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自然资源厅编制的《四川省2021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以下简称《防治方案》)正式印发。截至2020年底,全省登记在册的地质灾害隐患点3.6万余处,对近150万名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同程度构成威胁。《防治方案》主要包括地质灾害趋势预测、防范重点、防治措施三方面内容。
据气象预测,我省2021年汛期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均值略偏少,但空间分布不均,旱涝灾害交替,发生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风险较高,气候状况总体为一般到偏差。主汛期,成都、德阳、绵阳、广元、雅安、乐山、眉山以及阿坝州北部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均值偏多1-2成。根据预测,今年汛期全省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仍将呈频发、多发、高发态势,灾害数量与“5.12”震后常年均值基本相当,汶川、芦山、九寨沟地震灾区和川西大渡河中上游、雅砻江中下游河谷区地质灾害发生量较常年偏多的可能性较大。
《防治方案》明确了2021年我省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防范区域和防范对象。汛期(5-9月)是全省地质灾害的重点防范期,高峰时段在主汛期(6-8月),特别是日降雨量50毫米以上、过程降雨量100毫米以上的时段,需予以重点关注。龙门山区、九寨沟地震灾区、川西高山峡谷地区、盆周山区及攀西地区属重点防范区。重点防范对象为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城镇、学校、医院、集市、农家乐、景区和安置点、工棚等人口聚集区,靠山靠崖、临沟临坎和削坡建成的农村住房,在建公路、铁路、水利、大型深基坑等各类重大工程项目及其附属设施、弃土堆场等,鲜水河断裂、安宁河-则木河断裂、龙门山断裂交汇处等地震重点防御区内的人员居住区及活动场所。
《防治方案》制定了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一是要求各地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防灾要求,逐级将防灾责任分解落实到岗到人到点。二是强化行业监管,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地灾”和“谁引发、谁治理”。三是推进调查排查,将“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和隐患问题整改贯穿汛期始终,落实“隐患点+风险区双控”新要求,动态管控地灾风险。四是坚持人防、技防并重,做好群测群防和专业监测的有效衔接,提升监测预警效能。五是启动实施我省地质灾害全域综合整治三年行动几哈,多措并举加快推进各类防治项目建设,夯实防灾减灾基础。六是健全协调联防机制,抓紧修订完善各级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加强实战化预案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七是严格落实“主动避让、预防避让、提前避让”和“三个紧急撤离”刚性要求,统筹开展“青春志愿·守护生命”志愿服务行动,对受威胁老弱妇幼等重点人群推广落实“一对一”避险结对帮扶措施,有效增强基层主动防灾能力。八是加强受威胁群众防灾知识宣传培训和避险演练,切实提升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避险逃生应对能力。
扫码到当前页查看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