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农业农村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联盟正式成立

1月15日,国家农业农村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联盟在京正式成立。该联盟由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牵头,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农业科研机构及涉农高校、技术推广单位和科技创新企业等94家单位组成。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秘书长、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冯忠武,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孙法军等出席联盟成立大会。

    该联盟是“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框架下的专业联盟,旨在通过加强农业农村碳达峰碳中和项目合作、产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为目的,立足农业农村碳排放核算方法学、低碳农业标准和技术装备、农产品碳标识研发认证及农业碳交易项目开发等重大需求,集聚优势研发力量和行业资源,构建政府支持、任务牵引、资源共享、市场主导的新型产学研创新机制,促进原始创新、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创新,推动减排、固碳及可再生能源替代技术推广落地,实现创新驱动现代农业发展和绿色低碳转型的战略目标。

    大会审议并通过了联盟章程,投票选举出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为联盟理事长单位,10家副理事长单位以及23家常务理事单位,选举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赵立欣担任联盟理事长。

    冯忠武指出,农业农村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领域,推进农业农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是加快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联盟的成立是为了更有力地加强农业农村碳达峰碳中和领域的协同创新。

    围绕联盟发展,冯忠武提出三点建议:聚焦“三个目标”,即瞄准一个产业问题、凝练一个科学命题、打造一个创新团队,围绕双碳领域重大技术难题开展联合攻关,组成整体作战、协同攻关的“集团军”,形成联盟创新合力。

    搭建“三大平台”,即多学科协同平台、科企合作平台、产业上中下游衔接的平台,引导农业农村双碳领域不同学科交叉融合、集成创新,引导优势科技资源向企业集聚,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改变单一化、碎片化的科技创新和供给方式,有效解决科技创新和企业需求脱节、碳氮减排创新中基础应用研究和集成示范相割裂等问题。

    发挥“三个优势”,即联盟的制度优势、集聚优势、协同优势,促进联盟成果的有效应用。

    赵立欣介绍了该联盟成立背景、职责任务以及下一步工作设想。她说,该联盟的职责定位是建立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各方优势,搭建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平台。该联盟的具体任务包括承接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的工作任务、重大问题政策咨询、承接竞争性科技研发项目、开发农业农村领域减排固碳交易方法学、研发农产品碳标识和技术示范应用。下一步,联盟将围绕“五个一”开展工作,即成立一个实体公司,建立一个基金,构建一套标准,实施一批示范工程,形成一套机制。

    孙法军指出,成立“双碳”联盟恰逢其时、机遇难得,必将为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做出应有的贡献,围绕如何建设好、运行好“双碳”联盟,他提出四点建议:树立一个共识,农业是减排固碳的重要贡献者;形成一个系统,把科研单位、推广部门、企业主体拧成一股绳,系统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聚焦一条主线,积极推进农产品碳认证,制定标准规范、建立核算方法、集成技术模式、开展试点示范;构建一套机制,强化分工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准入退出,实现联盟工作长效化运行。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