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庆市贯彻中国反对拐卖人口工作计划(2021-2030)实施细则》的政策解读

2021年12月29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重庆市贯彻中国反对拐卖人口工作计划(2021-2030)实施细则的通知》(以下简称《实施细则》),现就实施细则的背景依据、目标任务和主要内容解读如下:

一、出台背景

为有效预防、依法打击拐卖人口犯罪,积极救助、妥善安置被拐卖受害人,促进被拐卖受害人身心康复和回归家庭、社会的目的,依据有关国际公约和我国法律,结合拐卖人口犯罪的现实状况,2021年4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中国反对拐卖人口行动计划(2021-2030年)的通知》,明确了拐卖犯罪的预防、打击、救助、安置、康复等各个环节、各个阶段的工作重点。

我市虽不是拐卖人口犯罪高发省市,但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反拐综合治理工作,在人财物各项保障上给予了有力支撑。2021年,在公安部组织的寻找失踪被拐儿童“团圆”行动中,我市找回本地历年失踪被拐儿童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也通过多种手段协助全国多地找到失踪被拐儿童,得到了广大群众和失踪被拐儿童家庭的好评。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提升我市反拐综合治理水平,在充分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开展合法性审核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研究出台了《实施细则》。

二、任务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综合治理、预防为主、打防结合”工作方针,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联动、社会协同、公民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反拐工作格局,进一步健全完善反对拐卖人口工作长效机制,整合部门资源,明确职责任务,细化工作措施,不断提高反拐工作水平,有效预防和惩治拐卖人口犯罪,切实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维护国家安全。

三、主要内容

《实施细则》围绕当前反拐综合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提出一系列针对性强化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了预防犯罪。将工作重点落在预防犯罪上,深化部门协同联动、信息互通、工作互动,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和入户走访、群众工作等传统手段,完善了发现、举报拐卖人口犯罪工作机制。《实施细则》在进一步加强形势分析研判的基础上,重点梳理出了人力资源领域、教育领域、医疗卫生领域、婚姻登记领域等重点领域,娱乐场所、网络空间等重点场所,农村地区、犯罪高发地区等重点地区,以及流浪未成年人、弃婴、收养儿童、留守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因地制宜、因人施策,从提高预防犯罪意识和做好兜底工作两方面入手,源头遏制拐卖人口犯罪。

(二)进一步加强了打击解救。将打击拐卖人口犯罪专项行动作为常态化工作,持续推进完善机制、专案侦办、信息发布、快速查找、基础摸排、网络清理、救助保护、依法严惩、依法解救等9项任务,更加坚定了严厉打击拐卖人口犯罪的决心。对拐卖儿童案件,案件不破,专案组不得撤销;对未成年人失踪失联的,一律启动命案机制进行查找;对来历不明儿童落户的,要采血检验入库比对,严格把关;对利用网络平台非法收留抚养、拐卖妇女儿童、性侵害未成年人的,加强举报、清理、打击工作;对无法查明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打拐解救儿童,由公安机关提供相关材料,交由民政部门予以妥善安置,不得由收买家庭继续抚养。

(三)进一步加强了救助安置。规范了被拐卖受害人救助、安置、康复和回归社会工作程序,完善了政府多部门合作、社会广泛参与的被拐卖受害人救助、安置和康复工作机制,将被拐卖受害人的帮扶工作贯穿到社会各个环节。在救助安置方面,明确了现有社会福利等设施对被拐卖受害人提供救助安置服务,医疗机构为被拐卖受害人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心理疏导和治疗服务,公安、民政部门为拐卖受害人寻亲等。在回归社会方面,根据被拐卖受害人现实需求,积极提供相应的帮扶措施,如帮助其联系学校,提供技能培训、职业介绍,帮助维权,提供法律援助等,帮助其早日回归正常社会生活。

(四)进一步加强了宣传教育。将宣传教育工作细化为公益宣传、普法宣传、学校宣传、社区宣传等10项任务,对工作重点、方式方法、职责分工逐一予以明确,要求积极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将反拐法治宣传教育纳入普法工作重点;将防性侵教育纳入中小学和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并重申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加强偏远地区、重点群体的反拐安全教育和法治宣传,提高群众反拐安全意识、识别犯罪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要求动员民间组织、社会爱心人士等力量支持和参与,加强反拐队伍建设,提高职能部门开展反拐工作、保障被拐卖受害人合法权益的能力。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