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商务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十四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的通知》及政策解读

一、政策解读原文


重庆市商务委员会

关于印发重庆市“十四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万盛经开区商务主管部门,有关单位:

现将《重庆市“十四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重庆市商务委员会

2021年12月31日

(此件公开发布)



重庆市“十四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


目  录

一、发展现状及机遇挑战 

(一)发展现状 

(二)机遇及挑战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 

三、空间布局 

(一)主城都市区 

(二)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 

(三)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 

四、主要任务 

(一)壮大提升市场主体,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二)融合互通线上线下,丰富数字消费场景和供给 

(三)做强做优跨境电商,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建设 

(四)实施数商兴农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五)积极发展产业电商,发展网络协同制造服务 

(六)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激活消费市场和带动扩大就业 

(七)加强区域合作联动,促进协调发展和共同发展 

(八)健全服务监管体系,全面提升支撑和管理水平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 

(二)加大政策扶持 

(三)完善统计体系 

(四)强化人才支撑 

(五)抓实规划实施 



重庆市“十四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


电子商务持续快速发展,不断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成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数字产业化、拉动产业数字化、推进治理数字化和数据价值化的重要引擎,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结构调整、释放壮大消费需求、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统筹城乡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重庆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电子商务发展,将电子商务发展作为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抓手,作出了系列安排部署。本规划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数字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和《“十四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重庆市商务发展“十四五”规划》《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意见》等编制,用以引导全市电子商务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发展现状及机遇挑战

(一)发展现状

“十三五”时期,重庆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的决策部署,先后印发《关于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意见》(渝府发〔2019〕17号)、《重庆市电子商务扶贫提升行动计划》(渝扶组办发〔2019〕69号)等文件,召开全市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大会等会议,坚持城乡并重、创新驱动,突出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创新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跨境电商综试区等示范试点创建,推动全市电子商务发展取得新成效。2020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12687.8亿元,同比增长1.5%,“十三五”年均增长14.1%,比全国平均增速高2.8个百分点;网络零售额1350.5亿元,同比增长13.05%,“十三五”年均增长28.9%,比全国平均增速高7.2个百分点。

市场主体不断壮大。先后与阿里巴巴、京东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重庆蚂蚁消费金融公司、京东健康医药西南总部等项目陆续落地;持之以恒培育壮大渝欧股份、恒都康美等本土电商,猪八戒网等企业成为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全市电商企业达1.39万户,是2017年底的2.2倍,其中国家电子商务示范企业9家、数字商务企业2家。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努力壮大网商微商群体,全市网商已超66万家,数量排名西部前列。累计建成各类电商集聚区60余个,其中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3家。

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为引领,建成区县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心28个、物流配送中心29个,孵化涉农电商网商近2.6万家,2020年全市农产品网络零售额130.7亿元、同比增长21%,近三年年均增速60.3%。以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为契机,积极推进跨境电商B2B出口监管等试点,全市跨境电商备案企业已超500家,2020年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78.1亿元、同比增长17.7%,是2015年的9.5倍。推动传统商贸企业加快转型升级,2020年全市限额以上企业网上零售额增长44%。推进生活服务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餐饮、摄影等线上接单、线下服务能力不断增强,240个A级旅游景区等全部实现在线预订。积极发展直播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建成直播电商基地34个。

战贫抗疫成效明显。深化实施和提升电商扶贫行动,带动约30万贫困人口增收。基本实现贫困地区公共服务、物流配送、带头人等全覆盖,累计培训贫困户超5万人,多名电商带头人获全国或市级脱贫攻坚等表彰。接续举办重庆电商扶贫爱心购等活动,深入推进鲁渝电商扶贫协作,推动脐橙、脆李、腊肉等全网热销。市商务委、秀山县电商助农增收案例入选“全国消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倾力推进电商抗疫保供,特别是在疫情爆发初期组织全市电商企业联合知名电商平台,采购口罩超4000万只、消毒液近300万瓶,切实保障防疫医疗物资供给;首创开展网络消费“渝快送”行动,支持零售、餐饮、药品等全面推行“无接触配送”服务,基本满足居民居家抗疫生活需要。

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全市电子商务工作联席会议统筹协调作用有力发挥,市级有关部门横向协作、市区(县)两级纵向联动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先后争取中央资金、安排市级资金超8亿元,累计减免电商企业税费超20亿元,行业扶持力度持续加大。“快递进村”“快递进厂”“快递出海”深入推进,乡镇快递服务覆盖率100%、行政村快递服务覆盖率86%,“十三五”期间快递首重平均单价下降30%-50%。人才培养培训持续强化,全市共有12个本科相关专业点、在校生3000余人,24个高职相关专业点、在校生6000余人;连续举办青年农产品网销大赛等赛事,积极推进电子商务普及培训、技能提升培训等多层次培训,累计培训人数近20万人次。深入落实《电子商务法》,积极推进“网剑”行动,市场环境不断净化。

(二)机遇及挑战

当前,电子商务已深度融入生产生活各领域,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发展也面临深刻复杂变化。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数字化转型加速,电子商务推动的技术迭代升级和融合应用继续深化,双边、区域经济合作势头上升,消除数字鸿沟、推动普惠发展的需求日渐增强,但也面临电子商务企业走出去壁垒增多,隐私保护、数据流动等数字领域规则体系竞争日趋激烈的问题。从国内看,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为电子商务创新发展提供强大支撑,中等收入群体扩大等使得电子商务提质扩容需求更加旺盛,但城乡间、区域间、不同领域间电子商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与电子商务业态模式创新相适应的治理体系亟待健全。

