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考古,再疆抢救保护6个历史文化遗产

图为阿图什喀什果勒城堡处发掘的石坑遗迹。
图为国道阿合奇至八盘水公路沿线发现墓葬中出土的文物——弓弭。
图为和静县霍尔古吐 水电站发现的墓葬,M2封堆剖面图。 (图由受访者提供)

  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讯(记者陈彦仿 实习记者赵莉)2021年,新疆在基本建设项目中发现了6个历史考古项目,对其进行了抢救保护。配合基本建设考古项目集中在伊犁河谷和中天山区域,阿勒泰、塔城、喀什、和田地区也有少量分布。这是昨日记者从新疆文物考古成果汇报会上了解到的。

  G0711乌尉高速公路和静段——发现或为唐王朝受封部落首领之墓

  这里发掘的两处遗址和两处墓地由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静县文物管理所和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联合发掘。

  共清理出5000余平方米遗址,发掘44座墓葬,出土陶、铜、铁、木等遗物400余件。从遗迹、墓葬形制和出土遗物来看,其年代从战国时期延续至宋元时期。

  其中,乌拉斯台墓地发现的唐代高等级墓葬,随葬品中,有涂抹青金石粉的镶金木质马鞍、蹙金绣织品、海兽葡萄纹铜镜、粟特银杯等,这充分彰显了墓主人的身份地位,表明墓主人可能为受唐王朝册封的这一区域内的部落首领。

  发掘成果为进一步认识天山廊道内部不同区域之间的人群迁徙、文化交流和中原王朝对西域地区的治理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塔城地区托里县那仁苏引水工程处 ——发现约5000年前墓地

  这里发现的古墓葬集中分布在3个墓地,共清理发掘106座。

  墓葬中可见圆形石堆墓、石圈墓、石圈石堆墓、石围墓、石围石堆墓、胡须墓等。墓室可见竖穴土坑、竖穴土坑石棺、竖穴土坑石室、偏室墓等。墓室内可见单人葬、双人合葬、多人葬等。

  墓葬中出土的有陶器、铜器、铁器、骨角器、木器、金器、玻璃器等遗物。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遗物判断,该墓群年代范围较广,最早的墓葬距今约5000年,最晚的墓葬至唐宋时期。

  在距今约5000年前的墓葬中,出土了陨铁铁刀、含炼渣的红铜铜器、绿松石玛瑙珠等,同时还出土了大量细石器箭镞,这是考古工作中前所未有的发现。

  托里县此次发掘墓葬类型丰富、时空跨度大、文化内涵丰富,不仅填补了托里县历史文化的诸多空白,也为探讨准噶尔盆地西缘人群和文化的变迁提供了重要材料。

  国道218阿合奇至八盘水公路沿线 ——初步判断为战国至汉代墓葬

  这里有5个文物点,共发掘墓葬30座。

  部分墓葬封堆下有石圈,墓室有竖穴土坑或封堆内石室,葬式可见单人葬和多人二次葬,随葬品较少,可见少量陶器、骨器、铜器和料珠等。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遗物初步判断其年代为战国时期至汉代。

  经考证,以今哈拉奇乡为中心的托什干河流域就是汉代西域三十六国中尉头国所在位置,对这些古墓葬和古遗址进行科学系统的考古发掘可以积累这一地区的考古资料,对研究托什干河流域古代文明具有重要价值。

  和静县霍尔古吐水电站——墓葬年代从青铜时期延续至汉代

  附近有4个文物点。累计发掘墓葬41座、房址1处,出土陶、铁、铜等器物。墓葬有石堆墓、带石围的竖穴石室墓,葬式为单人仰身直肢葬、单人屈肢葬和多人多次葬。

  霍尔古吐水电站墓考古发掘是首次在开都河流域中游河谷开展的考古工作,对于填补开都河流域考古学文化研究有重要作用;通过此次发掘成果来看,霍尔古吐水电站墓地与察吾呼、莫呼查汗等古墓群在文化属性上联系紧密。

  阿图什喀什果勒城堡工程——生活及军事防御为一体的古代小型城址

  为配合阿湖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对其进行了首次考古发掘。

  在这里,清理出窑址、灶址、城门等遗迹,出土有陶片、炼渣和动物骨骼等。清理确认城门位于山城的南部,经过两次修建,城门东部连接一段长约6.6米的城墙,结合地形及西城墙的马面遗迹判断可能为瓮城墙。

  在城内东部山顶,两处山脊的夹缝中发现一处疑似佛龛的遗迹,该遗迹背靠山崖,面向城内,平面呈圆角方形,内壁均匀涂抹数层白灰面,遗迹正中部有一个直径约60厘米、残高约5厘米的圆形台基,台基顶部已被破坏。

  通过发掘,基本明确了喀什果勒城堡是一处生产生活和军事防御为一体的古代小型城址,城内外各区域划分清晰,具有明确的制陶区、冶金区等,城址的年代不晚于唐代。

  本次发掘的陶窑遗址是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首次发现的形制较清晰、结构较完整的古代陶窑;块炼铁的发现对研究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冶炼技术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哈密长城资源调查发现——目前新疆境内发现最多、保存最完整的清代遗址群

  对哈密市内的烽燧遗址,清代营塘、军台、驿站遗址等进行了详细的考古调查。

  在全市范围内新发现44座烽燧,烽燧年代主要属唐代和清代两个时期。目前,哈密市已有烽燧106座,是目前新疆长城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这将为深入探讨古代丝绸之路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提供重要支撑。

  哈密市发现的清代遗址群是目前新疆境内发现最多、保存最完整的清代遗址群。通过对驿站等的调查,有力推进了巴里坤地区古代交通路线的研究。

  新发现城址6处,其中三道城古城的年代为春秋时期,是目前哈密年代最早的城址,为深入讨论哈密早期文明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同时,在巴里坤至木垒山间地带新发现30处旧石器和细石器点,这为探索东部天山地区石器时代相关问题提供了重要资料。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