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后,遂宁市共设有75个乡镇、20个街道,1109个村、336个社区,服务常住人口约329万人。加强和创新社区治理有利于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利于夯实基层治理底部基础,从源头上防范化解矛盾;有利于激活直接面向居民的服务需求,催生和做强社区家庭服务业,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在面对全省镇村两项改革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面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加快实现中部崛起的新动力,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迫切需要在新时代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中展现新作为,遂宁市首次将城乡基层治理规划纳入全市重点专项规划体系,为筑“三城”、兴“三都”,加速升腾“成渝之星”提供坚实保障,不断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走深走实。
一、出台背景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十四五”期间要努力实现“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2021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为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省委十一届六次、七次、八次全会,对基层治理工作进行研究部署,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专门就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形成决议;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针对城乡社区治理新形势,进一步明确要健全“党建引领+综合服务+综治保障+科技赋能”的治理机制。2021年12月10日,《四川省“十四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规划》正式印发。
二、总体目标
到2022年,通过不断丰富“党建引领+综合服务+综治保障+科技赋能”的全市城乡基层治理新内涵,党建引领、服务至上的新理念更加彰显,制度创新、能力提升的新机制更加健全,多元参与、共建共享的新模式更加成熟,形态多样、各具特色的新场景更加广泛,全面实现机制更活、权责更明、布局更优、服务更好、队伍更强的基层治理新局面。
到2025年,科学高效的治理框架更趋成熟,务实管用的政策体系基本构建,呼应互动的城乡形态高阶呈现,城乡结合部新型社区和易地搬迁安置社区发展治理得到理顺夯实,探索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治理经验,全面形成布局合理、宜居适度、条块协同、主体多元、服务优质、形态多样、温馨和谐的全市基层发展治理新常态。
三、重点任务
《规划》共10章,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全市城乡基层治理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政策措施,是立足新发展阶段探索构建新时代城乡基层治理新格局的行动纲领,是指导各地编制城乡基层治理规划的重要依据。
(一)明确“五新”治理定位。规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出了以满足城乡居民需求为导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支撑,以缔造城乡社区为中心的遂宁邻里生活共同体为引领,着力探索城乡基层治理的新理念、新机制、新模式、新场景、新经济,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时代城乡基层治理新格局。
(二)规划“四大领域”治理目标。规划提出了涵盖党建引领、服务阵地、社会活力、社会服务等四大领域共14个发展指标的“十四五”发展指标体系。
(三)坚持“十六个字”治理框架。规划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成果导向,在省委城乡社区治理框架指引下,坚持了“党建引领+综合服务+综治保障+科技赋能”的基本治理框架。
(四)构建“四治并举”治理范式。规划坚持“自治活力、法治良序、德治范式、智治集成”融合并举,着力推动形成基层治理新格局。
(五)遵从“五社联动”治理逻辑。规划着力推动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区公益慈善资源等要素整合联动,构建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社区志愿者为辅助、社区公益慈善资源为补充”的基层治理行动逻辑。
(六)实施“一核多点”治理路径。规划提出了突出中心城区区域发展极核,提升主城区发展能级,以主城突破带动全域基层治理新发展,包括加快城市老旧社区发展、加快城市拓展区域社区发展、加快城市农民回迁安置社区发展的治理路径。
(七)创新“毗邻地区一体化”治理机制。规划提出了大力推进与重庆市及潼南、铜梁、合川等地合作交流,逐步建立毗邻地区一体化治理机制,搭建协同治理平台,加快形成联动双城、先行先试、形成典范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助推遂宁建设联动成渝的重要门户枢纽,对成渝地区中部崛起形成重要支撑。
(八)健全“多元要素”治理保障。规划提出了加强党的领导、促进基层治理力量整合、推动社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机制、抓好考核评价等要素保障,全力以赴推进重大改革、重大政策、重大平台和重大项目等方面落地见效,确保规划目标圆满完成。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