当前,重庆市正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着力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大力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深入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积极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互动融合,着力建设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和区域性国际数据交换中心,城乡数字鸿沟不断消弭,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深厚的产业基础、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但也面临总体规模偏小、龙头企业偏少偏弱、新技术应用能力不足、网货产业支撑不够等问题。面对新形势、新变化,电子商务机遇与挑战并存且机遇大于挑战,其在联通线上线下、生产消费、城市乡村、国内国际的独特优势将在“十四五”时期得到充分发挥,迎来做大、做优、做强的宝贵机会,成为促进强大国内市场、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动力。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服务新发展格局,以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充分发挥电子商务“接二连三”作用,坚持国内国外、城市农村、线上线下、实物服务融合贯通,引领数字商务创新发展,服务人民群众数字化消费需要,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激发电子商务创新创业活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线上线下融合,创新发展。充分挖掘重庆特色产业资源,进一步释放数字技术和数据资源对商务领域的赋能效应,推动传统商贸零售企业、重点生活服务企业、重点工业企业、外资外贸企业等数字化升级改造,构建数字化供应链,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

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立足重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的基本市情,发挥主城都市区特别是中心城区产业、人才优势,培育电子商务总部、功能总部、区域营运中心,积极发展农村电商新业态,助力打造城乡共享发展的县域商业体系,推动农村电商与数字乡村衔接,服务乡村振兴。

坚持循环低碳并行,绿色发展。积极倡导绿色发展方式,将“碳达峰”承诺纳入数字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推动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统筹推进塑料包装治理和快递包装绿色供应链管理,构建资源集约型绿色电子商务生态链,以电子商务带动数字经济绿色化发展。

坚持内外联通,开放发展。紧紧围绕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打造、国际消费城市培育、服务业开放试点等建设,聚合国内国际电子商务服务资源,营造开放合作、普惠共赢的电子商务发展生态,推动形成进口与出口同步增强、货物与服务双轮驱动、内外贸易联动发展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坚持发展规范并重,健康发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宏观调控作用,着力培育电子商务“大象军团”和“蚂蚁雄兵”,壮大电子商务市场规模。深入落实《电子商务法》,加强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不断净化网络市场环境,维护网络交易秩序,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市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大幅提升,中小微市场主体规模不断壮大,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产业辐射和集聚力明显提高,初步建成中国西部电子商务创新中心、数字化消费中心、协同智造中心和西部贸易数字化领航区,力争成为电子商务创新发展标杆。电子商务生态体系基本健全,成为经济社会全面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引擎,成为创业就业的重要渠道,成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重要来源,成为统筹城乡、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手段,成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促进鲁渝协作的重要桥梁,在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十四五”电子商务发展主要指标

类 别

指标名称

2020

2025

备 注

总规模

电子商务交易额(亿元)

12687.8

16000

预期性

网络零售额(亿元)

1350.5

2000

预期性


分领域

工业电子商务普及率(%)

60

73

预期性

农村网络零售额(亿元)

243.3

400

预期性


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亿元)

78.1

300

预期性



三、空间布局

立足电子商务连接线上线下、衔接供需两端、对接国内国外市场的重要定位,结合各区县产业、资源等实际,遵循市场规律,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充分发挥主城都市区电商资源聚集的极核优势、渝东北生态资源空间优势、渝东南文旅资源市场优势,持续增强主城都市区核心引领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深入挖掘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特色发展空间,加快形成布局合理、联动创新、相互支撑的“一区两群”电子商务创新发展新格局。

(一)主城都市区

中心城区。牢牢抓住两江协同创新区、西部(重庆)科学城

建设机遇,充分发挥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开放平台优势,突出产业升级引领区、科技创新策源地等目标定位,着力培育两寸、西永等特色跨境电商产业带,积极打造观音桥商圈、解放碑商圈等新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消费新场景,继续壮大龙头企业,加快建设要素集聚、功能集合和企业集中的电子商务集聚区,打造主题明确、特色鲜明的电子商务产业楼宇园区,不断完善快递省级分拨中心、电商配送一体化仓储中心等核心物流基础设施,切实增强电子商务科技创新和业态升级引领示范能力。

主城新区。突出食品、纸制品、智能家居、智能硬件、五金、医药健康、化妆品等产业优势,推动生产制造企业特别是消费品工业企业研发设计、加工生产、推广销售、品牌运营等全链条数字化、智能化,积极探索定制化生产、柔性制造等新模式。围绕汽车、智能终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深化工业电子商务应用。着力打造柠檬、长寿柚、长寿橘、纸业、休闲食品等网货基地,提升发展直播电商基地,鼓励建设区域性物流配送中心,培育上下游协同创新的产业电商新生态,推动中心城区与主城新区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结合农业农村实际,支持区域性特色电商平台发展,积极推进“快递进村”工程,提升发展农村电商,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二)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

坚持“+生态”“生态+”发展理念,扎实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升级,优化提升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物流配送体系,畅通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推动县域商业和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积极探索农村电商+现代农业、农村电商+新兴加工业等新模式,实现农民增收与消费提质良性循环。打好“三峡牌”,加大奉节脐橙、巫山脆李、梁平柚、开州香肠、城口腊肉、忠县豆腐乳等优势品牌营销力度,鼓励结合产业布局建设产地集配仓,做大网上销售规模,提升网络知名度、美誉度,实现优质优价。支持万州区发挥全国性综合交通物流枢纽作用建设区域性物流配送中心,鼓励梁平、垫江等提升发展电商集聚区,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

