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工业报 马 艳
随着北京冬奥会的到来,一场更绿色、更节能的变革正在悄然而至,而其中的主角便是氢能。当清洁、高能量密度的二次能源 “氢能”遇到北京冬奥会,又会碰撞出什么样火花?带来哪些惊喜?
氢作燃料 “飞扬”赛场
随着北京冬奥会的举办,氢能迎来了重要的应用场景。在北京冬奥会倒计时一周年活动上,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外观设计正式对外发布,备受瞩目的奥运火炬 “飞扬”采用氢气作为燃料。
为何会采用氢气作为燃料?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高级工程师韩宗捷介绍,本次奥运会的火炬燃料是以氢作为燃料,最主要的考虑是,它是最清洁环保的燃料。氢能的燃烧产物只有水,没有二氧化碳,是一个完全的零排放能源。而选择氢气作为燃料,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韩宗捷表示,在火炬的研制过程中,研发人员解决了火焰颜色与稳定性、高压储氢、氢能安全利用等多项技术难题。 “火炬安全可靠性高,可抗风10级,可在极寒天气中使用,减压比高达几百倍。在解决复杂难题的同时,火炬还兼顾了轻量化、小型化的外形匹配要求。”韩宗捷说道。
“氢”车上路 绿色出行
为了贯彻 “绿色办奥”的理念,冬奥组委在服务保障车方面也细细考量。据官方消息,北京冬奥会将示范运营1000多辆氢燃料电池车,30多个加氢站。其中,延庆赛区和张家口赛区将有700余辆氢燃料大巴车投入使用,至少30辆氢燃料电池客车负责赛时观众及工作人员的运输。
氢燃料车辆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有何优势?宇通集团党委副书记王善冲表示,氢能具有零排放、长续航、高便利的特点,是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基于这一行业共识,宇通集团和国家电投氢能公司达成100辆氢燃料电池客车的战略合作。2021年12月10日,宇通集团与国家电投氢能公司联合开发的30辆氢燃料电池汽车正式交付氢动力 (北京)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用于服务北京冬奥会。
据了解,该批车辆均为11米 (高一级)46座的氢燃料豪华大巴,搭载国电投80kW燃料电池系统,动力十足。车辆配备进口气囊、豪华座椅、超低温热泵冷暖空调,满足乘客乘坐舒适性;同时,合理的车身结构设计、集中润滑等,可提升维修保养的便利性。
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杨福源认为,通过此次冬奥会的示范应用,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关键技术取得了突破,并在一些应用场景中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可以说,氢能已经站在风口,氢燃料客车的落地运营及推广成为大势所趋。”王善冲说道。
配套完备 保障用能
为保障车辆在冬奥会期间的正常使用,制氢、储氢、供氢等一系列配套基础设施也应运而生。
在制氢方面,日前,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八研究所下属中船 (邯郸)派瑞氢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首台制氢电解槽成功交付冬奥会。据了解,该电解槽是冬奥会氢气供应关键性保障项目的核心设备,能够高效制取氢气,能耗低、安全性能优越,可年均节省电费百万元,制取的氢气将用于冬奥会园区及周边地区公用交通燃料电池汽车氢气加注。
2021年12月6日,由华北石化生产的高纯氢从厂区出发,被运送至中国石油金龙综合能源服务站,为“相约北京”测试赛提供清洁能源。为增强冬奥期间氢能供应保障,中国石油在华北石化新建副产氢提纯项目,500标准立方米/小时的副产氢提纯装置仅用两个月就建成投用,产出氢气纯度达到99.999%以上。
在储氢方面,天海工业旗下北京天海氢能装备有限公司成功交付140套冬奥会车用70MPa储氢系统,助力北京冬奥会。
在加氢方面,2021年2月7日,中国石油合资建设的太子城服务区加氢站正式投入使用,为冬奥崇礼赛区50辆氢能源大巴供应氢燃料。
2021年9月9日,中国石化全面启动冬奥氢能服务,在北京冬奥崇礼和延庆两大赛区规划建设的4座服务冬奥加氢站正式投营。
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电池百人会理事长于清教表示,此次冬奥会对氢能源的应用和示范将起到引领作用,其示范意义彰显了中国积极减碳、应对能源危机的决心和信心。
前景广阔 快速发展
借助冬奥的机遇,中国的氢能产业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中国氢能联盟预测,在2030年碳达峰情景下,氢能在中国终端能源体系的占比将从2019年的2.7%提高到6%;到2060年碳中和情景下,这一比重将提高到20%。与之相对应的氢气年需求,将从2020年的3342万吨,分别增长至2030年的3715万吨和2060年的1.3亿吨,年均增速约为3.5%。
在巨大市场的催化下,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政策支持氢能发展。业内专家分析,北京冬奥会的示范应用,将极大增强企业和地方政府对氢能应用的信心,氢能的利用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期。对于企业来说,要抓住机遇,深化产业链布局,开发低成本的核心零部件产品,摆脱对国外关键技术的依赖。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