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现场。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实习生 戴子妍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月21日19时29分讯(首席记者 佘振芳 实习生 戴子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2.6万亿元,实现利润1877.5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8.2%、18.1%。”今(21)日,记者从2022年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大数据应用发展、招商投资促进工作会议上获悉上述数据。会议主要围绕2021年工作回顾、2022年总体工作思路、2022年重点工作等方面展开,为重庆新一年工业经济发展工作“划重点”。
2021年“成绩单”——
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
回顾2021年,全市经信系统深入实施大数据智能化创新引领发展战略,统筹推进工业和信息化各项工作,工业经济呈现出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三大特点。
总体平稳——去年重庆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2.6万亿元,增加值增长10.7%、创近六年新高;两年平均增长8.2%,列全国第7位。
稳中有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8.2%、18.1%,占工业比重分别为28.9%、19.1%。工业投资两年平均增长7.4%,高于全国平均1.8个百分点。
稳中提质——规上工业实现利润1877.5亿元,两年平均增长28.5%,高于全国10.3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抓好战新产业集群发展、支柱产业提质、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供应链提升“三大工程”,战新产业两年增加值平均增速高于全市5.1个百分点。
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持续推进研发投入准备金制度,预计规上工业研发投入强度达1.65%,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数智引领态势彰显。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顶级节点(重庆)接入7省市、20个二级节点,累计标识解析量超30亿,接入企业节点1900余个。
绿色水平稳步提高。聚焦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能耗“双控”要求,坚持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协同发展之路,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
协同开放纵深推进。成渝“氢走廊”正式开通,量子通信网络“成渝干线”建成开通。
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创新构建智慧化管理平台和差异化考核评价体系,“三服务”专项行动成为服务发展“金字招牌”。
2022年目标——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140家
2022年,全市将加快构建具有重庆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力争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工业投资增长7%左右;规模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增长10%左右;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40家。
根据总体工作思路和预期目标,在今年的工作中要努力做到五个“更加突出”。更加突出创新驱动、更加突出智能制造、更加突出融合发展、更加突出产融结合、更加突出绿色发展。
2022年怎么干——
强化一个理念、推进双链耦合、提升五项能力
强化“一个理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紧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机遇,加速推进产业发展由要素投入驱动向技术创新驱动的跨越。一是打造科技创新策源新引擎,二是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新标杆,三是打造创新要素聚集新高地。
在推进“双链耦合”方面,将重点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实施“四项工程”,构建“三大体系”,打通“创新(保护)→质量→品牌→标准→现代产业体系→创新(保护)”全链条闭环回路,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重点实施研究院矩阵体系工程、工业设计能力提升工程、先进制造业培育工程、制造业强链创新工程这“四项工程”,着力提高企业创新供给质量,实现技术和管理迭代升级。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构建科技成果“育种”体系、专精特新“育苗”体系和产业链群“育才”体系。
此外,还要提升着力提升“五项”能力。协同推进“六稳”“六保”、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推动区域协同发展,以此提升协同发展能力;提升智改数转能力,包括推进产业数字化赋能、数字产业化赋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绿色发展能力,推动产业低碳化、生产去碳化和利益共享化;通过强化金融供需对接、人才资源供给、创新资源供给、能源要素供给,提升供给要素供给能力;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把“三服务”作为贴近基层的重要平台,持续巩固深化专项行动,全面了解企业发展所需,着力解决企业发展所困。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