(三)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

紧扣渝东南生态资源和民族特色,深化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升级,着力提升农村电商公共服务、物流配送、人才培训培养、农产品网销品牌打造等项目成效,积极探索农村电商+全域旅游、农村电商+医药康养等新模式,推动商、旅、文融合发展,发挥农村电子商务“接二连三”作用,发掘农村地区生态价值和特色价值。支持秀山围绕武陵山区建设快递物流分拨中心和冷链物流中心、打造国家电子商务示范标杆,支持黔江围绕“山韵黔江”等打造电商促农升级版,鼓励武隆、彭水、石柱、酉阳等推动电子商务与全域旅游、现代农业深度融合,积极打造农产品、文化艺术与非遗产品、中医药与健康产品、休闲食品、特色制造业产品等网货基地。

四、主要任务

(一)壮大提升市场主体,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1.抓好招商引资,发挥知名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加大龙头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招商引资力度,加强跟踪服务,鼓励知名电商企业在我市设立企业总部、区域总部或建设区域营运中心、物流中心、结算中心、数据中心及研发中心等,推动已落地重点电商项目加快建成运营,强化以商招商。紧扣行业发展新趋势,紧盯行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强服务电商、产业电商等细分领域优势电商平台以及内容电商、社交电商等去中心化电商平台招商工作。支持引进智力密集型网商团队,鼓励销售额度高、带动效应好的电商品牌、大卖家落地发展。加强产业链招商,支持仓储物流、高端网货生产制造、电商服务等电子商务上下游企业在渝发展,鼓励本地生产制造企业积极拓展在线采购、网络直销等新模式,加强与电商龙头企业、大卖家等深化合作、转型升级。

2.突出培育孵化,支持本土企业加快发展壮大。着力支持一批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发展壮大,鼓励龙头企业以及销售规模较大的电子商务企业、网商等升级为限额以上企业,做好拟上市电子商务企业培育服务,引导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依托汽摩、机电、医药、化工、五金、生猪、柑橘、小面等特色产业优势,加快培育一批产业互联网平台,支持发展潜力大、具有一定特色和优势的平台加速做大规模。鼓励发展专业功能独特、成长性好、创新竞争力强的垂直细分市场电商平台,鼓励支持线上教育、线上医疗、线上文旅等平台建设。培育支持“专精特新”小微企业依托电商平台、小程序、公众号、社交媒体等创新创业,不断培育壮大网商(微商)队伍。

专栏1 电子商务市场活力激活提升计划

做大做强电子商务平台行动: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引导立足本地、特色明显、细分市场领先的电子商务企业做大做强,支持已落户项目进一步扩大在渝业务规模,市级电子商务龙头企业突破30家,上市储备电子商务企业达到5家以上,打造3—5个千亿级行业垂直电子商务平台。

重大电子商务项目招引行动:充分发挥内陆开放高地、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等优势,市区县两级联动,突出从提供优惠条件到提供优质服务的转变,抓大不放小,实现重点项目招引10个以上。


(二)融合互通线上线下,丰富数字消费场景和供给

3.打造线上线下相互融合的消费新场景。大力推进商贸流通数字化转型,推动线上与线下、商品与服务、企业与行业深度融合,探索推进数字化步行街、数字化消费综合体等建设,打造融合数字科技、潮流艺术、动漫娱乐、时尚体育等多元业态的沉浸式消费体验新场景,积极建设线上线下融合创新、互动引流的西部地区数字化消费中心。积极探索品效合一、终端赋能的线上全触电、线下全渠道的全域新零售模式,充分释放数字技术和数据资源对传统商贸流通业的赋能效应,推动形成大中小企业协同共进、传统商业和新兴技术联接互动、不同业态融合渗透、上下游全链条一体化推进的数字化商业生态。发挥电子商务连接和载体作用,聚焦智能、绿色、兴趣、萌宠等新消费趋势,发展定制化、个性化、潮流化、品质化新消费。鼓励开设跨境电商进口展示中心,探索“跨境电商进口展示+快速配送”“一般贸易进口、免税商品、保税商品‘同店经营、一次结算、便利化退换’”等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综合运用电商平台、社交社群、短视频直播、全域零售等立体销售网络,组织开展“双品网购节”“重庆6.18电商节”等促销活动,塑造重庆产品品牌形象,培育“小而美”网络品牌,提高重庆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品牌消费、品质消费。

4.提升实体服务互动支撑的消费新供给。结合数字社区建设,规范有序发展社区电商,探索建设线上菜场、线上超市、智慧餐厅、在线运动等多层次、多元化、线上线下联动互补的数字化社区商业生态。引导生活服务线上线下全渠道运营,探索数字化生活新模式,深化推进“互联网+”社区养老、家政、托管、维修、护理、洗染、美业、医疗保健等便民惠民服务。推动共享生鲜柜、智能回收站、智能快件箱等智能零售服务终端进校园、进社区、进园区、进景区,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无人配送创新试点,提升“最后一百米”消费便利化水平。支持本地生活服务平台以及平台内入驻企业等扩充运营范围,推动餐饮外卖、生鲜食品等服务与美妆服饰、科技数码、文艺娱乐等消费领域融合,围绕“最后三公里”提升服务水平。积极培育网络文学、影视、艺术等互联网数字内容产业,大力发展网游、手游、直播等在线娱乐产品,做大数字娱乐规模。加快推进智慧旅游景区建设,推进旅游企业和旅游电商合作,提升全方位线上线下精准营销服务水平。鼓励开发虚拟再现产品,培育虚拟再现服务和体验消费。积极稳妥推进远程诊疗,支持医院依法合规提供安全适宜的互联网医疗服务,鼓励平台、医院等深化线上挂号预约、诊间支付等服务。探索推进“智慧教育”,积极拓展职业教育、素质教育、教育信息化服务、智能教育硬件等新领域。

