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仪表网 仪表深度】近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印发《“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下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水资源节约集约安全利用能力、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河湖生态保护治理能力进一步加强,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规划》同时对2035年水安全保障工作目标作了展望。其中,第一条: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按照“严管控、抓重点、建机制”的思路,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方案,推动水资源利用方式进一步向节约集约转变,加快形成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2020年度《中国水资源公报》报告中显示,2020年,全国水资源总量31605.2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偏多14.0%。其中,地表水资源量占96.2%,与地表水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占3.8%。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21.0%,南方地区占全国79.0%。作为全球用水量最多的国家,水资源的管控及合理利用,关系到我国工农业、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展开。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稳步增长,城镇化推行持续加速,智慧城市理念和实践不断发展。人们对水资源稀缺性认识逐步提高,用水控制已经成为国家制定相关行业政策的目标之一,而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相关
计量仪表具备数据分析、远程操作、远程计量的功能。
其中,
智能水表作为智慧水务的感知层设备,在整个节水环节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正在被广泛运用。此外,自动控制技术和信息传输技术的发展,使其摆脱了传统的“水表”概念,取而代之的是大数据的“系统”和“集成”的理念。
智能水表多见于大用户水表以及 DMA 入口水表等区域计量水表,因为大用户和区域计量水表的通过流量较大,采用智能水表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最大可能地节约水量。
在居民用户中,智能水表可以使供水单位和用户更加准确地掌握用水规律,从而一方面可以帮助供水单位分析计量效率,另一方面也帮助供水单位提升服务水平。为切实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通过安装远传智能监控水表精确计量可以实时掌握单位用水情况,对用水不合理或突增用水量等情况能及时发现,及时修复,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目前,我国供水企业的管网漏损率约为20%,距离国家节水行动10%的目标尚有一段差距。随着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用水精准计量、水资源高效循环利用、节水灌溉控制、管网漏损监测智能化等先进技术及适用设备研发,不少水表企业紧抓智慧水务发展机遇,凭借丰富行业经验抢先进入市场,成长空间巨大。
1月19日,三川智慧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基于智能水表和水务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着力为供水企业提供智慧水务整体解决方案,有利于提高供水企业的管控水平,降低管网漏损,保障供水安全。公司的参股公司鹰潭供水,管网漏损率从过去的25%降至现在的12%左右,就是很好例证。
随着《“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的发布实施,以及国家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及国家节水行动政策的出台,新型城镇化、智慧城市、海绵城市、节水型城市的建设,供排水企业及工农业、企事业单位用水与节水的信息化、智能化和网络化工作进程的加快,居民与农业用水阶梯水价政策的实施,为水表的智能化发展和更新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市场机遇。
受益于此,我国水表智能化率将迈入加速提速阶段。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