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台《宜宾市“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答: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抓住“十四五”重要战略机遇期聚力补短板、强弱项,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打造现代特色农业强市,出台了《规划》,并将其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行动纲领和编制全市农业农村相关规划的主要依据。
二、编制《规划》的依据是什么?
答:根据《全国“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四川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规划》和《宜宾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上位规划,结合宜宾实际编制。
三、《规划》的出台过程?
答:《规划》于2020年11月启动编制,2021年6月形成初步成果,先后多次征求各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单位)意见并修改完善,通过了农业农村厅审核、专家组评审和市司法局合法性审查;2022年1月10日,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2022年1月14日,市政府正式印发。
四、《规划》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规划》共9章40节20个专栏,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章规划背景,梳理我市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分析当前面临形势。
第二章总体要求,明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定位、主要目标和实现路径。到“十四五”末,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达660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达400亿元,高标准农田面积达380万亩以上。
第三章谱写农业高质高效新篇章,包括确保粮食安全提升重要农产品保障能力、做强现代农业“5+2”产业、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做实三大先导性支撑产业、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和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等内容。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我市粮食稳定在播种面积640万亩、产量255万吨以上;现代农业“5+2”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现代农业(林业)园区梯次发展格局,为打造农业强市提供有力支撑。
第四章绘就农村宜居宜业新画卷,包括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巩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品质、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积极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构建新时代乡村善治新格局、实施数字乡村建设等内容,围绕乡村建设,重点实施农村自来水、卫生厕所普及、生活垃圾治理等“五大行动”,乡村生产生活环境全面改善。
第五章迈上农民富裕富足新台阶,包括推动农民融入现代化经营体系、大力培育高素质农民、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多元化等内容。2025年,实现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到28000元以上,农民幸福感、认同感不断提升。
第六章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包括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长效机制、汇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强大合力、推动重点帮扶地区振兴发展等内容。
第七章深化农村改革与扩大开放,包括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创新农业农村投入保障机制、加大城乡融合发展政策支持、推进农业开放合作等内容。
第八章保障措施,包括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强化规划组织实施、加强要素保障、完善激励约束等内容。
第九章环境影响评价,包括环境现状、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环境影响减缓措施、综合评述等内容。
五、解读单位及联系方式
解读单位:宜宾市农业农村局。
解读人:程顺果。
联系方式:0831—8227724。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