专栏2 消费新场景新供给培育计划

商贸数字化转型升级行动:深化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应用,发挥消费大数据作用,推动新世纪、永辉、双福等大型商场(商业综合体)、大型超市、传统市场等围绕科技时尚、服务智能、跨界融合等方向提档升级,推进传统商贸流通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力争打造智慧商场50家、智慧(网上)菜场100家、智慧连锁便利店500家,推动10家市场、100家超市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生活服务线上线下一体发展行动:积极打造“网上餐厅”,推动家政、人像摄影、美容美发、家电维修等行业利用互联网思维提升服务质量,通过场景化服务快速聚集顾客、标准化服务提升队伍素质。力争商贸企业和生活服务企业数字化渗透率超过80%。

(三)做强做优跨境电商,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5.提升跨境电商进口消费。积极争取跨境电商医药商品等特殊商品进口试点,探索中欧班列进口冷链跨境电商班列等运营模式,积极开拓生鲜保鲜、医药保健、宠物食品等跨境电商进口业务,扩大重庆跨境电商进口商品数量、来源。着力建设西部跨境电商进口商品集散分拨中心、展示消费体验中心、保税区分拨中心,持续推进跨境电商进口零售模式创新。

6.做大跨境电商出口规模。充分挖掘重庆电子消费品、智能硬件、五金产品、汽摩及零配件、眼镜产品、机械设备等产业优势,开展跨境电商平台资源对接活动,探索“产业带+跨境电商”模式,打造跨境电商特色产业带。发挥重庆连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等优势,加强欧洲-中国-东南亚(东亚)贸易通道资源整合,结合RCEP加快面向日韩、东盟、澳新等地区的跨境电商产业布局,着力开拓东盟、欧美、日韩等多元化国家和地区跨境电商市场。

7.优化跨境电商服务、监管和物流体系。支持开展“保税加工+跨境电商”进出口业态创新。依托重庆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数据跨境传输安全管理试点等,积极探索利用跨境网络开展技术服务外包、数字版权交易、数字资产交易、知识产权认证及交易、数字内容服务、时尚艺术、网络动漫、电子游戏等线上服务贸易。建立高水平的水陆空立体式集疏运体系及跨境电商国际合作网络。提升多式联运发展水平,加快打通重庆航空和水运跨境电商出口新通道。推动中欧班列(成渝)加快发展,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泛亚铁路/跨境公路班车-新加坡货物通道建设,推动渝新欧跨境电商专列实现进出口双向常态化运营,为跨境电商进出口提供稳定高效国际运输服务。探索相对灵活的检验检疫流程,推动对跨境电商进口生鲜商品即到即检。

专栏3 跨境电商提质增量计划

多渠道多口岸跨境电商货物进出口新通道开辟行动:推动跨境电商机场出口口岸常态运行,提升跨境冷链服务水平,完善中欧班列(重庆)铁路双向运邮大通道建设,支持外贸企业建设出口商品“海外仓”和海外运营中心,加快建设跨境电子商务智能货物集散中心,推动“快递出海”。探索组建欧洲供应商、国际货代、国内进口新零售企业等中欧班列跨境电商进口组货联盟,鼓励食品、水果、肉类、化妆品、酒水饮料等欧洲跨境电商进口货物通过渝新欧班列进口销售,努力提高跨境电商出口铁路舱单供应能力。

跨境电商“优商优品”培育行动:引导传统制造企业、外贸企业和国内电商企业利用跨境电商渠道获取订单、拓展市场,实现转型升级。加强跨境电商企业招商,积极培育跨境电商平台、卖家、海外仓和配套服务等跨境电商知名企业。引进和培育1—3家跨境第三方支付企业和具备境外结汇牌照的金融机构来渝设立运营结算中心,支持10家具备进出口经营权的外贸龙头企业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业务,培育跨境电子商务龙头企业10家。

跨境电商便利化提升行动:利用大数据技术探索“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监管方式,推进“按货物状态分类监管”“电子贸易账册转换”、“保税中转集拼”“全球转口调拨”等业务模式试点,支持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四)实施数商兴农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8.完善提升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强化资源整合,提升运营能力,丰富企业孵化、人才培育等服务功能,推动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与电商产业园、物流园、网货基地等聚合建设,确保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心长期可持续运营。摒弃“大而全、小而全”“大水漫灌”思路,充分考虑农村地区产业、人口等基础情况,在保证和拓展服务覆盖的前提下优化村级站点覆盖,采取关停并转等方式对农村电商服务站点进行改造,鼓励农村电商服务站点与农村便利店、益农信息社、供销社等共同建设,增强电商站点内生动力和“造血”功能。更加注重采取云指导、云对接、云培训方式提升农村地区服务水平。

9.积极构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鼓励农村地区优化提升日用工业品下乡流通网络,引导电子商务企业渠道下沉,充分利用农村现有渠道资源,与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优势互补,为农村地区提供网上商品批发和配送服务。推动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强与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资源对接,促进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优化重组,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建立本地化、连锁化、信息化的商品流通网络,增强产、供、销协同能力。鼓励各种资本参与农村流通企业改组改造,引导企业通过数字技术应用、资源整合等做大做强,促进农村传统商业网点改造提升,为农村地区群众提供与城市同等消费服务。

10.积极培育农村网货产业和品牌。加强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改造,促进“两品一标”“一村一品”等农产品网上销售,支持培育农产品网货生产基地。探索推进农村电商+现代农业、农村电商+新兴加工业,推动村头直播、农产品众筹、认养、订单农业等新模式新业态发展。推动农村电商与全域旅游、医药康养相互支撑、相互引流,围绕文化特色、旅游资源以及健康疗养、休闲度假等场景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农特产品和旅游纪念品品牌IP,充分发挥全域旅游带货作用。强化网货品牌推广,积极探索主打农产品信息共享、源头追溯等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加强网络热销爆款打造。鼓励发挥电商消费大数据作用,探索开展“按需生产”等模式,努力“无中生有”再造产业。探索发展农产品跨境电商,加强分级分类及信用监管,强化质量检测,试点打造“一票到底”“门对门”的供应链服务体系。

