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坚持全链兴粮培植千亿级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好粮食“长”出好效益

齐河建成80万亩粮食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粮食总产实现“十九连丰”(资料图)。记者王志伟摄

“我们抓粮食产能,不仅为了‘保饭碗’,更能给农产品加工等二三产业提供充足原料,延伸产业链条,打造食品名市,为国家作贡献、为德州求发展、为农民促增收。”谈及做好“吨半粮”创建后半篇文章,副市长董绍辉表示。

“农头”连“工尾”,“粮头”带“食尾”。近年来,我市树立大粮食观、大食物安全观、大农业观,既抓粮食安全,又抓食品名市,将小麦玉米生产的“金山”,变成财政增长与农民增收的坚强“靠山”。

市发改委粮油产业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市粮食加工企业120家,实现工业总产值338.8亿元、销售收入342.1亿元、利润7.65亿元。

做大做优精深加工富百姓强财政

连日来,在山东福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内机器轰鸣,工人忙碌有序。公司项目办主任何万忠说:“我们立足玉米深加工产业,坚持生物技术发展方向,先后建成年加工100万吨玉米产业化项目、10万吨变性淀粉项目等;玉米淀粉项目在智能化程度上打造出传统产业的新动能,成为行业标杆。”

福洋生物的主打产品为葡萄糖酸钠、海藻糖、变性淀粉、蛋白饲料等,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和东南亚、欧美、非洲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去年,公司实现产值30亿元,利税3亿元。

据何万忠介绍,100万吨玉米原材料,相当于企业周边3个县市区玉米产量的总和,且玉米收购价格要高于市场价。

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孙丰勇表示:“长远看,‘吨半粮’创建追求的不只是产量。抓粮食生产,必须坚决避开就粮抓粮、抓粮不富财政两个误区。”

在我市,抓粮富民强市是被实践证明的成功经验。1992年,德州提出“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综观全市,禹城等县市区坚持得好,尝到了甜头,形成特色产业,培养了支柱财源,增加了群众收入。

目前,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具备小麦650万吨、玉米350万吨的年加工能力。2020年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直接或间接带动农民实现经济收入237亿元,占全市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40%左右。

品牌兴粮“强筋壮骨”闯市场

品牌是产品的灵魂。从“卖原料”到“卖产品”,再到“卖品牌”,效益步步提升。做大做强粮食产业,品牌兴粮是必由之路。

“我们的馒头进入北京、天津等市场。春节之前,一天向外发千余箱。”禹城市麦香园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邵燕说。通过小麦精深加工,麦香园生产出涵盖面食、面粉两大系列40余个品种的产品,如养生馒头、花色馒头、控糖馒头、功能性馒头等,一个优质馒头能卖到3元多,仍供不应求。

建成80万亩粮食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注册“齐河小麦”“齐河玉米”“华夏一麦”等3个国家地理商标,齐河县有品牌兴粮的雄厚基础。该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邵朱军介绍:“全县所有粮食深加工农产品品牌均纳入‘黄河味道·齐河’区域公用品牌,统一监管维护、统一包装设计、统一宣传推广。其中,圣喜、齐鲁锶源等11个品牌纳入‘德州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抱团发展,让齐河县粮食深加工产品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立足本地特色,严守绿色、优质、安全标准,麦香园、发达、五得利、粮全其美等一批叫得响的面制品加工企业,均纳入“德州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拉动价值链从中低端向高端跃升,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我市培育认证“三品一标”粮食产品155个、529.6万亩,打造形成了一批粮食企业产品品牌和区域公用品牌,德州特色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

“今后,我们将以‘德州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依托,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提高粮食产品附加值,培育一批质量好、效益佳、消费者认可的优质粮食品牌,抱团闯市场,提高德州粮食及深加工产品的社会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孙丰勇说。

建园区搭平台汇聚产业“强磁场”

产业链条不够长、精深加工能力弱、产品附加值偏低,仍是我市粮食产业面临的问题。市委十五届十次全会提出,德州要聚力打造食品名市,在强链延链展链上攻坚突破,倾力培植千亿级食品加工产业集群。

园区是做大产业集群的强大支撑。打造食品名市,我市聚力攻坚薄弱环节,建园区,搭平台,聚合力。

去年4月,齐河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获批。该产业园以粮食为主导产业,相关产业园全国仅有5家。产业园粮食种植面积31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24%,是80万亩粮食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的核心区域。齐河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孟庆海介绍:“产业园吸引了30余家粮食加工企业入驻,年粮食加工能力40万吨,年产值54亿元。”

目前,全市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省级8个。“突出产业特色、要素集聚、质量效益、辐射带动,我们正全力打造一批高标准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同时,每个主导产业‘标配’院士专家团队,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形成产业集聚‘强磁场’。”孙丰勇表示。

建园区,搭平台,市县两级正有序推进。

市级按照“全国一流、世界领先”的发展定位,建设中国(德州)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区,规划占地1.1万亩,总投资500亿元。探索食品产业发展新模式,打造创新能力一流、产业链条完善、辐射带动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食品小镇”和中国农业食品产业发展先行区、样板区。县级按照“一县一园”分类推进特色创建,构建一区多园发展格局,形成产业集群方阵。

□本报记者 邓静 本报通讯员 张文艳 刘磊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