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市上下持续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发展基础更稳、发展质量更高、发展动能更足、发展更有活力、发展更加为民。
(一)发展基础更稳
主要预期目标全面实现。《2021年德阳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全面实现。其中,GDP增速比预期目标高1.2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增速高1.4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2.1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4.7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8.7个百分点。
主要经济指标好于国省。全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均高于全国全省。其中,GDP增速分别比全国、全省高0.6、0.5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分别高1.3、0.6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高0.8、0.6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高6.8、1.6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分别高6.2、2.8个百分点。
(二)发展质量更高
经济结构稳中提质。全年,全市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41.2%,比2020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41.1%,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了45.1%,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
财政收入质量提升。全年,全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8.7亿元,增长12.6%。其中,税收收入95.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4.2%,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与经济密切相关的企业所得税增长30.0%,财政收入质量进一步提升。
企业效益继续向好。1-11月,全市129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09.8亿元,同比增长47.6%,增速比全省高8.2个百分点。每百元营业收入中成本为85.2元,同比减少0.6元。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0.0%,比全省高11.8个百分点。
(三)发展动能更足
新产业发展壮大。全年,全市高技术(制造)产业增加值增长14.0%,比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3.6个百分点,其中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增长25.1%,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21.0%。
新业态加快发展。受疫情影响,居民减少出行,居家线上消费需求明显增长。全年,全市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为98.6亿元,增长22.2%,占限上消费品零售额比重为36.2%。
(四)发展更有活力
市场主体增长较多。2021年末,全市新增市场主体3.2万户,全市市场主体共24.6万户,增长15.0%,其中企业6.1万户,个体工商户18.5万户。
民营经济活力迸发。全年,全市民间投资增长12.9%,比全省高4个百分点,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1.2个百分点。
(五)发展更加为民
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全年,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突破4万元和2万元大关,达到42764元和21858元,增长8.6%和10.4%。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1.99:1缩小至1.96:1。
民生保障稳固有力。全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住房保障支出增长16.3%、教育支出增长3.1%。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6%,比上年回落0.08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5.1万人,比上年增加8681人,增长20.6%。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