专栏4 农村电商示范引领计划

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升级版)创建行动:深入推进万州区、黔江区、开州区、武隆区、城口县、丰都县、垫江县、忠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彭水县等16个区县国家电子商务进综合示范(升级版)创建工作,全面提升农村电商发展水平。

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试点:构建优质特色农产品电商供应链,加强“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相关数据采集,选取具备一定资源禀赋和产业比较优势的区县开展建设试点。到2025年,在全市范围内基本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实现涉农区县全覆盖,农产品出村进城更为便捷、顺畅、高效。

农村电商交易大数据场景建设行动。紧扣数字乡村·智慧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任务,着力构建农村电商交易大数据场景,提升电商大数据应用能力,为区域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参考,为农业生产提高预见性、实现以销定产,用大数据疏通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实现按需分配和投放快递物流业务资源。

新农人”培育孵化行动。深入开展短期、中期、长期结合的递进式培训,强化技能提升培育,抓实培训跟踪和孵化服务,提升培训转化率。引导农业生产基地、农产品产销大户、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家庭农场、种养殖专业大户、农民经纪人等发展电商销售。充分发挥农村电商带头人等示范带动作用,支持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到农村地区开展电商服务业务。力争农产品网络销售市场主体超3万个。


(五)积极发展产业电商,发展网络协同制造服务

11.培育产业电商平台。支持优势龙头企业发展以订单为驱动的产业电商平台,推进企业运营管理、科技研发、工业设计、生产加工、检验检测、测试验证、仓储物流等向云端迁移,倒逼生产供给系统智能化、柔性化改造,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鼓励领工云、忽米网等产业电商平台积极构建工业在线新生态,立足5G、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兴技术为行业企业提供工业设备互联、工业大数据、工业AI、工业知识管理、工业应用等一站式服务,发挥重庆工业系统公共服务平台等作用,助力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品牌化、融合化发展。支持综合科技服务平台建设,为工业企业提供技术开发、技术转移、工业设计、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知识产权、设备共享、科技咨询、科技政策信息、科技金融、科技人才对接等技术服务采购,推动科技成果按需研发、精准对接企业需求,以“科创+产业”支持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12.提升工业电商发展水平。围绕汽车、装备制造、笔电、通讯等全市重点行业,支持龙头企业建设一批基于互联网的“双创”平台。探索建设区域性云工厂、云仓储,构建敏捷反应的柔性化数字化产业链,运用大数据建模开展产品创新,鼓励大规模反向定制(C2M)和网络协同智造,形成协同设计、云制造、数字研发等深度合作的制造模式,打造一批以数字化研发设计为核心的新消费国货品牌及网络爆款,提升产品数字化、智能化及原始创新水平。

13.打造消费品网货基地。深挖重庆消费品工业的潜力和优势,促进产业电商与消费品工业协同发展,加大消费工业品、食品调味品、民族服饰、竹编等旅游产品和传统工艺产品规模生产和网络销售,打造一批消费品工业网销品牌产品及其生产基地(园区)。支持电商平台、直播平台等与特色产业带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鼓励线上产业带特色发展。支持制造业企业“上网触电”,开展“重庆造·网上销”“品质渝货网上行”“重庆产品触网行动”等活动。

专栏5 电子商务助力数字化转型计划

工业企业“上网触电”行动: 推动工业企业不断拓展供应链数据资源集成、分析、应用能力,积极促进上游供应链精准管控、下游供应链精准营销解决方案的培育与实施。力争实现73%以上的工业企业“上网触电”。

消费品产业集群建设行动。整合利用市内外资源,发挥消费大数据引导生产作用,增强协同创新能力,塑造“重庆味道”“重庆工艺”“重庆品味”等消费品产业符号,打造重庆小面、永川生活用纸、大足五金、江津休闲食品、秀山特色商品等消费品、农产品网货基地15个以上,壮大重庆消费品产业规模。力争培育5个100亿级、10个50亿级消费品工业龙头企业,以及10个市场占有率高的拳头产品、20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消费品工业品牌。


(六)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激活消费市场和带动扩大就业

14.打造直播应用之都、创新之城。加大主播个性化包装设计和技能培训力度,推动主播培育与网货供应链建设协同发展,培养发展一批优质带货主播。孵化和引进国内外优质直播电商平台、MCN机构等,鼓励国内外知名短视频、直播等平台在渝建设运营总部和供应链基地,大力发展产地直播、工厂直播、村头直播、店家自播等模式。推动各大产业带加快内容制造、视频技术、直播场景等“一站式”直播基础设施建设,集聚直播电商上下游资源,打造一批直播电商基地。围绕山水、人文、美食、美景、文化等特色魅力,推动直播电商带货与消费品工业协同发展,丰富以美食吃播、城市旅游等直播服务,鼓励直播电商与夜游重庆、快闪集市、会展经济等融合发展,打造多品类、有特色、供应足的直播电商产品与服务内容。推动行业直播电商发展,推进“直播+农业”“直播+商圈”“直播+夜经济”“直播+文旅”等模式发展,实现“一切皆直播”的新消费场景。

15.规范稳妥发展社交电商。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加强规范和监管,坚持发展和规范并重推动社交电商发展,鼓励利用微信、微博、短视频、直播、文化社区等新型平台生态体系创新创业,积极探索社交网络、视频直播、虚拟商业街等带货模式。支持优质货源商、运营软件开发商、数据服务企业、内容创作机构等提升专业运营能力,为粉丝运营、精准推送、促销导购、品牌推广等提供丰富内容和解决方案。加强私域流量、公域流量聚合,优化“内容+产品+关系”运营模式,为兴趣电商、知识付费、圈层粉丝等提供精准化、专业化、个性化产品和服务,助力新消费品牌、新国货成长。培养专业化负责任的社区电商团长队伍,加快构建与社区电商发展相适应的物流配送体系。

