,但是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笑到了最后。

我相信未来会看到一批前瞻的中国云计算企业,他们伴随着云计算发展的节奏超前布局,借着新基建的东风,能够使业务迅速覆盖全国。

(作者为海银资本创始合伙人)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