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上午,中国共产党东莞市第十五次代表大会顺利开幕,肖亚非书记代表中国共产党东莞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引起广泛关注。
大会期间,凤凰网广东与东莞市党代表、万江街道党工委书记郭怀晋面对面访谈,共同探讨在“双万”新起点上,万江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
郭怀晋认为,一流城市不一定是“全能冠军”,但一定拥有自身的鲜明标识,具备“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核心竞争力。东莞以制造业立市,那么智能制造也是万江抵御风险、安身立命的必然选择,更是错位发展、抢抓风口、实现经济稳中求进的最大底气。
接下来,万江将坚持立柱强链招大商,通过扶持好智能制造企业发展,培育成为产业支柱,再通过产业链条龙头带动新一轮招商,加快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关键词】党代会报告
提升末端执行力是东莞关键的“牛鼻子”
凤凰网广东:大会上,东莞市委书记肖亚非代表市委作出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对您来说,报告中的哪一点是您印象最深刻的?
郭怀晋:我最深刻的就是报告里提到的末端执行力。
作为刚到镇街工作的镇委书记,我履新了半年,在经济发展、民生福祉、和社会稳定等各个方面,我们都在全力谋划和部署,可谓是蓝图已绘就,号角已吹起,但最关键的是要靠人来落实。再美的蓝图没有人在执行,就会是一张空纸。
全会报告提到,我们东莞之前的五年是抢回来、争回来、拼出来的,这是我们前辈做的非常好的基础,但今后五年,我们沿着前辈的成绩逐渐前进的时候,我们更应该思考传承、赓续什么?关于这一点,市委市政府在全会报告里清晰地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末端执行力。
我认为,这是东莞比较关键的一个牛鼻子。一方面,在社会管理之中,决定社会治理成败的最关键因素是人,无论是其中的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社会治理的核心都在于人。而东莞又是外来人口居多,特别是低素质的年轻外来人口居多,如果我们的管理者素质不再提升,永远沉迷于以前的粗放型管理方式,对自身水平没有高屋建瓴的要求,将会陷入尴尬的局面。
另一方面,东莞特殊的行政管理架构又决定了市、镇、村直接一竿子插到底。最有活力、最有驱动力、最不可忽略的是村、社区一级,这倒逼着市一级层面必须下沉到基层,把我们的管理“触角”延伸到基层,打通社会治理、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而现在最大的问题又往往出现在村、社区一级。可以说,村、社区一级的肠梗阻如果不解决,将严重阻碍市委宏伟蓝图推进的最后一步。
我们也看到了这一点,并着手一系列的探索和尝试来提升村、社区书记和基层一把手为核心的基层执行力。首先,我们准备在今年适当时候筹备一个“舞台”,把市镇两级的重点工作以及我们在蓝图描绘的每年工作计划,按照节点和任务量的完成率进行排名、打分,然后在一个平台上让各个社区跑马争先。这个平台就是他们的“练兵场”“演武场”“擂台赛”。用这种方式奖优罚懒,让干得好的在上面分享经验,末位落后的在上面曝光、露丑、红脸出汗,真正触动他们内心深处的自身关联性,真正提升万江最基层干部群体的末端执行。
其次,我们打算大胆使用年轻干部下沉到基层一线。2021年年底,我们已经选拔了4名街道中层年轻干部下沉到社区任党委副书记,重点推动执行力的提升。这种方式下去以后,起到了非常好的示范效应。
最后是采取公开竞聘和领导同志评议的方式,选拔优秀的人才到中层一线的主要领导岗位上。这也是我们的一个创新做法。在去年年底,我们已经有在尝试。通过这种方式,一下子带活了整个万江街道二十多名年干部的积极性。
接下来,我们万江街道将以“跑马勇争先、执行论英雄”为导向,紧跟市委、市政府跑马竞赛的步伐,通过突出实干实绩,探索提拔任用、表彰先进、教育培训向社区一线倾斜的制度机制,凝聚干事创业、高效落实的强大合力,真正让吃苦者吃香、有为者有位。
【关键词】东莞蜕变
三个关键词为东莞过去五年成绩点赞
凤凰网广东:如果要用三个关键词来形容东莞过去五年的变化,您会如何选择?
郭怀晋:第一个关键词是逆势而进。大家都知道过去五年东莞真的非常不容易。在面对经贸摩擦持续、下行压力加大、产业结构和土地资源挑战和不足的叠加考验,市委紧紧围绕“湾区都市、品质东莞”战略部署和价值追求,积极抢抓“三区”叠加的重大历史机遇,地区生产总值连跨7000亿、8000亿、9000亿三大台阶,即将体面突破万亿大关。
此外,东莞大朗也在昨天凌晨全面解封,对比其他城市的严峻形势,我们的疫情防控工作真的像报告所说的,做出了东莞温度、东莞速度和东莞模式,这是令人非常鼓舞的。
第二是创新驱动。报告里一再强调,东莞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五年内大幅增至7400多家,稳居全省地级市第一,这对地级市来说是很厉害的成绩。此外,科技创新综合竞争力也挺进全国城市20强、地级市第三。肖亚非书记提到,创新驱动和科技制造是东莞的立命之本,这一点也是整个报告的关键词。
最后是品质提升。过去五年,东莞城市品质发生了蝶变式的变化,是我市城市面貌变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建设成效较为显著的时期。这是老百姓看得到的变化。东莞魅力小城和美丽乡村建设串珠成链,城乡人居环境全面改善,城市品位全面提升,美丽东莞的愿景一步步变为现实。
这也是我们市民和干部为上一届市委市政府大大点赞的三个方面。
【关键词】城市品质
构造“一纵一横”发挥万江水韵资源和区位位置“双优势”
凤凰网广东:多年来,尽管万江也是城区的一部分,但它的城市气质远远达不到城区的标准,经济实力也相较于城区落后。要实现改变,必须从量变实现质变。在您看来,若要实现这种质变,万江该如何提升城市品质?