16.积极推进技术应用创新、模式业态创新。鼓励引导电子商务企业加强创新基础能力建设,深化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信息技术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加快电子商务技术产业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鼓励发展商业科技,创新用户场景,提升商贸领域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发挥电子商务对价值链重构的引领作用,推动内容电商、生鲜电商等新业态健康发展,积极发展远程办公、云展会、无接触服务、共享员工等数字化运营模式,不断提升电子发票、电子合同等应用水平。加强数据、渠道、人才、技术等平台资源有序开放共享,强化创新链和产业链有机结合,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17.建立绿色电商供应链体系。引导电子商务企业主动适应绿色低碳发展要求,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履行生态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协同推进塑料包装治理和快递包装绿色供应链管理,加快推广应用标准化物流周转箱,促进包装减量化、标准化、循环化。指导电子商务企业建立健全绿色运营管理体系,落实平台绿色管理责任,设立绿色产品销售专区,发展绿色基地直播、绿色加工直播、绿色市场直播等,培育打造重庆绿色食品“网络爆品”或“网红爆款”,赋能重庆绿色IP打造。推广“互联网+回收”模式,促进旧货回收在线交易、二手电商等新业态发展。

专栏6 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发展计划

电商直播带货“2111”工程升级推进行动:推动产地直播基地、网红品牌迭代更新、高质量发展, 打造20个以上运营良好的产地直播基地,发展100家以上服务能力强的直播电商服务机构,孵化1000个具有一定销售额、知名度的网红品牌,培育10000名带货效果好的直播带货达人。

大数据选品供应链平台建设行动。探索建设服务多业态电子商务发展的产品供应链数据库,对接国内外优质品牌、供应商,通过消费大数据、多维建模、画像分析等提升供应链选品、品牌设计、产品创新、IP创作、爆款打造、多渠道运营推广等能力,为智造工厂、原材料集采共享、共配中心等提供全链路数字化服务,提升电子商务发展供应链支撑能力。

电子商务绿色发展行动。鼓励引导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示范企业绿色发展,强化评价体系绿色发展导向。加大绿色包装技术研发和产品推广应用,持续推进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减量。推动电子商务企业与生产企业、快递企业协调联动,扩大直发包装品类,加大快递包装等塑料废弃物回收力度,推动可循环快递包装规模化应用。

(七)加强区域合作联动,促进协调发展和共同发展

18.深化成渝双城经济圈电子商务合作。对接“成都东进,重庆西扩”,以行业组织为纽带,以川渝毗邻地区为轴线,探索产业、人才及规制等川渝协同发展机制,打造电商平台与产业深度协同、错位发展、有序竞争和相互融合的川渝电子商务产业协同发展体系,建设营商标准互认、物流分拨及末端快递配送网络共享、电商大数据分析和应用共通、川(成都总部)渝(重庆总部)电子商务联盟共促的川渝共享合作桥梁和沟通平台,推进“宽(窄巷子)洪(崖洞)大量”以及“新科状元”(天府新区、两江新区)、中欧班列(成渝)、跨境电商服务资源等区际新产业“联营”,进一步整合川渝电子商务市场要素资源,打通电子商务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合作链路,促进川渝资金、数据、人才、信息等流量要素自由流动,推动形成成渝一体化的互联网市场,共同把成渝地区建设成为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汇聚的平台集散中心,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19.打造鲁渝电商协作“升级版”。推动鲁渝两地优质电商资源对接和融合,持续深化电商平台、网货资源、电商园区和电商人才培训等合作,推进互访交流和对接帮扶。共同开展直播带货、网络营销等活动,合力打造网货产品和品牌,推动两地农特产品特别是脱贫地区农产品借助网络走向全国。推动山东电商发展优势区县、淘宝镇、淘宝村等重庆有关区县、重点乡镇及村对接,以产业协同、资源协同、创新协同为重点,强化市场开拓、网货基地及仓储物流等合作,积极构建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鲁渝电商协作发展新格局。

20.开展电子商务国际合作。积极发展“丝路电商”,着力推进与“一带一路”国家的电子商务合作,积极探索电子商务技术、平台、供应链以及配套服务的国际合作和共建共享,推进电子商务经验分享和人才合作,推动中欧班列与西部陆海新通道跨境电商资源整合。探索参与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数字领域国际规则制定,围绕跨境支付、个人隐私保护、跨境数据流动等探索推进标准规范制定,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专栏7 区域合作推进计划

成渝电子商务协同创新生态圈培育行动。以两江新区、天府新区电子商务创新合作为核心,以川渝高竹新区、万达开川渝合作示范区等为重要载体,围绕建立协同发展机制、打造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营商环境高地、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建设产业公服平台等方面构建电子商务互利共赢合作生态圈。

沿江电子商务产业合作带打造行动。着力释放长江“黄金水道”发展动能,探索沿江铁路与多式联运电子商务物流,以寸滩港、果园港、万州港、沙坪坝铁路枢纽为核心沿江推动“西至四川成都、东至上海宁波、海运延长至日韩”的产品、品牌、物流、供应链等沿江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合作。

欧亚跨境电子商务合作平台打造行动。推动中欧班列与西部陆海新通道跨境电商资源整合,构建欧亚跨境电商服务总部,探索东南亚/日韩至欧洲跨境电商多式联运“一单制”,全面开展与新加坡电子商务战略合作,紧密协同云南、贵州、广西、海南、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口岸及海港。

