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文字解读

《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解读

为贯彻落实国家、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及国家、市级“十四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区文化旅游局牵头制定了《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该《规划》已经党工委、管委会批准印发。现将规划总体要求、发展目标、空间格局等解读如下。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精神,推动“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围绕全区“一城三区一极”目标定位,彰显特色文化品牌、拓展全域体验推动全域度假,塑造“全域旅游•活力万盛”文旅形象,开启建设“文化强区”和“世界旅游目的地”新征程。

二、发展定位

■发展愿景(2035年):文化强区、世界旅游目的地。

■发展定位(2025年):国家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全国体育旅游示范区、全国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

三、发展目标

■发展目标。到2025年,文化强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文化软实力大幅度提升,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建成世界旅游目的地。

■文化产业目标。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5%,培育规模以上文化企业12家,建成市级及以上文化产业园区、基地1个以上。

■旅游产业目标。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5%,来区游客人均消费高于1200元。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新增国家A级旅游景区2个。全区新增床位3000张,新增注册旅游企业5家。智慧文旅体系建设水平显著提升。

四、全域旅游空间格局

“十四五”时期,继续保持万盛全域旅游“一城、四区、三带”空间格局。

一城,文旅休闲城。整合万盛街道、东林街道、万东镇、南桐镇,以城市为载体健全“旅游集散、文化体验、城市休闲”等功能,打造万盛文旅驱动极核。

四区,四大旅游主题区。精品养生度假区,规划范围为黑山镇至石林百花片区至石林椅子台片区至关坝九锅箐片区;农旅融合示范区,规划范围为金桥镇至丛林镇;民族风情旅游区,规划范围为石林镇至青年镇;边城文化体验区,规划范围为关坝镇镇域范围。

三带。三大主题度假带。康体养生度假带,规划范围为鱼子岗至黑山至百花至椅子台;乡村旅游联动带,规划范围为金桥镇至丛林镇至鱼子岗;民俗文化体验带,规划范围为石林镇至青年镇至关坝镇。

五、完善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推进重大文化设施建设升级。依托城区全域旅游服务中心,整合文化馆、美术馆、影剧院等文化功能,筹划新建万盛文化艺术中心;依托重庆市公共文化云平台,新建万盛公共文化展示云平台,构建万盛特色文化数据库,推动文化馆智慧化升级。升级万盛博物馆,力争达到国家三级博物馆标准。

■提升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水平。推进镇(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工程建设。分期分批完成8镇2街10个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升级示范工作。加快构建社区(村)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继续完善全区92个社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七个一”标准化升级;建设一批农家书屋/社区书屋、文化中心户、农村文化大院,实现人口密度与文化设施匹配。

■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围绕万盛特色文化体系、面向全民文化生活需求,策划传统“三节”活动月、工矿地质文化月、生态健康月、全民健身月、全民读书月、全民艺术普及月6大文化活动品牌。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结合智慧城市建设,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数字化升级。推动“城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智慧化升级、推动城乡电子阅报屏全域普及。数字化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推动“万盛云上文旅馆”项目新增“图书馆、文化馆”内容;依托重庆市公共文化云平台,升级万盛公共文化物联网,建立“文化共享万盛超市”栏目,提供公共文化资源信息咨询与 “百姓点单、政府配送”一站式服务。

六、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

(一)加强文物保护

■优化文物保护空间格局。依托万盛全域文物分布特色,构建“一核一带三片区”文物保护空间格局。

■完善文物保护措施办法。为统筹推进新时代文物保护工作,切实提升万盛历史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制定文物保护5大措施。

■推进文物保护重点工程。按照“申报一批、储备一批、实施一批”的思路,有序推动文物保护工程,切实加强文物保护与利用。

(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加强非遗系统性全面保护。做好非遗普查、非遗专项调查工作,运用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方式,对区级及以上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开展记录工作,推进万盛非遗档案数字化建设,妥善保存相关实物、资料。

■加强非遗区域性整体保护。注重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非遗保护,充分利用本地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及未列入名录的非遗资源,同时关注随外来人口迁入并有一定群众基础的非遗项目,支持各级代表性传承人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开展“非遗在社区”工作,引导和培育一批优秀示范项目和示范点。

■完善非遗传承体验设施体系。以万盛老街、孝子河及溱州楼为基础,围绕万盛千年溱州文化、孝文化,整合全区非遗资源,研究打造集“非遗展示、技艺交流、文化推广”等功能于一体的万盛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七、全域体验推动全域度假

■加快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打造全域度假、运动健身、研学实践、生态田园四大目的地产品,依托“景区+度假”模式重点打造全域度假目的地。一是依托黑山谷景区,打造黑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二是依托万盛石林景区,打造椅子台旅游度假区;三是依托九锅箐森林公园,打造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四是依托汤窝温泉旅游度假区,打造南桐温泉旅游名镇;五是依托青山湖国家湿地公园,打造湿地旅游度假区;六是依托板辽湖景区,打造滨水旅游度假区。

■创新引领体育旅游,升级打造九大体育旅游项目。黑山·万盛之眼、梦幻奥陶纪、青年汇·巅峰乐园、黑山水上乐园、石林星台三旅主题基地、凉风村国家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航空小镇、国家冰轮亚高原集训基地、国家轮滑(滑板)赛训基地。

创新用地保障机制。庆煤矿博物馆、抗战军工博览园、火电工业博览园、万盛国家矿山公园、五零八库军旅文创基地及争创世界地质公园。

■深化农旅融合,全面振兴乡村旅游。升级打造丛林绿水村、关坝凉风梦乡村、黑山南门村、金桥农业主题公园等一批乡村旅游项目。

八、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工作思路,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争创国家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创新宣传营销方式,构建特色主题游线,打造重庆文化旅游品牌支撑。

九、规划实施保障

优化文旅治理机制;提升文旅法治水平;坚守文旅绿色和安全发展底线;强化组织协调合作;切实加强政策保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推进招商引资。

《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音频解读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