郭怀晋:的确像您说到,万江之所以成为万江,是以水乡水网密集而成名的,在明末清初的时候,叫做“万家租”。由于特殊的水乡区位,它的交通需要靠桥、船。而前几年,我们对交通的持续投入是跟不上的,这就使得交通严重阻碍了万江的发展。虽然我们这一两年来有大幅建桥修路,但依然没有摆脱“城不像城,乡不像乡”的尴尬局面。而这关键仍在于交通。我们的城市品质还没有拓展到主城区的鸿福路延伸线,且还没有完全畅通水乡片区的各个镇街。在这个方面,我们还是要大力发挥水优势。
在区位优势方面,万江既是城区,较城区而言,水资源得天独厚,我们有近九十公里的水岸线,53条大小河涌,水域面积近10平方公里,占全街道总面积的20%以上,滨水资源、岸线风光、悠久深厚的岭南水乡传统文化得天独厚。较其他水乡镇街来讲,我们又是城区,吃喝玩乐的商业圈发展比水乡片区要丰富,因此我们可以在这个方面要做文章。
初步打算,我们要把“一横一纵”构造出来,横是以三江六岸的水资源为主轴,重点勾勒出一节点、一片区、一主线,结合金鳌洲周边名胜古迹、文化元素、滨水资源,以及交通升级的需求,抓住龙湾滨江片这个重点片区,以十里汾溪水乡都市示范岸线环境整治项目、东莞水道西岸——万江龙舟竞渡主题公园为主线,通过滨水环境的营造,扎实做好万江“后半篇”水文章,以水美城,以水聚才,进一步完善产才融合、柔性引才用才和人才激励机制,营造人才“活水”环境。
纵是以环城路为界,内城外工,环城路以内重点优化城镇功能,引导批发市场、工业厂房的有序退出,补充公服短板,重点发展总部经济、汽车销售、活力商圈、潮玩经济、夜经济、金融基金等产业;环城路以外为工业功能区,依托市镇联合招商基地,瞄准智能装备制造、精密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动漫、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等产业。
【关键词】城市特色
智能制造也是万江错位发展、抢抓风口、实现经济稳中求进的最大底气
凤凰网广东:本次党代会提出,坚持“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特色,是东莞在现代化新征程中争先进位的必由之路。接下来,万江将如何实现转型发力,为谱写东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万江力量”?
郭怀晋:之于万江,万江要在万马奔腾中跑出来,就要聚焦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这是由万江发展征程、工业特点和与周边城市错位发展所决定的。经过多年努力,万江发展成为广东省数控装备技术创新专业镇,在全市率先成立了智能制造协会,拥有1710家智能装备制造企业,占全街道工业企业总数6841家的25%,其中不乏像微科光电、沃德精密、超业精密,尚鑫新材料、每通测控、普华精密、五星太阳能等行业精英企业,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体系,这是万江经济最重要的基本盘,更是我们经济创新智造的增长极。
我们始终认为,一流城市不一定是“全能冠军”,但一定拥有自身的鲜明标识,具备“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核心竞争力,东莞以制造业立市,那么万江的智能制造也是我们抵御风险、安身立命的必然选择,更是错位发展、抢抓风口、实现经济稳中求进的最大底气。下来,我们将坚持立柱强链招大商,通过扶持好智能制造企业发展,培育成为产业支柱,再通过产业链条龙头带动新一轮招商,加快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是做强主导产业。依托万江“数控装备专业镇”良好的产业基础,主动挖掘本土企业在一体化集成方面的潜能,巩固发展以都市型智能装备和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为主的智能制造产业,推动沃德、每通、胜高、联纲等重点智能装备项目建设投产,形成产业集群发展效应。
二是招引新兴产业。必须要强化链式思维,瞄准智能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医疗器械、动漫创意等高端环节,重点招引一批与街道的主导产业相符、现代服务类及总部经济类项目,促进产业链深度延伸。
第三要补齐短板弱项。近年来,我们看到了万江最大的短板是产业链供应链缺失、现代服务业中外资、进出口、社消零等板块。我们也非常重视这些问题,着重创造各种条件,招引复星FIC项目、澳康达国际名车、ACT电竞俱乐部等优质项目,做强重点企业梯队,牵引带动制造业质量整体提升。
凤凰网广东发自东莞
撰文:莫彦琦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