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李润泽子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郭美婷 衡阳报道
1月13日,2022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高峰论坛在湖南省衡阳市举行。该论坛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指导,中国工业报社主办,蘑菇车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蘑菇车联”)承办,探讨智能网联汽车落地应用,推动智能网联、智慧交通高质量发展。
在会上,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发表主旨演讲《汽车“双碳”任务重,智能网联新动力》。
“双碳”已成为当前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智能网联汽车应如何为此做出贡献?李毅中表示,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推动汽车行业减碳减排的创新动力,未来应提高单车的智能化水平,实现网联赋能,把住准入标准的同时,保障汽车芯片的供给。他鼓励造车新势力、互联网企业以及相关科技企业发挥其技术、资金、人才优势,与汽车制造业深度融合,促进减碳减排。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发表《汽车“双碳”任务重,智能网联新动力》主旨演讲)
汽车行业减碳减排的新动力
自2020年“双碳”目标提出,到2021年“1+N”顶层设计的颁布,再到近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等,“双碳”已成为当前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责任艰巨,形势严峻,留给我们的时间不是太多。”李毅中表示,减碳减排行行有责。
除了需要直接燃烧化石能源的行业外,机械制造行业大量用电、用材,间接二氧化碳排放量亦不低,同样有着繁重的任务和不可推卸的职责。聚焦于汽车领域,则需从制造、使用到报废、拆解、回收,全方位、全过程地测算统计汽车全生命周期中所包含的碳排放量,从而进一步增强行业责任感,全面落实各项减碳减排的测试,为“双碳”做出贡献。
李毅中指出,中国汽车的产量和保有量居全球之首。据统计,目前我国全年道路交通二氧化碳排放量为7.5亿吨,约占全国的7%,是减少碳排放的重点行业之一。
“提高燃油车经济性仍是降低碳排放的重要方面。”李毅中说,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2.8 亿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到500万,燃油车占汽车总量的98.2%。预计到203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中,燃油车仍占80%,降低燃油车能耗丝毫不可放松。
目前,我国汽车节油标准与国际水平仍有差距。李毅中提出,可通过改善节能技术、汽柴油质量等提高发动机热效率、降低油耗。
李毅中表示,从中长期看,纯电动车将成为“双碳”目标的主要方面。纯电动车在使用过程中不直接排放二氧化碳,随着我国电力中非化石能源占比的升高,此类车的减排效果将愈加明显。同时,商用车宜用“绿氢”氢燃料电池。
他认为,随着全球大力发展新能源车的浪潮掀起,戴姆勒、宝马、丰田等16家跨国车企相继发表了各自的减碳计划,以电动车、网联化、智能化为主要手段,纷纷加大了研发。我国新能源汽车2021年呈井喷式增长,产量预计超360万量,增长1.7倍,渗透率达14%。历经10年,我国新能源车进入了成长期。
“汽车产业减碳减排的第三条路径是从汽车制造到报废、回收全生命周期的轻量化,采用铝合金或碳纤维等高强度轻质材料,改进制造工艺。”李毅中提出,纯电动车还应重视动力电池的改造,降低其制造耗能。
电池、车辆的报废亦能为减碳减排做出大贡献。李毅中表示,我国目前车辆回收报废现状并不理想,由于规定不明晰、补偿不到位,我国汽车的报废率只有2.1%,低于5%的国际水平,亟需加快加大废旧车辆的报废。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正处技术快速演进、产业加速布局阶段,不少主流整车制造企业都已实现了具备辅助驾驶功能L2级别的量产。李毅中表示,预测2021年智能网联乘用车市场的渗透率达到约7%。同时,辅助驾驶技术进一步成熟,预计今年将逐步部署推动L3、L4自动驾驶功能的应用,我国智能网联汽车的水平,基本上与发达国家在同步并跑。
“最初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时,我们还未联想到减碳减排、碳达峰与碳中和(“双碳”)的实现,而现在我希望将此作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主要目的之一。这是一个历史过程。”这是李毅中在参观衡阳智慧交通项目后的直观感受。
智能网联汽车推动“双碳”实现
智能网联汽车是推动汽车减碳减排的创新动力。李毅中解释,智能网联汽车提高了20%-30%的交通出行效率,以此达到节能、减碳减排的目的。然而,具体智能网联汽车对实现“双碳”的贡献有多大还无法得知。
他建议,蘑菇车联在今后的实验中,可将此作为一个科研题目,计算其耗能,减少碳足迹。同时,算清投入产出的账单,不可一味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应让消费者享受智能网联带来的红利。
李毅中还强调了安全问题。“智能网联汽车的事故要做到100%杜绝,而非90%。”
如何实现无人驾驶安全、高效、节能,以达到减碳减排?
李毅中提出,提高单车的智能化水平是基础。采用先进的环境感知技术,决策技术,提高汽车的感知系统,规划控制系统,以及智能座舱等数字化的智能水平,保障汽车功能的安全和数据信息的安全。
其次,要实现网联赋能,采用信息交互等新技术,建筑道路和设施的感知系统,打造智慧出行平台,要车城网,利用高精度的地图,把车载智能平台,与车城网和云平台进行联网,实现车路协同,精准定位。
此外,还需要把住准入的标准,要建立智能汽车的模拟仿真测试,和在实验区实际通道上的测试,从而验证和评价在各种场景下的行驶能力是否安全可靠、高效节能,通过进行示范应用奠定商业化的应用基础。最后,保障芯片供给。
李毅中表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构建过程中,造车新势力、互联网企业以及相关科技企业,应发挥其技术、资金、人才优势,作为重要推动力量与汽车制造业深度融合。目前该模式已在多个试点城市取得成果,促进了减碳减排。
以衡阳为例,衡阳为解决交通拥堵,打造智慧交通,多年来加强基础设施、车辆智能和城市智能的建设,并与企业合作落地全国首个城市级规模的自动驾驶项目,形成了城市的交通数字底座,实现了交通基础设施,交通元素,交通势态等全要素的数字化,自动驾驶车辆已经深入城市的主干道,并且陆续的商业化。
“业内估计,到2030年,我国汽车的保有量是4.5亿,其中新能源汽车将从492万辆增加到8000万辆,道路交通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将由目前7.5亿吨,控制到不超过10亿吨。2030年道路交通厅碳排放达峰、下降,这个目标经过不懈努力一定会提前完成,进而为碳中和创造条件。汽车行业应该为此做出更大贡献。”李毅中说。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