(八)健全服务监管体系,全面提升支撑和管理水平

21.构建提升电子商务生态链。坚持市场化、产业化、专业化原则,突出创新创业、服务支撑、产业带动,推动电商产业集聚区提升运营水平,鼓励建设电子商务创新中继型分园,以“中心+中继+区县”“实体+虚拟”服务体系加快复制推广先进发展模式和优势营商环境,努力建成企业集聚、服务高效、供应链协同、辐射作用突出的电子商务集聚区50个以上,基本解决电商发展载体问题。大力发展网店建设、营销推广、视频美工和代运营等服务业,着力培育云计算、大数据、软件供应和系统集成等电子商务技术服务商,提升线上发展的服务能力。鼓励电商协会、联盟等行业组织搭建行业交流平台,完善上下游生态,促进行业抱团集聚、规范健康发展。探索推进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多层次、全方位公共服务。加快智慧商务大数据平台建设,提升全市商务领域信息化数据汇聚治理能力、数据安全管控能力、大数据融合应用能力。支持第三方大数据平台建设或应用,提升行业数据收集、加工、分析、应用能力。

22.促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着力推进重庆快件集散中心、极兔快递重庆总部、申通西南总部暨电商物流科技产业园、圆通速递西南管理区(重庆)总部基地、韵达重庆涪陵快递物流基地、韵达重庆秀山智慧物流产业园、重庆秀山快递进村共同配送等项目建设,积极探索“邮(邮政)快(快递企业)合作”“快(快递企业)快(快递企业)合作”“交(交通运输企业)快(快递企业)合作”“快(快递企业)供(供销合作社)合作”等农村地区共同配送模式,优化完善城乡快递物流网络。实施“快递进村”“快递进厂”“快递出海”的“两进一出”工程,服务“三农”助力农产品出村,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提升服务跨境电商效能。鼓励构建区域分拨中心、前置仓、产地仓、仓店一体等相互支撑、高效协同的仓配体系,支持第三方仓配托管中心建设,引导电商仓配一体化发展,推动电商企业、仓储运营企业和快递物流企业的高效融合,推动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各环节信息互联互享。

23.完善电子商务创新机制。构建协同创新机制,支持电子商务园区、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智库机构等开展联合研发,推广政企联合技术攻关、企业技术开发外包等产学研一体化的协同创新模式。出台电子商务创新支持政策,加大金融服务支持力度,探索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多元化、多渠道投融资机制,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电子商务企业上市。不断推进服务创新、管理创新和模式创新,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电子商务自身发展要求,强化政府在产业规划、政策引导、法规建设等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主体作用,合力推进电子商务发展。

24.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互联网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的系列决策部署,积极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进一步压实平台主体责任。突出协同监管,深入落实《电子商务法》相关规定,加强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整治网络市场突出问题,不断净化网络市场环境,维护网络交易秩序。依法加强社区团购等重点领域价格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监管,规范社区团购等市场秩序,确保民生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

25.筑牢网络安全保障防线。指导督促电子商务企业严格落实《网络安全法》,切实履行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等级保护制度,加强关键基础设施防护,建立完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做好网络安全防护。推动电子商务企业建立健全用户个人信息保护制度,依法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并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加强网络安全威胁信息监测预警,开展应急演练。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发挥全市电子商务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作用,突出横向协作、纵向联动,加强信息共享、平台搭建、业态培育、行业监管等统筹协调,及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形成工作合力。把电子商务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建立科学合理的推进和考核体系,理清发展思路,把握关键环节,细化工作措施,加强指导督促,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确保各项要求落到实处、见到成效。发挥重庆市网商协会、电商协会等社会中介组织作用,支持行业协会开展人才培训、行业交流、行业自律等工作。

(二)加大政策扶持。及时研究制定电子商务招商引资、企业培育、人才引进、示范创建等政策,落实贷款贴息、以奖代补、政府购买服务等扶持政策,优化政务服务、要素供给、市场监管等营商环境。探索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多元化、多渠道投融资机制,鼓励推动社会资金、风险投资、股权投资等资本投向电子商务领域,努力解决中小电子商务企业融资难题,引导社会资本对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的电子商务企业进行梯度支持,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电子商务企业上市。加强宣传引导,大力宣传电子商务发展先进示范和典型案例,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三)完善统计体系。落实国家互联网经济统计调查制度,加强电子商务数据统计监测与分析,完善建设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名录、重大项目清单等数据库,做好重点领域、重点环节数据监控,提高电子商务统计数据的准确性、科学性和权威性,定期发布电子商务产业运行情况,探索建立行业风险防控及预警监测机制,及时辨识和应对重大风险。加快推进重庆市智慧商务大数据平台建设,加强政企合作,依法依规推进电子商务数据互联共享,提升电子商务数据“政用”“商用”“民用”水平。

(四)强化人才支撑。整合干部教育、人力社保、商务等培训资源,构建长效培训机制,加强实用型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建成西部电子商务人才培训与孵化中心。扩大支持产学研融合发展,支持高校电子商务学科建设,支持在高校建设电商产业学院。鼓励电子商务企业与大专院校、社会培训机构合作办学,探索实训式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与培训模式。加大电子商务领域的企业家、创新创业人才和高层次专家引进力度,探索组建电子商务高端人才库,加强全局性、前瞻性、创新性重大电子商务发展课题研究。

(五)抓实规划实施。联动市级相关部门、各区县人民政府,结合各部门、各地区实际情况,推动制定具体工作计划,认真抓好本规划落实。要以电商拓市场、以市场带产业,推动形成规范、有力的电子商务发展推进模式。要及时掌握产业发展推进工作的情况,针对实施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要建立规划实施的动态评估考核机制,加强规划协调管理,督促规划目标和任务的实现。要做好规划实施的中期评估和实施完成后的总结评估,确保本规划目标全面完成。

