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3日,由政信投资集团举办的“乘风破浪 · 赢在国运--政信客户年度尊享 2022投资策略报告会”第二场直播活动成功举办。
政信投资集团副总裁、政达集团常务副总裁、政达集团总裁、中国政信研究院政策研究首席顾问董峰先生对话投资界大咖陈卫国博士,对话深入探讨了新结构背景下的新机遇,并洞悉未来中国发展的定盘星。
新时代·新文明·新格局背景下关键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
陈卫国博士根据研究数据指出,纵观中国过去10年间前20强市值公司情况,中国经济已经逐渐由互联网新科技形态主导。在第四次工业革命、能源革命、生物医药革命的大背景下,以数字文明为代表的一种新文明业态已经形成,迎来硬科技主导产业的一个时代,迎来经济竞争进入产业链竞争的一个时代。
他认为近年来的热点话题“芯片荒”是基于中美贸易战、中美科技战等,美国采取长臂管辖,对中国一些芯片采购实施限量供应,打断供应链。2020年10月,全球范围内出现芯片短缺,最早出现在消费电子类产品领域,进入2021年以后逐步蔓延至车规级芯片。因此,新时代新文明下,核心在于自主可控,即出于国家安全考虑,关键产业、行业、企业,必须完全控制在中国人自己手里,而信创(信息创新)将成为中国赶超世界先进国家的一个重要领域。
信息基础设施是当前传统信息技术产业主要组成部分。加快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成为我国重要战略部署。“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围绕强化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支撑,布局建设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新型基础设施。
新基建成为新时代新文明的重要载体
着眼未来,布局落子。近年来,从发改委、工信部到相关部门,逐渐出台若干支持新基建的一些政策和文件,新基建已经成为一种政策风向标,彰显我国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信心与决心。
传统基建稳需求、注重补短板、惠民生领域,靠“铁公机”拉动,主要投向铁路、公路、桥梁、水利工程等大建筑。传统基建主要由财政投资,侧重投资而缺乏消费端匹配。
与传统基建相比,新基建扩需求,注重锻长板,靠硬科技和黑科技推动,扩大有效投资、赋能新经济发展,主要由社会投资和企业投资。新基建本身和消费联动,不仅能够缓解传统基建的问题,而且在应对疫情冲击、稳住经济基本盘、壮大新兴产业、推动经济高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统计显示,高铁建设投资对拉动关联产业的乘数效应约为3倍,即投入100块钱,能够产生300块钱的投资收益;而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乘数效应高达6倍左右,即投入100元的投资,能够产生600元收益。
中央落子新基建,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新引擎
正是基于新基建对于经济的强大助力,2021年12月8-10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扩大有效投资,适度超前建设基础设施;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激发涌现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
从中央密集部署,到地方积极响应;从企业主动投资,到资本市场热捧,新基建正式站上风口。据不完全统计(21数据新闻实验室),24个省市区公布了未来投资规划,2.2万个项目总投资额达48.6万亿元,其中2020年度计划投资总规模近8万亿元。超“40万亿”投资版图将带来一场极为盛大的投资盛宴。
新基建七大领域—投资前景广阔
新基建主要包括的七大领域: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这7大领域将是未来投资的重点领域,正在迅速掀起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热潮。
·5万亿投资的5G,信息高速公路升级版
·3.5万亿投资的IDC
·4000亿投资的AI,能与美国竞争的产业
·1万亿投资的工业互联网,制造强国
·1万亿投资的特高压,能源互联网
·1.2万亿投资的新能源充电桩
·5.7万亿投资的城际高铁和轨道交通
“一业带百业”,一业兴则百业兴。产业结构调整正引发经济重构,新基建关联度高、带动性强、就业面广,具备乘数效应、倍扩效应,是一个经济价值创造的过程,比如2020—2025年期间,预计中国5G商用带动的信息消费规模将超过8万亿元,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10.6万亿元,直接创造经济增加值3.3万亿元;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约24.8万亿元,间接带动的经济增加值达8.4万亿元。
未来5~15年,基于2035年远景规划,立足于双循环格局下,新基建将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定盘星。未来已来,在数字经济、数字文明时代,中国将通过新基建投资带来的巨大乘数效应,使中国经济能够快速屹立于世界之巅。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