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成全国首个工业增加值过万亿城市,24条措施助力2022年扩投资、稳经济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许秋莲,卜羽勤 上海报道

1月18日,上海市政府发布《2022年上海市扩大有效投资稳定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下简称《政策措施》)。在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方面,《政策措施》明确,预先安排2022年上海市重大建设项目投资初步计划,计划完成投资2000亿元以上。

摄影/卜羽勤

针对上海在促进工业稳投资方面的考虑,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刘平透露,2021年上海工业增加值预计突破1万亿元,成为全国首个工业增加值过万亿的城市,工业投资的持续稳定增长起了重要支撑作用。下一步,上海将用好强招商、推项目、促技改“三大法宝”,加快项目落地建设,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努力争取工业投资保持平稳增长。

24条政策措施扩投资、稳增长

据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华源介绍,《政策措施》分为五个方面,分别为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强化项目资金要素保障、激发社会投资动能、打造城市发展新空间和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具体政策措施24条。

问及2022年上海市有哪些重大建设项目投资计划安排,上海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副主任朱剑豪表示,2022年上海市重大工程计划完成投资2000亿元以上。上海将按照“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要求,上半年力争完成投资1000亿元以上,较去年同步增长10%。其中,一季度计划投资完成400亿元以上;二季度计划投资完成600亿元以上。

《政策措施》在加强项目资金要素保障中提到,要加强政府财力资金保障。提前下达2022年市级建设财力、土地出让金、公交专项扶持基金、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项政府性专项资金投资计划。

华源指出,2021年,在上海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在2020年10.3%高增长的基础上,预计上海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左右。当前,面对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多轮反复,国内经济面临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的挑战。下一步,上海需要依托重大项目作为载体,不断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

从打造城市发展新空间方面来看,浦东全面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需要加快聚焦重点产业、推进重大项目,打造世界级创新产业集群;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全面深化建设,将成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重大新兴产业项目、龙头企业的投资热土;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纵深推进,将加强产业链,协同创新加快跨区域城际铁路和市域铁路规划建设,提高能源共济互保能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全面推进,聚焦大交通、大会展、大商务“三大功能”,建设高标准的国际化中央商务区,推进配套载体建设。

预计2021工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

在加快重大项目建设中,《政策措施》提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

交通基础设施领域,长三角共建辐射全球的航运枢纽,加快推进上海洋山深水港小洋山北作业区开发、大芦线东延伸、浦东国际机场四期扩建工程。新型基础设施领域,围绕新网络、新设施、新平台、新终端,加快拓展5G应用,布局工业互联网集群。

“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已有良好的工作基础。2021年1-11月,城市基础设施增速9.3%,两年平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经过多年大规模投入,上海已经基本建成‘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基础设施体系。”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华杰表示,此次《政策措施》已对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有了较为系统的筹划。项目安排上,重点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全面落实,助力城市基础设施提质增效,支撑韧性城市建设。

针对上海在促进工业稳投资方面的考虑,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刘平透露,2021年上海工业增加值预计突破1万亿元,成为全国首个工业增加值过万亿的城市,工业投资的持续稳定增长起了重要支撑作用。下一步,上海将用好强招商、推项目、促技改“三大法宝”,加快项目落地建设,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努力争取工业投资保持平稳增长。

在强招商方面,刘平指出要通过组织高质量活动、借助重大平台招商和创新招商引资模式,为工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华源也表示,在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方面,把好工业用地出让关,完善产业用地标准。全面推进产业用地高质量利用,优化存量工业用地转型机制,优化产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绩效监管。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