二、政策出台的背景依据

电子商务持续快速发展,不断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成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数字产业化、拉动产业数字化、推进治理数字化和数据价值化的重要引擎。

“十三五”时期,重庆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的决策部署,坚持城乡并重、创新驱动,突出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创新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跨境电商综试区等示范试点创建,推动全市电子商务发展取得新成效。2020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12687.8亿元,同比增长1.5%,“十三五”年均增长14.1%,比全国平均增速高2.8个百分点;网络零售额1350.5亿元,同比增长13.05%,“十三五”年均增长28.9%,比全国平均增速高7.2个百分点。

重庆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电子商务发展,将电子商务发展作为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抓手,作出了系列安排部署。本规划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数字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和《“十四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重庆市商务发展“十四五”规划》《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意见》等编制,用以引导全市电子商务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政策编制过程

2021年初,我委正式启动规划研究编制工作,历时近一年完成了《规划》编制工作。编制过程中,全面对标《“十四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在《规划》中落地见效。坚持开门问策,多次实地深入调研、组织区县和重点企业座谈、组织专题会研究及广泛研讨,征求了市级相关部门、各区县商务主管部门等意见,并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确保规划编制科学性、实效性。

四、政策的主要内容、核心举措、适用对象、执行标准以及注意事项

(一)“十四五”电子商务发展思路目标

《规划》提出以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充分发挥电子商务“接二连三”作用,坚持国内国外、城市农村、线上线下、实物服务融合贯通,引领数字商务创新发展,服务人民群众数字化消费需要,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激发电子商务创新创业活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有力支撑。

《规划》立足电子商务发展新形势、新要求,明确到2025年,全市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大幅提升,全市网络零售额超过2000亿元,初步建成中国西部电子商务创新中心、数字化消费中心、协同智造中心和西部贸易数字化领航区,力争成为电子商务创新发展标杆。

(二)“十四五”电子商务发展主要任务

《规划》主要明确了“壮大提升市场主体,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融合互通线上线下,丰富数字消费场景和供给”“做强做优跨境电商,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实施数商兴农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积极发展产业电商,发展网络协同制造服务”“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激活消费市场和带动扩大就业”“加强区域合作联动,促进协调发展和共同发展”“健全服务监管体系,全面提升支撑和管理水平”8大类共25项主要任务。

(三)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加强统筹协调,发挥全市电子商务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形成工作合力。细化工作措施,加强指导督促,确保各项要求落到实处、见到成效。加大政策扶持,优化政务服务、要素供给、市场监管等营商环境。加强宣传引导,大力宣传电子商务发展先进示范和典型案例,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完善统计体系,做好重点领域、重点环节数据监控,提高电子商务统计数据的准确性、科学性和权威性,探索建立行业风险防控及预警监测机制。强化人才支撑,构建长效培训机制。抓实规划实施,联动市级相关部门、各区县人民政府,结合各部门、各地区实际情况,推动制定具体工作计划,认真抓好本规划落实。

五、核心条款和解读

核心条款1:

标题:总体要求

内容:以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充分发挥电子商务“接二连三”作用,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有力支撑。

解读:

问:引导全市电子商务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服务新发展格局,以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充分发挥电子商务“接二连三”作用,坚持国内国外、城市农村、线上线下、实物服务融合贯通,引领数字商务创新发展,服务人民群众数字化消费需要,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激发电子商务创新创业活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有力支撑。明确提出“坚持线上线下融合,创新发展”“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坚持循环低碳并行,绿色发展”“坚持内外联通,开放发展”“坚持发展规范并重,健康发展”等基本原则。

核心条款2:

标题:空间布局

内容:立足电子商务连接线上线下、衔接供需两端、对接国内国外市场的重要定位,结合各区县产业、资源等实际,充分发挥主城都市区电商资源聚集的极核优势、渝东北生态资源空间优势、渝东南文旅资源市场优势,围绕主城都市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进行了空间布局。

解读:

问:全市电子商务发展空间布局具体内容?

答:具体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一是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方面,充分发挥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开放平台优势,突出产业升级引领区、科技创新策源地等目标定位,着力培育两寸、西永等特色跨境电商产业带,积极打造观音桥商圈、解放碑商圈等新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消费新场景,继续壮大龙头企业,打造主题明确、特色鲜明的电子商务产业楼宇园区,切实增强电子商务科技创新和业态升级引领示范能力。主城新区方面,突出食品、纸制品、智能家居、智能硬件、五金、医药健康、化妆品等产业优势,推动生产制造企业特别是消费品工业企业研发设计、加工生产、推广销售、品牌运营等全链条数字化、智能化,积极探索定制化生产、柔性制造等新模式。围绕汽车、智能终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深化工业电子商务应用。

二是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坚持“+生态”“生态+”发展理念,扎实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升级,优化提升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物流配送体系,畅通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推动县域商业和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打好“三峡牌”,加大奉节脐橙、巫山脆李、梁平柚、开州香肠、城口腊肉、忠县豆腐乳等优势品牌营销力度,鼓励结合产业布局建设产地集配仓,做大网上销售规模,提升网络知名度、美誉度,实现优质优价。

三是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紧扣渝东南生态资源和民族特色,深化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升级,着力提升农村电商公共服务、物流配送、人才培训培养、农产品网销品牌打造等项目成效,积极探索农村电商+全域旅游、农村电商+医药康养等新模式,推动商、旅、文融合发展,发挥农村电子商务“接二连三”作用,发掘农村地区生态价值和特色价值。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